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博兴县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民国13年(1924年),山东省博兴县教育董事会会议,决议筹建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定于东门里大寺庙废址,征地2亩许,次年2月建成。招生1班40人。民国17年(1928年)一级学生毕业,因经费紧缺停办,这是博兴最早的中学。</p> <p class="ql-block"> 位于闫坊村东的博兴三中旧址。</p> <p class="ql-block"> 1942年9月,中共清河区党委在博兴六区兴和村创办耀南中学,经过考试录取学生100人,分为两班。后学校北迁垦利洼杨家咀。1944年暑假,渤海区党委又在六区张庄、常庄一带辟设耀南分校,招学生两班,约80 余人。1945年初,耀南中学连同分校一同并入区党委创办的耀南公学。</p> <p class="ql-block"> 位于闫坊村东的博兴三中旧址。</p> <p class="ql-block"> 1944年春,国民党周胜芳部图谋搜集兵员,具资开办营子中学,由于内部争权夺利,激烈伙并,学校半年解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渤海区党委、渤海行署决定,重新组建耀南中学。该校始建于邹平县焦桥镇,旋即北迁青城,后移至桓(台)城,又撤退到高苑,1947年春,转移到博兴高庙李村,渤海三中并入。在校学生300人,是年底停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6年下半年,县人民政府利用城关完小部分房舍举办青训班,招收高级小学毕业生一班40人,开设中学课程,学制半年。1947 年国民党军队攻入县城停办。</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利用城关完小部分校舍创办县立中学,当年招生一班50人(后改办为速师)。1952年在博城东关北首建山东省立博兴中学,第一届招收初中四个班学生200人。1956年后更名为山东省博兴第一中学。该年,随博兴行政区扩大,原山东省立蒲台中学(位于小营村西)改为博兴第二中学。同年,博兴三中在史口创办。1958年3月三中随史口划归广饶县,桓台县部分区域划归博兴,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位于桓台索镇)改为博兴第三中学。1958年7月在兴福公社兴福村东建博兴第四中学,在吕艺公社阎坊村建博兴第五中学,原桓台县第二中学(位于桓台桓城)更为博兴第六中学,原桓台第四中学(位于桓台田庄)更为博兴第七中学,原齐东县第一中学(位于高青高城)划为博兴第八中学,原齐东第三中学(位于高青田镇)划为博兴第九中学。该年全县有第一、第三、第八3处完全中学。1961年博兴第八中学和第九中学随高青县划出,第三中学、第六中学和第七中学随桓台县划出,博兴第五中学易名为博兴第三中学。 店子、纯化、乔庄3处新建中学分别为博兴第五、六、七中学。1962 年贯彻调整方针,保留第一、二、三、四中学,其中第一中学为完全中学。</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初博兴三中高中篮球队。</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博兴三中发展为完全中学。 1985年,学校面积101亩,建筑面积2300平方,全校有教职工93人,在校高中生6个班, 358人,初中生8个班,462人。有图书室3间,藏书2193册,有实验室3间,各科教学仪器 1313件,能完成化学试验的30%,物理实验的7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0年代未,博兴三中改为闫坊中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