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武昌起义门(原名中和门),是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71年),是武昌原有九大古城门之一。起义门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在此发动起义,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炮队从此门入城,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胜利,中和门于1912年被更名为“起义门”。</h3> 起义门不仅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还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城门高7.1米,宽5米,城门上嵌有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金色大字。整个城楼高11.3米,为穿斗歇山顶式的双层建筑,飞檐凌空,檐下环以朱红廊柱30根。 <p class="ql-block"> 起义门在历史上多次更名,最初名为中和门,后在1913年改回原名,1927年拆除了武昌古城,仅保留中和门一小段城墙,以纪念武昌首义。解放时,起义门已毁,门洞损坏严重。1981年,政府拨专款在原址复建起义门城楼,基本保持了曾经的容貌。如今,起义门不仅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下图时任总书记胡锦涛题词 下图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武昌首义的题词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是武汉黄陂人,故称“黎黄陂”,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称帝,粉碎张勋复辟,并与曹锟贿选作斗争,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被孙中山称为“民国首义第一伟人”。为纪念他对辛亥革命中的贡献,武汉市江岸区有条街命名为“黎黄陂路”,现已成为武汉街头博物馆,成了网红打卡地。 上下图为蛇年初二,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滔滔长江水,滋养出英雄的城市,哺育出英雄的人民。江城武汉,在2025央视蛇年春晚上,武汉分会场精彩亮相。以“英雄的城市看今朝”为主题,展示了科技、文化、美食、年俗、等多种元素,感动了海内外观众。在除夕夜的特殊时刻,如此多视角、多维度、生动鲜活地、将今朝的英雄武汉,展现给世界。 手机摄于2025年1月30日(蛇年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