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师级以上将领(三):红九军将领

江上清风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红9军是由原红四方面军第9军的部队整编而成的,辖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共六个团,六千五百人,枪二千五百支,每枪平均子弹十五发。</p> <p class="ql-block">  红9军在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的指挥下,曾占领甘肃省东部的古浪县城,并在此与国民党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由于马家军的人数及装备优于红军,又有炮兵和空军的协助,红9军在古浪血战中伤亡惨重,最终被迫撤离县城‌。</p> <p class="ql-block">  此后,西路军整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接连打败仗,红9军也未能幸免。孙玉清的军长职务被撤销,后在祁连山打游击过程中不幸被敌人俘虏,因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整个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红9军也未能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  1.孙玉清‌:西路军红九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孙玉清(1909年3月-1937年5月),又名宝善,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九军军长,红五军军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会剿”“围剿”的战争,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孙玉清作为红九军军长,随西路军向甘肃河西挺进,历时五个月的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弹尽粮绝,作战失利。1937年3月初,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一战失利后,被迫分路突围。</p><p class="ql-block"> 孙玉清和王树声、李聚奎等领导人率领右支队沿祁连山向西北方向游击,但在分散游击中因身上有伤走不动,与王树声等人失散,孤身一人,不幸被马家军俘获。‌</p><p class="ql-block"> 在被俘期间,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展现出革命军人的威武气魄‌。最终,他因“危害民国罪”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  2.陈海松‌:红九军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陈海松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九军政治委员。1937年3月,西路军陷入极其艰难的境地,部队只剩下5000余人,衣食无着,弹药缺乏,且随时可能遭到马家军的追杀。</p><p class="ql-block"> 在掩护西路军总部撤退和红三十军展开的行动中,陈海松亲率交通队在梨园口进行阻击。当时红九军兵力已不足千人,且战斗部队大多数只有保枪的几发子弹,情况十分危急。</p><p class="ql-block"> 陈海松命令保卫部长陈宜贵带领红九军军部机关先向梨园口撤离,自己则带领部队狙击敌人。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多次成功突破敌军的包围圈,但终因寡不敌众,在战斗中身上多处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p> <p class="ql-block">  3.曾日三‌:西路军红九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曾日三,1904年生于湖南宜章,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早命参加湘南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3师师部秘书、红4军29团团部秘书和福建省军区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和红军长征。1935年,随从董振堂转入红5军任职,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骨干。</p><p class="ql-block"> 曾日三于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担任西路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率部血战古浪、倪家营子。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任西路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突围,继续艰苦转战祁连山区‌。在古浪战斗中,为了掩护主力转移,英勇献身‌,年仅33岁。</p> <p class="ql-block">  4.徐太先:西路军红九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徐太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0军政务科科长、第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以及西路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等‌。他参与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反“围剿”战斗,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时,他从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调任红9军,接任曾日三的职务。1937年4月在撤退中被俘,“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徐太先等被俘将领先后获释,返回延安。建国后,徐太先曾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转入地方工作,未参加授衔。</p> <p class="ql-block">  5.陈伯稚:西路军红9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陈伯稚,<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8年加入红军,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建设和川陕苏区建设,任红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32团政委。</span>1935年5月参加了长征,并在红四方面军长征转战川康边时,被任命为红九军的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九军被编入西路军,陈伯稚继续担任红九军的参谋长,并随军西渡黄河作战‌。在西路军作战期间,陈伯稚曾率部攻占了一处兵家必争之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6年11月16日,红9军与马家军激战古浪城,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span>陈伯稚在战斗中不幸被包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22岁‌。他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6.李聚奎:西路军红九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李聚奎在陈伯稚牺牲后,担任红9军参谋长,与军长王树声共同指挥部队,在土城、永昌、梨园口一带与“马家军”展开激战‌。然而,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西路军最终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过程中,李聚奎与部队失散,孤身一人,在近两个月的逃亡中,他带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行乞千里。回到延安见到毛泽东,他欲哭无泪,毛泽东大手一摆:“你是虽败犹荣!”建国后曾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王海清:西路军</span>红9军第25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王海清(1911年—1936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16岁时参加了红军,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1935年参加长征和南下川康边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6年3月,王海清任红9军25师师长,并率部北上到达甘肃会宁会师。同年11月,他奉命编入西路军,率部参加西征作战,最终在1936年11月的甘肃古浪城战斗中牺牲,年仅25岁‌。</span></p> <p class="ql-block">  8.杨朝礼:西路军红九军25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杨朝礼(?~1937)河南商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在红一军、红四方面军任指挥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p><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任红31军92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及进攻战役。1935年夏率部参加长征。6月任红九军25师政治委员。