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四,我们在砣子冲过小年。</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满姑娘胡老师就电话约老夫:叔叔,小年,我们家干山塘,你们带上青青回砣子冲,和依依一起过小年。.青青听说和依依在一起,那是猴子爬树一一跳得老高老高。</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老家乡下,过小年有杀猪,敬灶神,贴春联的习俗。也有干塘迎新年的搞法,倒不一定是小年,也不是人人都干塘。毕竟,不是家家都有山塘,有山塘,也不见得年年干。</p><p class="ql-block"> 如今,文化传统随时代变迁有所不同,年味越越淡,人情越来越溥。有人记得过小年,有人惦记人家,己是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如灶神,就很少被人提起或拜祭。 传说中,灶王爷是掌管家庭的神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他会乘着神猪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善恶。为了让灶王爷在天上说好话,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供品,香火缭绕,祈求来年的幸福与安康。 </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在七十年代初中,随娛姆在小年前一日,用香烛敬过灶神,老人家虔诚的祈祷:说自己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普待邻里,请灶神向玉皇呈报,消除父亲的苦难。这是祖辈的敬祭,到了父辈,则不管天事,专司祖先,便没有了小年的敬灶神,而是大年初一,带着祖孙三代去道士坡,去下南塘,去胡家冲,祭拜祖先,说;先人栽树,后人乖荫。祖先有德,后人有福。到了我辈,南塘,胡家冲早己不去,去的是年前年后,天晴之日,去公公娭毑坟上,去父母坟头,拜祭他们,也没有牙笼供饭,几根香,一对烛,一刀钱,让祖先有钱花,随意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再规矩,不再勉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干塘,是春节前的大动作,重头戏,最初的印象是七八岁时,那时计划经济,物质贫瘠,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过革命化的春节.。春节,除了干生产队的新寺塘,几乎没有节日活动,干鱼塘,就成了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塘水放干,塘底朝天,队上几个主劳力便卷起裤脚,挽起袖子,赤脚走向塘中抓鱼。没有水的鱼,则在泥浆中,“噼噼啪啪”,横冲直撞,活泼乱跳,白花花的一大片。大人们把草鱼鲢鱼抓到脚盆里,扮禾桶里。剩下的鲫鱼,甫施片,虾米螺丝就由队上的细伢了了。这时,脸盘,桶子派上用途,眼盯塘底,看哪处冒泡,有水波,就会抢跑到哪里,把小鱼小虾捞起来,能够抓到漏网的䲟鱼草鱼则深深地按在泥巴里,用桶子罩着,生怕别人看见,仍后稍稍放到桶里,趁人不注意,拿回家中,象小偷似,生怕被人抓着。</p><p class="ql-block"> 七四年,新字塘在“农业学大寨”中被填平改造成农田,从此队上就无所谓年前干塘了,我们也无需下搪抓鱼虾了,美好记忆凝固在七三年之前的小年,七三年之前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赶到砣子冲时,波哥的塘己干了,郭强己在坪里破鱼了,我们都没有赶上抓鱼的激动时刻。 </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拿着相机,带着伊伊青青去田野,去树林,寻佳景,拍美片。我们在前坪,看小郭剁鱼头去鱼尾,清洗内脏,与哥哥嫂嫂小郭他们有句冒句话聊,他们在忙,我们在闲:</p><p class="ql-block"> 大嫂子说: 去年冬旱,整季少雨,山嶺干燥,树草枯萎,池塘缺水,蔬菜干枯,冬笋未生长,白菜不发蕊,波哥的三口井,还难保二口之家的饮用。为保水塘,为保山塘鱼,他们牺牲了山坡萝卜白菜,也牺牲塘下香芋芹菜。过年,大家庭就吃上新鲜的山塘鱼</p><p class="ql-block"> 她还说:去年春,往塘投放几十尾草鱼鲢鱼。为保鱼质,山塘,一年只放青草,不投饲料,冬天,就丢菜叶丟菜帮。哥哥每天喂鱼,生怕鱼吃不饱,吃不好,长不大,长不肥。鱼是长了几斤,哥哥则辛苦了一整年。</p><p class="ql-block"> 她又说:为干塘,昨晚,波哥一夜未睡着,五点起床,一个人下塘抓鱼,差点被於泥浸了。好在郭强及时赶到,才免遭不幸。这次干塘,郭强是全劳力,塘里十多条草鱼都是他抓上来的。鱼上来,又是剁又是破,开膛破肚去鳞,很是辛苦,很是劳累。</p> <p class="ql-block"> 中午,大嫂子蒸了土鸡,蒸了扣肉,搞了豆腐煮大头鱼,桌上八大碗,碗碗是美味。而山塘鱼煮豆腐,则是色香味美。满满一大盘,白鱼白豆腐,红的辣椒,黄的姜,绿油油的香葱,乳汁浓汤,阵阵喷香,垂诞三尺。吃到嘴里,细嫩轻滑,生津香舌,十分美好。张姐还中意芹菜红萝卜丝炒牛肉,说我还从没有烧出这般味道。其实,我还比较意中的那碗介菜副米汤,清香糥滑的清菜粥,一筷又一筷,夹到儿时的感觉,闻到了儿时的味道,感受当年娭毑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饭后,稍作休息。把哥哥嫂嫂给的一只土鸡,一条山塘鱼,一碗自制扣肉,一袋油炸砣子,一袋干辣椒,塞进小车尾厢,带着暖暖心意,离开乡下老屋,留下永恒的记忆:2024年,龙年腊月二十四,在砣子冲,哥哥嫂嫂干鱼塘,我们一起过小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