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见(建)福爱闽南游(六)2024.11.4~12.2

王沪军

<p class="ql-block">车到崇武,正是午饭时间,在崇武古城蒋小得饭馆用餐,他家的鱼卷确实好吃,崇武鱼卷是一种将鱼肉打成泥,加入猪肉等配料制成的圆柱形食品。鱼卷可以煮汤、油炸、清蒸,口感爽滑,鱼香四溢。吃完饭,老板以茶招待我们,大家一起闲聊着崇武的名胜风景,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地处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东南沿海倭寇侵袭,朱元璋下令在此兴建这座石头古城,古城依山海之势而建,古城墙构成了完整的沿海军事防御体系,攻守兼备,是明代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石筑古城。</p> <p class="ql-block">水关门被称为崇武古城第五城门,高2.1米,宽1.3米,是我国现存七座古城中最小的一个城门。崇武古城的制高点在城中的莲花峰,而最低点正是水关。天文大潮时,海水从城根下的涵洞涌入,如果遇上台风暴雨,没有水关排泄,水关内的渔家,就会成了“水里人家”。</p> <p class="ql-block">试酒井的故事,传说清代康熙年间,这里有个心性善良的年轻媳妇,非常孝顺公公,每天好酒侍奉。后来公公猝然去世,媳妇却被谣传用毒酒害死公公。她愤而投井,冤魂不肯散去,夜里经常立于井边,捧着一碗井水,请过路人试“酒”。从此夜里再没人敢独自走这条路。后来一艘外来商船的船老大赴宴后醉酒经过井边,喝了碗“酒”后,大赞是好“酒”,媳妇冤魂从此销声匿迹。人们便把这口井称为试酒井,以怀念那位蒙冤的妇人。</p> <p class="ql-block">周长2567米的古城墙是用当地的花岗岩石砌成的,而城里的民居古厝也都是用本地的花岗岩石头建造的,所以这里又被称为石头城。城墙有1304个垛口,两个垛口间的距离是2.4米,上下二层(有些地方有三层)跑马道,战时可容兵马调集,由黄土夯筑而成,宽2.9米,横亘于两道花岗岩城墙中间,也起到了加固古城墙的作用,这座石头城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依然挺拔巍然䇄立,成为守卫家国的坚固屏障。</p> <p class="ql-block">从水关门进入,沿着古城墙马道一路走到南门,身旁是当年抗击倭寇的古炮。</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楼楼梯下到城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气势磅礴,富丽堂皇的关帝庙,泉州人崇奉忠义英烈之士,敬拜关公。据说,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关帝庙,而崇武古城的关帝庙也是古城最大的寺庙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三年。</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街道狭窄而悠长,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每一步都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足迹。街边的房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砖石结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那些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无不展现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崇武城隍庙是崇武城最古老的庙宇,建于宋元丰年间,原名城应庙,1387年建古城后,改称城隍庙。庙里原有一对高约50厘米的石雕狮子置于前殿大门前,拜亭前台阶正中是一片石雕云龙图,其造型和雕工的古朴都表明乃宋时稀世珍宝。庙前石埕两侧安放清光绪二十八年雕工精湛的青石狮一对,是崇武雕艺经典制品。</p> <p class="ql-block">在崇武民间有一个戴卓峰贬免城隍爷的传说。明代崇武城内有一位叫戴一俊号卓峰的八岁孩子入私塾,他年纪最小,读书又最好,老师特别疼爱他,一些不爱读书的同学,就想办法来捉弄他。一天傍晚放学,三个大同学把卓峰围在校门口,说他偷了一块香墨。卓峰争辩不过,就招呼大家一起去城隍庙卜杯,请城隍爷作证。到了庙里,大同学上了香,拿起信杯说:城隍爷呀,戴卓峰若有偷拿香墨,你就连出三信。”当时城隍爷正在打瞌睡,没听清楚,以为是小孩闹着玩,就真的接连给出三信。三个大同学高兴得跳起来,口里喊着冲出了庙门。卓峰气得差点哭出来,那晚,他躺在床上睡不着,心想这个城隍爷真是太糊涂了,我明明没偷,他却连出三信,如此助强欺弱,让他在这里办事,岂不害人。他越想越气,爬起来拿出纸笔,写上“城隍真不通,贬你去辽东。”这时神王爷正在升堂,一个皂伇来禀报说:“老爷,大事不好了,你刚才出杯得罪了戴卓峰大人,他已写好呈文,要贬你去辽东呢。"城隍爷大惊,心想:“辽东是个苦寒的地方,我哪受得了呢。”后又听说呈文还没送出,就找到老师代为求情。老师夜里得了一梦,醒来后城隍爷的话还句句记得清楚,心里觉得很奇怪。第二天老师把卓峰叫到跟前,问他有没有说要把城隍爷贬到辽东去。卓峰把昨天的事向老师说了一遍,还从书包里拿出写的那张纸给老师看。老师看到情况和城隍爷托梦说的一样,心想这孩子说不定日后真会当大官呢。老师心里这样想,口里却严肃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口出狂言。”卓峰说:“那是学生一时的气话,如有不当我就把它烧掉。”老师忙说:“不成不成,还是把意思改过来。”卓峰想了想就拿起笔来,把贬字涂掉,改成“免”字。</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前照壁上的麒麟。1940年7月16日被入侵日寇烧毁,这国耻乡恨印刻在崇武人民的心里,1940年乡人简修,1990年后逐依原制修复。</p> <p class="ql-block">城隍福地的灯笼墙。</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落就是明代崇武双绝之八闽琴师郑佑故居。明朝中期,崇武城出了个闻名八闽的琴师,此人姓郑名佑字半村。后来崇武人称他郑半仙,说他的琴韵能知过去,晓未来。泉州南音界则传说,南曲古老的《梅花操》、《八骏马》、《四时八节》及《鸟归巢》四大名曲,是郑佑在民间乐曲的基础上加工而流传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出了崇武古城,开车4公里,去一个小众景点一一大岞村惠女风情园,观潮听海,感受惠女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清透碧蓝的海水,沿海修建的惠女风情园,犹如藏在海岸线的一处梦幻之境,虽然面积不大,却精致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听海,风从海上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离台湾最近,只有97海里,屏息静听,仿佛听见海的母亲句句呼唤: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一个放松身心,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惠女风情园依山靠海,景色优美。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层层洁白的浪花,像是大海在低声诉说着古今往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原生态自然环境里,尽情享受海边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与惠女一起向海风许愿。</p> <p class="ql-block">上高台眺望台湾海峡。</p> <p class="ql-block">“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这里的美无处不在,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头戴黄斗笠,披着花头巾,穿着大筒裤的惠安女,她们以吃苦耐劳闻名,勤劳善良的惠安女是崇武古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们的服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惠安沿海一带男子多外出谋生或出海捕鱼,惠安女则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闻名。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建造房屋,修路架桥,甚至营造崇武古城这样繁重的劳动。这些看似柔弱的女人们都能够承担下来。</p> <p class="ql-block">寻找一处心灵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风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远处海天相接的天际线又仿佛是现实与梦幻的交界,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