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乡村发展协会走进让宅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讨浙江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知行合一,是思想与实践最深度的融合,乡村振兴是中国伟大事业。我们要紧跟时代召唤、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才会不断进步,全面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才会成为实事、造福社会的好事。</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9日,是我非常特别的一天。这一年的春节除夕当天是我公历的生日,正月初一又是我农历的生日。这一天我在金华市迎来了中国乡村发展协会胡双林秘书长带领的专家学者一行三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淳安下姜村、安吉余村等全国36个村庄,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专程来到金华市让宅村(浙江省未来乡村示范村)调研。</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的一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章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领导责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各方面要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而我在2024年浙江省永康市召开的第七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上作过主题发言:家风建设为未来乡村打造新质引擎——以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打造和美让宅村为例。</p><p class="ql-block"> 让宅村地处衢江中下游南岸,北与兰溪游埠镇隔江相望,南同洋埠集镇接连,西距龙游湖镇数里,东离金西开发区政府不远,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让宅村下辖让宅、马站基两个自然村,现常住259户,672人,其中中共党员38人。</p><p class="ql-block"> 让宅村委书记胡金泽、副书记胡雪红介绍了村里的概况并带领专家组参观了村里的多功能综合办公楼、创业基地、幸福小院、儿童乐园、溪里湾水果莲藕培育基地等设施,通过走访,一致认为让宅村以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来打造,倡导走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之路,具有时代特色,该村未来乡村建设情况,具有全国典型样板和可示范、可学习、可复制作用,同意让宅村纳入今年在北京召开的“铭记总书记的嘱托--共话乡村振兴论坛”。并对该村下一步的建设,提出了更具战略发展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下午专家组一行前往宁德下党村。</p><p class="ql-block"> 晚上,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康宁报道了“深情的牵挂 接续奋斗 和美乡村展新颜”,总书记走过的江西省井冈山神山村、河北省张家口市德胜村、甘肃省定西元古堆村的建设发展情况时,想到了专家组一行铭记总书记的嘱托,用实际行动走基层、抓落实,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可敬!可佩!</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凝聚人际关系的是家庭血缘关系。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的重要内容,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兴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姓氏文化孕育了家族价值观与文化传统,形成家风。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思想道德、精神风气和审美情趣等文化风貌,是支撑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家风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家族成员的品格、习惯、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家族成员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气质与文化氛围。优良的家风,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p><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国姓氏文化发源地和落脚地都在农村,开展姓氏文化建设,一定要同“三农”打交道,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中,积极推动农村农民走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之路,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有助于提高乡村居民的个人素养,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与深厚的发展潜力。</p><p class="ql-block"> 2月1日早上,我收到专家组一行发来的“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照片图。</p><p class="ql-block">(胡银生 撰文/供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