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八日游(2025.01.07-14)(2)

孙金儒

<p class="ql-block">安庆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共有6个固定陈列,2个临时展厅:一层为书画厅和临时展厅;二层有钱币陈列、安庆古代文明陈列、安庆近代文明陈列;三层有安庆城市记忆、黄梅戏艺术陈列等,全方位的展示了安庆这个城市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上一篇中,重点介绍了安庆博物馆的古代文明陈列和近代文明陈列,通过文物、雕塑、图表、油画、场景复原、沙盘、沉浸式体验、现场演绎以及数字导览等多种方式,生动诠释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一城一故事,一忆一乡愁。安庆,这座长江沿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p> <p class="ql-block">在安庆博物馆中有一个安庆城市记忆展览,在这里,让人们感悟古城风貌,重拾安庆记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它让我们也瞬间回到了那个曾经十分熟悉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展馆中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建筑遍布,街市招牌林立,大到百工百业、商会商肆,小到一街一巷、一人一物,无不浸润着老城的古韵风情……</p> <p class="ql-block">安庆城市记忆”则通过复原安庆老街巷,展示古建筑、老字号、老街景等极具地域特色和老城风情的文化记忆,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安庆博物馆中重要的一个展馆,是安庆黃梅戏艺术陈列。黄梅戏是安庆市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曲剧种,是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名扬海内外,已成为安庆市标志性的文化形象。</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博物馆举办的“黄梅戏艺术陈列”以美轮美奂的形式展现黄梅戏文物展品,揭示黄梅戏在安庆形成和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起源于清中晚期的安徽、湖北、江西一带,后在安庆发扬光大。《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经典剧目广为人知。严凤英、韩再芬等老艺术家们将黄梅戏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span>为沿江名刹。</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矗立寺中,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原名“万佛塔”,是长江流域少见的迎江七级浮图。远看如同一直立的圆锥体,挺拔秀丽,气势雄伟;近看由砖石砌成的楼阁式建筑,嵌空玲珑,庄重华美。该塔七层八角,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塔中心为八角瓜皮顶空厅。</p> <p class="ql-block">浑厚的塔身衬着造型优美的塔刹,巍然高耸,直入云霄。“塔影横江”.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和“宝塔王”的美称,引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美好诗篇。</p> <p class="ql-block">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隐藏着一条拥有800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倒扒狮街。这条街道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得名源于街中“黄门司谏”,又名“黄门坊”,安庆俗称“倒扒狮牌坊”。系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刘尚志所建。当街而立,面向东西,四柱三门,坊额两面题刻,一为“黄门司谏”,一为“青琐纳言”。两侧柱上各雕两只圆头长尾、卷发巨眼的倒扒狮子。</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的街区总长440米,共有古木建筑65栋,非木建筑33栋,街区内部保留大量珍贵的明清风格建筑及老字号,是全国罕见的历史建筑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走进倒扒狮街,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商业繁华之地。这里曾是安徽省的著名商业街,集聚了众多老字号店铺,如大清邮政、这些店铺见证了安庆作为商业中心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近在咫尺的戏台仿佛当年正上演一出出精彩的黄梅戏演出。在这里,历史得以延续,传承得以发扬。</p> <p class="ql-block">狮跃步行街, 浮雕诉故事, 云龙纹添彩, 购物更有趣。现在的倒扒狮步行街, 新貌展古韵, 如今,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市井烟火与城市文脉共生,“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老字号,是老安庆人对倒扒狮老街最深切的记忆。倒扒狮历史街区曾作为安庆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拥有十分丰富的商业文化。明清至民国时期,街上字号飘扬,聚起“麦陇香”“胡玉美”“胡开文”等多家知名老字号。而这些金字招牌,经历了百年跌宕,今天依然矗立街头。</p> <p class="ql-block">安徽多名山,长江之南属黄山、九华为最,长江之北,当属天柱山。天柱山亦称潜山,《史记》有载,两千年前,汉武帝刘彻封为“南岳”,并来此拜岳,据说在拜岳之前,在距潜山百里之外,选了一座山,命人于山巅设立明堂,先期遥祭。</p> <p class="ql-block">设祭拜之“明堂”于此山而得名;民间因其隽秀婀娜的山形与天柱山的雄伟挺拔相呼应,且同属皖地、仅隔百里,有“两山竟长,相约为偶”之说,故又戏称天柱山为“公皖山”,明堂山为“母皖山”;又由于明堂山主峰石壁上有一天然雄鸡图案,且由北望之群峰形若鸡冠,故又名“鸡公山”。</p> <p class="ql-block">明堂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大别山腹地,与潜山、天柱山遥相呼应。尽管现在不是它最美的季节,但登山赏景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明堂山以奇峰异石、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观著称,是安徽省内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ー。但游览这座大山,还是比较费脚力的,景交车到山脚下到乘揽车地方要爬一段山路,揽车下来到绝壁栈道(可以乘魔毯,类似传送带,当时停运)又要攀登一段山路。</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绝壁栈道,可以走小环线(不登玻璃栈道、玻璃桥),或者走大环线,去登顶走玻璃桥,下山可以通过索道,再乘高空玻璃漂流下山。</p> <p class="ql-block">游玩明堂山对人的毅志力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淡季,魔毯和玻璃漂流都不开放,只有索道一种工具,如果游玩全程需5~ 6个小时,对我们60+的旅友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毕昇一名有成就的草根,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称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而湖北英山县就是毕昇的故里。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毕昇纪念馆,馆内展陈图文并茂,既从学术的层面还原或展现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墓等伟大发明和惊世发现,让游客置身其中,体验活字印刷术,感受毕昇文化,感知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地灵人杰,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伟大发明家毕昇故里。英山县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毕昇纪念馆成立于1998年,现两馆所合署办公。</p> <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常在此逸兴闲吟并写下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连在一起。清康熙末年,此处始更名为东坡赤壁。</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唐代李白,杜牧;宋代王禹偁、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元代元好问、李纯甫;明代方孝孺、解缙、王世贞、袁宏道;清代于成龙、何绍基、张之洞;近代的秋瑾、宋教仁、王葆心、蒋介石等人游历此地后还留下不少诗词歌赋,形成了传统文化与山水名人情感的东坡赤壁文化。</p> <p class="ql-block">湖北境内的长江两岸有两个赤壁,一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城西,在长江北岸,称“黄州赤壁”,又名“东坡赤壁”;一个在蒲圻县(1998年改名赤壁市)的西北部,长江南岸,叫‘’蒲圻赤壁 ”,又叫“周郎赤壁”。</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