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胜利的60年(二)

孙妈

<p class="ql-block">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拒绝“之一”。</p><p class="ql-block">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世界上最早提到“石油”,和使用石油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1907年9月6日,在《梦溪笔谈》提到的地方,中国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延长一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却只有玉门等几个小油田,1950年全国的石油总产量只有12万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中国全面经济封锁,杜鲁门还特意强调:一滴石油都不准运到中国。当时新中国建设依靠的成品油都是从苏联进口的。</p><p class="ql-block">5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曾经一度很紧张,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燃料油的供给。中国当时只有一个玉门油田,而玉门油田当时最高年产量也不过140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中国造出了自己的飞机,造出了自己的汽车,但因为没有石油,飞机无法起飞,汽车烧的是煤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当年在北京的家住在六铺炕二区26号楼,我深深的记忆里,就是我们到鼓楼北海去玩儿,玩儿完后,在鼓楼大街那里等公交车回家。当时开往黄寺路经六铺炕的公交车是八路汽车。在鼓楼那里等汽车的时候,我亲眼看到眼前来来往往的公交车的车顶上都背着巨大的煤气包。</p> <p class="ql-block">我那个时候小,我不知道这个包袱里是什么,我不知道煤气包对中国的石油工业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一直认为,这个包袱就跟汽车轱辘一样,是汽车应该有的一个东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是王进喜同志知道,他在北京开会,看到北京公交车的包袱,就问这是什么。北京的同志告诉他,这是煤气包,因为中国没有石油,所以,首都的公交车烧煤气。王进喜听说后,在北沙滩那里下了车,蹲在地上失声痛哭。(其实,每当我想到这些,我都会痛心疾首的难过)。由此,他下定决心: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去世时只有47岁啊,他为了中国的石油工业,真的少活了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毛主席知道。毛主席在接见石油专家时说:我们有了天上飞的,有了地上跑的,但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段令人锥心刻骨的过往。落后,就会被欺负,把自己的发展壮大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那只不过是海市蜃楼,镜花水月罢了。要让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起来,必须靠我们自己,靠我们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于是,一段“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经进程开始了,一幅中国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画卷展开了,一个个油田雨后春笋,一个个故事青史流芳。胜利,就是这壮美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心中最美的那一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请继续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