<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2日,黄岩石窟景区经过生态修补与激活,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黄岩文旅地图上的新亮点。曾经被岁月尘封的废弃矿坑,如今华丽转身,蛇年大年初一我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这里,欲一睹美化后的芳容。谁能料到,景区入口就需要排队一小时之多,许多游客三五成群往回走,我们也只有在门口郊野公园片区停留观景、休闲喝茶。</p> <p class="ql-block"> 幸亏在我记忆的录像带里,尚存着2014年2月5日(马年正月初六)游览当年的“蟠龙洞”又叫“锦绣黄岩风景区”的图文记载。那就来一回炒冷饭过年吧。</p><p class="ql-block"> 黄岩石窟最早叫“朱砂堆”,位于黄岩城东的江口街道山下郎村,离城区仅1公里,山不高,只有200来米,因山上沙石呈朱红色而得名。说起朱砂堆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粒朱砂下落凡尘,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绛红色石头。太上老君差童子来取,却因朱砂有灵气,被正在这里修炼的鲤鱼精和小黄龙占着不还。后来被南海观音用仙水轻点,朱砂化作了一座青翠的小山丘,成为当地百姓的衣食之源。朱砂堆的山顶上,有一座始建于隋代的古寺,叫隐居寺,已有1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朱砂堆的山脚下,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洞穴,有的浅不及米,有的深不可测,有的洞高近百米,洞连洞,洞连潭,恰如一座迷宫。这些洞窟都是古人采石留下的旧迹,当地叫“石板仓”。由于朱砂堆的岩块质地坚硬,是很好的建筑用料,因此早在唐代就在此开山采石。据黄岩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朱亮祖修筑黄岩城墙用的石料,就采自朱砂堆。随着年复一年的采石,就逐渐形成了这个巨大的石窟群。天长日久,这些石窟得雨露浸浴,积一泓碧水,形成洞连洞,池连池的自然景观。据有关专家测量,石窟水面以上的高度为45米,潭深19.5米,整个穹形石洞的总高度为64.5米,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深穹形洞。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水泥的普遍使用,石材的开采逐渐衰落,直到最后停产。到了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石板仓”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向民众开放。因洞左有龙潭,传说有黄龙蟠居,因而就将刚开发的景点叫“蟠龙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蟠龙洞</span>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又叫“锦绣黄岩风景区”,是一个以石窟风光、洞庭瀑布、空山泛舟、天然岩画、山水园林为特色的洞窟胜景。走进</span> <span style="color:rgb(0, 0, 0);">蟠龙洞,就象走进一座空心的山中,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个瓮形采石遗硐,好似一口口巨井,肚大头小,抬头仰望,近百米高的头顶上只有小小的一方蓝天,人在洞中,好似坐井观天,别有一番情趣。俯看脚下,是一片片迂回曲折的碧波水宕,犹如水宫瑶池,水宕上面壁立千仞,石梁横挂,下面碧宕相连,几只游船在幽深的水潭中荡漾,穿过石壁间的石洞,可以进入另一个石仓。租一条小船,可从水上游览黄岩怀古、空山泛舟、仙人画壁、石锢天工等景区,让你过一把在空山肚子里荡舟的瘾。</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石窟的洞壁上,随处可见各式天然图案,有的象“飞天”,或肩披轻纱、裙带飘扬,或御风而舞,栩栩如生。有的象鱼虫走兽,似黄龙戏水、 人鱼出浴、天狼下海……百态千姿,令人叫绝。这些图像五色斑斓,有金黄色的、赭黄色的、黑褐色的,俨然自然的神灵留在人间的一幅幅仙界画卷,空灵秀逸、气韵流畅。</p> <p class="ql-block"> 石窟里的石仓,洞洞相通,迂回盘绕。正在行走间,忽闻一阵“隆隆”的水声,把我引进“洞庭观瀑”景区。只见一挂银瀑,从30米高的悬岩上飞流直下,坠落碧潭,飞珠溅玉。据介绍,洞庭里的瀑布叫清音瀑,若在雨季,瀑布厚实宽阔,从山顶倾泄而下,气势磅礴,好似银龙入水。旱季流量小时,瀑布袅袅娜娜,款款而下,别有一番飘逸妩媚的风韵。瀑布对面有听瀑台,三面由整块岩石合围而成,是一个天然的音乐茶座,坐在那儿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观瀑,听水声在静谧的洞窟中回荡,仿佛置身于时空的交响乐。要是到了赤日炎炎的夏天,这里凉爽无比,是避暑的好地方。特别在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流光溢彩,这个地方可是夜游的好去处,若携一家老少,或邀三五个亲朋好友,一边乘凉,一边观瀑,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走出“洞庭观瀑”,来到“残山剩水”景区。这里没有绚烂的鲜花,只有奇形怪状的石头和采石留下的斧凿之痕,半池平展的绿水,和着浮萍点点,在水上飘零,活象一个“水石大盆景”。这是采石遗迹,也是一种不可再造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这座迷宫一样的石窟,由26个采石仓和数十个洞穴组成,是世代石工,挥锤执钎,劈山开岩,流血流汗打造出来的杰作。游览蟠龙洞,让人浮想连翩;走出蟠龙洞,令人感慨万千,不得不赞叹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不得不赞叹劳动人民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