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缅边境小城芒市是一座快乐之城。</p><p class="ql-block">温暖的阳光,慵懒的人群,可爱的微笑。</p><p class="ql-block">德宏州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民族吧。</p> <p class="ql-block">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首府在芒市,傣族的来源据考证来自长江下游的百越,在5000年前受北方的影响,逐步南迁,最后到了云南的西部。景颇族来源汉藏氐羌,甘肃一带南迁到这里。也就是说,最古老的中国人都聚集到这了。</p><p class="ql-block">文化遗存也体现了这个特点。</p> <p class="ql-block">2018年建成开放,是德宏州第一座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 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毗邻勐焕大金塔,背靠雷牙让山。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2万余件。重要文物是汉代一批铜器,元明清时土司制度下的文物,进入现代后,与缅甸接壤,参与的国际事件。</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大约起于5000年前,相对中原或者中南半岛都比较滞后吧。那时这边条件毕竟艰苦,人群数量也不会大,文化也几乎是停滞的。</p> <p class="ql-block">汉青铜钺。西汉有记载在大理以西千里,有滇越国。</p> <p class="ql-block">与中南半岛有联系。</p> <p class="ql-block">东汉铜堥。</p> <p class="ql-block">东汉鱼洗。滇东的青铜器形。</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金齿国。当蒙古灭大理之后,继续向西南进军。当时地处大理和缅甸之间的后果占壁国(麓川)在元朝的进攻下分崩离析,分封臣服于元朝。元朝便改后果占壁为“金齿”,设置金齿安抚司(后改金齿宣抚司),分别册封六位傣族首领担任金齿六路总管。</p> <p class="ql-block">元朝与缅甸的牙嵩延之战。元军擒获大象200多头。这就是著名的芒市河象战,即缅史上所称的“牙嵩延之战”。此役,元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p> <p class="ql-block">1440年,麓川已经占据了干崖、南甸、腾冲、潞江、保山。此后,明朝“三征麓川”,终于平定了麓川之乱,此后明朝在此重新设立了陇川宣抚司。至此,明朝将云南的外夷土司称为“三宣六慰”,三宣是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六慰是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司。</p> <p class="ql-block">南甸宣抚司的府衙模型。</p><p class="ql-block">明朝的“三宣六慰”是西南边疆地区重要的土司管理体系,主要用于羁縻统治云南、缅甸等地的少数民族,并非中央行政机构,而是地方军政合一的特殊建制。其名称实为“三宣六慰司”,存在明确的级别和职能区分:</p><p class="ql-block">1. 机构性质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羁縻制度:明朝继承元朝土司制度,通过册封当地世袭首领(土司)管理边疆,保留其自治权,但需向中央朝贡、纳赋、服从调遣。</p><p class="ql-block">- 战略意义:控制滇缅通道,维护南方边疆稳定,防范麓川王国(今缅甸)等地方势力的扩张。</p><p class="ql-block">2. “三宣六慰”具体构成</p><p class="ql-block">(1)“三宣”——宣抚司(次高级土司)</p><p class="ql-block">- **南甸宣抚司**:今云南梁河县,傣族土司。</p><p class="ql-block">- **干崖宣抚司**:今云南盈江县,傣族土司。</p><p class="ql-block">- **陇川宣抚司**:今云南陇川县,傣族土司。 </p><p class="ql-block">级别:宣抚司长官为从四品,低于宣慰司,但高于安抚司、长官司。</p><p class="ql-block">(2)“六慰”——宣慰司(最高级土司)**</p><p class="ql-block">- **车里宣慰司**: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统治中心。</p><p class="ql-block">- **缅甸宣慰司**: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后因缅族崛起逐渐脱离。</p><p class="ql-block">- **木邦宣慰司**:今缅甸掸邦北部,明代中后期被东吁王朝吞并。</p><p class="ql-block">- **八百大甸宣慰司**:今泰国清迈一带,与明朝关系松散。</p><p class="ql-block">- **孟养宣慰司**:今缅甸克钦邦,曾与明朝联合对抗麓川。</p><p class="ql-block">- **老挝宣慰司**:今老挝北部,名义上归属明朝,实际控制力较弱。 </p><p class="ql-block">**级别**:宣慰司长官为从三品,地位高于宣抚司,可统辖多个下级土司。</p> <p class="ql-block">陇川宣抚司印。</p> <p class="ql-block">明末永历皇帝从德宏逃往缅甸。</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旺盛的马帮经济。滇缅的物资交易很繁荣。</p> <p class="ql-block">土司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下面是土司的用品。</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的山官的官服。</p> <p class="ql-block">1875年,英国试图从缅甸向云南扩张势力,派翻译官马嘉理(Margary)带路探路,途中与当地民众冲突,马嘉理被杀。英国借此事件施压清政府,最终在山东烟台签订条约,进一步扩大在华特权。</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处理马嘉理事件</p><p class="ql-block">-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0万两白银(抚恤死者家属和英国“损失”)。 </p><p class="ql-block">- 派官员赴英国“道歉”,并严惩涉事民众和地方官员。</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的装备。</p> <p class="ql-block">胜利会师,远征军取得了国际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 </p><p class="ql-block"> 中国段:云南昆明—瑞丽畹町,全长959公里; </p><p class="ql-block"> 缅甸段:畹町—腊戍(缅甸境内),全长187公里。 </p><p class="ql-block"> 总长1146公里,主要穿越滇西横断山脉,工程艰险。 </p><p class="ql-block">史迪威公路: </p><p class="ql-block"> 主线:印度雷多(Ledo)—缅甸密支那—中国云南腾冲—昆明,全长1726公里; </p><p class="ql-block"> 支线:包括连接缅甸北部的多条路线,部分路段利用原有滇缅公路。 </p><p class="ql-block"> 跨越印、缅、中三国,穿越热带雨林与缅北山区,工程难度极大。</p> <p class="ql-block">1953自治区政府成立。</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缅甸签署友好协议。</p> <p class="ql-block">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以“泼水节”闻名,信仰南传佛教,传统竹楼建筑独具特色。擅长水稻种植,服饰以轻盈筒裙为主,女性头饰多用银饰,文化中孔雀舞和象脚鼓舞极具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聚居云南德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传统节日“目瑙纵歌”为万人舞会,以长刀文化和织锦技艺著称。男性佩腰刀,女性穿银泡彩裙,历史上以刀耕火种为主,信仰万物有灵,祭祀活动丰富。</p> <p class="ql-block">云南德宏、保山为主要聚居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户撒刀”锻造技艺闻名,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庆祝丰收。男女服饰多黑色基调,女性包头帕,擅长水稻种植,过手米线为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庆祝新年,男女皆善歌舞,服饰以麻布为主,女性配彩色条纹围裙。历史上以狩猎、采集为生,现多从事农业,信仰原始宗教与基督教。</p> <p class="ql-block">云南德宏、临沧等地聚居,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以茶文化闻名,被称为“古老的茶农”,传统服饰女性腰缠藤篾腰箍。信仰南传佛教,节日“浇花节”类似泼水节,擅长竹编和酸茶制作,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芒市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德宏州图书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