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九龙池

云南原石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31日,大年初三,到徐井走亲。由徐井至九龙池的路程也就两公里左右,闲来无事全家人就一起去徐井旁的九龙池赏春景。九龙池是玉溪的风景名胜,自小就是常去之地,大家都挺熟悉,但近几年都没有光临,今天一观感觉变化还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九龙池位于玉溪市红塔区西北的奇黎山下,始建于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进行了扩建,庙宇颇具规模,清嘉庆年间始为新兴州十四景第一名胜。1989年9月原玉溪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进公园的道路边,停满了车,摆上摊,人群拥挤,慢慢把车挪进公园,停车场却还有许多空位。一下车就见到了碑亭,碑亭中立有一块<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7年的《玉溪九龙池碑记》。碑记由全国著名学者和诗人张文勋教授所作,玉溪峨山的郑云龙所书,王文襄勒石。</span></p> <p class="ql-block">由高大巍峨的九龙胜境牌坊穿过,就看到北侧的五司庙。九龙池自然景色美,同时也是玉溪古建筑较为集中之地,古建筑群依奇黎山麓,建于明代万历中叶,清雍正七年续修、清光绪十四年重修。这里主要古建筑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司庙、九龙官、古戏台、文星阁、</span>大观楼、听泉楼、三圣殿等。</p> <p class="ql-block">有三殿两院的五司庙是组清代建筑,具体始建年代不详,1987年全面修缮。中殿塑有虎首、猴首、鸡首、羊首、兔首人身像,即五司神。五司庙是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典型象征,五兽神据说是彝族的原始图腾崇拜。国内也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供奉多元神祇的庙宇,但</span>目前尚未发现与五司庙供奉五兽神相类似的,独此一庙值得关注。</p> <p class="ql-block">九龙池的可观,除古建筑外,还有树与水。公园内有许多岁逾百年的老树,虬枝生发,如蔓似藤,一树成林。</p> 今天的九龙池的游人很多,但登奇黎山的却没有几人。我沿九龙宫后石阶路而上,前往文星殿。 <p class="ql-block">山路盘折,古树苍天。这里百年以上的老树多为黄莲木与清香树,而这株220多年的多脉猫乳显得更为珍稀,多脉猫乳是中国的本土植物,主产于云贵川、西藏、湖北与广东,如这株古老高大的,我也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这株云南省重点保护<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连木</span>古树,树龄已超520年。</p> <p class="ql-block">重檐攒尖顶三层的文星阁掩映在古树林中。</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是古人为"培风脉,兴文治"而建,始建于清代嘉庆五年。</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顶楼供奉着文曲星,阁中悬有大铜钟,上阁时楼梯狭窄,铜钟应是入阁才封顶的。</p> <p class="ql-block">推开阁窗,俯瞰山下,古林掩旧楼。</p> <p class="ql-block">远眺飞井海,一览碧波。</p> <p class="ql-block">出了文星阁继续上山,地势略坦,一片高大栎林,阳光从树隙间洒向大地。听说上行不远即可走到铁路,我到此折返下山。</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下有三圣殿与观音殿。南边的三圣殿是座集佛、道、儒为一的殿堂。三圣殿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悬山顶的建筑,</span>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续修,198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北边的观音殿,原称大寺阁。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续修,1985年重修,改称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是歇山屋顶建筑,三面墙体,背面完全依山石而为壁,天然混成一室。</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北侧就是听泉楼,悬山顶两层楼建筑始建年代不详,1985年修复,2007年大修。</p> <p class="ql-block">说是听泉,也许夜澜之际可以,我站在楼前只能观池。</p> <p class="ql-block">九龙池之上的大观楼,是这里较早的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光绪戊子年增修,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楼是穿斗式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内保存有九龙池的相关碑刻。</p> <p class="ql-block">在供桌旁的《重修九龙池碑记》,游人较多,就拍照后再认真研读,谁知清晰度不够,只有以后再去补缺。</p> <p class="ql-block">来到龙池边,水清倒影,潭水有如碧玉。</p> <p class="ql-block">池中鱼有百许头,红、黄各色彩鲤游荡其间,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池上石壁悬挂文人颂诗。</p> <p class="ql-block">石上刻有“碧玉清溪源”几个红字,玉溪之源,值得玩味。</p> <p class="ql-block">九龙池的文人气息是浓郁的,联楹、律诗皆可观,可读,可品。</p> <p class="ql-block">池边的古戏台前草地上游人坐地歇息。古戏台初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四年重建,1984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单檐双歇山顶两层楼建筑,是云南省内保存完好且目前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名戏楼。</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一个多小时,我回到九龙宫。九龙宫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续修,称龙王阁;光绪十六年重建,又称龙神祠。当时本地雕塑大师岳正率领三弟子雕塑九龙于祠内,"文化大革命"期间,九龙塑像被毁,1984年恢复重建,定名九龙宫。</p> <p class="ql-block">《玉溪九龙池碑记》曰:“玉溪九龙池,滇中之名胜也。观其奇峰叠岩,古木参天,山色苍翠,霭霭云烟。岩下青泉,喷涌不息,澄潭足以洗心,天光堪可悦性。地虽僻而别有天地,景虽小而独具风采。前贤赞之多矣。或曰雄峻,或曰清幽,或曰澄潭一镜,或曰绿织烟痕,虽锦绣珠玑,然只道其面目,而未及其神理也。窃以为九龙池之神韵,唯有中和二字足以当之。”</p> <p class="ql-block">张文勋老师的碑记仅了其自然之美,这里的人文也是很有韵味的,公园虽不大,却集了儒道释、地方图腾崇拜,诗画艺术等诸多丰富内容,很值得推荐。(本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