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昵称:空心木头</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美篇号:22900783</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文字:原创散文</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图片:手机相册</font></b></div> 出生于70后的我,自小生活在农村。每年春节,母亲总是忙忙碌碌,在家里买来年货,做红桃粿,坐在井边准备拜老爷的鹅。同时,母亲除了叮嘱我长大了、必须懂事之外,还一再叮嘱我一定要去拜老爷。我想,在母亲心中,乡村闹热,祭拜神灵,已经根深蒂固、不甘人后。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节,家家户户拜老爷,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也是土神的祭祀。潮州乡村把这种节日俗称为“营大老爷”。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称之为土地公或者伯公。潮州乡村营大老爷,既有五谷丰登的祈祷,也有合境安宁的祈求。<div> 祭祀之日,邻里合资筹钱买办牲酒祭品,乡村各个角落搭建神棚。先祭祀大老爷,然后大家一起聚餐,显然也增进邻里团结,加强乡村治理的作用。</div> 只因故乡的大老爷名目众多,因此,故乡闹热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其中有进入朝廷规定祀典的神明,如城隍、关爷、妈祖等等;有佛道诸神,如南极大帝、玄天上帝、吕祖等等;更多的是民间创设奉祀的杂神,如三山国王、安济圣王、雨仙爷、水仙爷、珍珠娘等。<div> 潮州之所以要营大老爷,是因为祭祀过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仪式。在最基层的乡村,是在祭祀仪式过后,将老爷请上神轿,由选定的丁壮抬着,仪仗鼓乐前导,巡遍乡村的每一个院落,再绕乡村的边界游行一番,回到神庙。</div> 营老爷开始,每个院落都以礼炮相应,礼炮相送,点响鞭炮,燃放烟花,以示老爷保佑众生平安吉祥。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充足的话,要演戏酬神。<div> 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由标旗、彩景、歌舞、大锣鼓、潮乐队各个并不固定的部分组成,都充分展示了观赏和娱乐性的性质,于是,潮州乡村营大老爷无疑地成为一个年味浓浓的乡村闹热且喜气洋洋的民俗活动。</div> 在我家乡,土神的祭祀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营业神赛会时供品大多是农家自产。在祈求保佑的同时,也有报谢神恩的心意。正月间,五谷才开始播种,塘鱼还未曾放养,自产供品,多用禽畜。<div> 用来报谢神恩的禽畜,当然是愈大愈好,各家各户都从自家喂养的禽畜里头挑最大的宰。这些供品拿到神前去供神,既表示自己的虔诚,也不无炫耀自家劳动的本领和勤劳耕作的用意。</div> 我家乡的大老爷是玄天上帝。每年正月十六是营大老爷的节日,四乡六里的亲戚朋友都到家乡来做客。大老爷的出巡,在仪式上与潮州各地大同小异,不能引起客人多少兴趣。倒是摆在神前的供品,怪惹人注目,就是家家户户的供桌上,都有两只硕大的卤水鹅。 据说,为了这一天的营大老爷,家乡人可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入冬前后的头科鹅容易得病,要用西洋参水喂它,以提高抗病力。小鹅换粗毛了,正是长骨络的时候,又喂养舒筋活络丸,尽量使其长得身架庞大。<div> 到过年前后,头科鹅已经长成体重十多斤的成鹅,这时,就得用精饲料催肥。成鹅的食量很大,一日十来八斤地瓜不在话下,穷人家为了这肥鹅,还真得勒紧裤带。不过,乡村人都很乐意这样做,因为这能显示对神明的虔诚。</div> 如今,出生于70后的我们,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家乡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故乡春节营大老爷,一派狂欢景象,烟花鞭炮层出不穷,供桌上丰富的食材。吃团圆饭,有的甚至走进酒店聚餐,足见年味浓浓、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