同年冬奉命南下川康边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改任红二十六师政治委员,同年秋率部到达甘肃会师。10月复任红九军25师政治委员,11月编入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临泽梨园口战斗中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9.刘理运:西路军红九军27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刘理运(1906-193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瓦工出身,曾在鄂豫皖边红一军任班长、排长等职。1931年在红四军任连长。1932年在红四方面军任营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p><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历任红九军25师73团团长,25师副师长,26师师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及进攻战役。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同年冬任红九军27师师长,率部南下转战川康边。</p><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任红九军26师师长。10月随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会师。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改任红九军第27师师长,参加西征作战。同年12月在甘肃永昌二十里铺战斗时亲自持刀与敌肉搏,身负重伤,不久牺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仅30岁。</span></p> <p class="ql-block">  10.陈家柱:西路军红九军27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陈家柱(1911-1937),河南省光山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共青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在红一军、红四军任排长、连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特务团团长、红九军第27师80团团长,第76团团长,红三十军第90师262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1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理运牺牲后,</span>任西路军第9军27师师长,参加了干柴洼、古浪等战斗。1937年2月,在甘肃临泽县南流沟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p> <p class="ql-block">  11.易汉文:西路军红9军27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易汉文(1907-1936) 工农红军指挥员。礼山(今大悟)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加过宣化店农民起义,</span>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排、连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九军教导师政治委员,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易汉文是红四方面军中一员文武兼备的名将,红四方面军转战河西时,易汉文长期坚守在古浪城,</span>1936年11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掩护主力突围,</span>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  12.潘友清:西路军红九军27师副师长</p><p class="ql-block"> 潘友清(?—1936),湖北麻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建设,曾任红9军73团团长,</span>第25师73团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他率部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潘友清是西路军红九军27师的副师长兼81团团长。1936年冬,<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9军转战至古浪,潘友清</span>于甘肃河西走廊作战时牺牲。</p> <p class="ql-block">  13.姜振海:西路军红九军27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姜振海(1900~1936)湖北省黄冈县人。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参谋处处长,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33年后,任红九军团第三师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5年9月随红九军团留在红四方面军,后任红九军参谋处科长、第二十七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6年11月中旬,红9军被编入西路军序列,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他与师长陈家柱、政治部主任夏祖盛等一同指挥战斗‌。</span>1936年12月在甘肃张掖作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4.夏祖盛:</span>红九军27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夏祖盛(又名夏祖威)(1907年-1943年)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跳石河村。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编入红军第十二师,参加过四次反围剿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随后跟随四方面军历经千难万险,走完长征路,并在1936年4月升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2。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历尽艰辛,是西路军突围出来的战将之一。</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夏祖盛于1938年随八路军赴冀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运东地委委员、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委、政委以及副司令员等‌。</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期间,夏祖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还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多次率领部队与日军作战,取得了显著的战绩‌。1943年5月22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河北枣强大马村战斗中牺牲,</span>时年35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5.陶勇:西路军</span>红9军教导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陶勇(1913年1月21日—1967年1月21日),原名张道庸,安徽省霍邱县(今六安市叶集区)人。陶勇在1936年被任命为西路军红9军教导师师长,当时他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 他带领部队一路往西北前进,参与了西路军艰苦、绝望、悲惨的英雄战斗‌。在大拉牌阵地战中,陶勇带领27师的5个营激战数小时,最终打垮了比自己兵力多上数倍的敌军,这一战果被上级夸赞为“全军典范”‌。</p><p class="ql-block"> 然而,西路军的作战环境极为艰难,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被马家军等部队短短5个月就打得几近覆灭‌。在这种情况下,陶勇坚持带队断后,即使战至最后只剩一人也绝不放弃,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勇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6.董俊彦:西路军红九军</span>骑兵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董俊彦(?一1937)河南人。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入冯玉祥部国民军当兵,任军官学校工兵队副队长,后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任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成立红五军团后,在红13军中任中级指挥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任红五军44师40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7月红五军团改称红五军,任第37团团长;9月奉命率部南下川康边。</p><p class="ql-block"> 1936年秋率部北上。同年11月调任红军西路军骑兵师师长,奉命率部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1月中旬奉命驰援坚守高台的红五军。全师在前进途中遭敌重兵阻击,在甘肃临泽高台附近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7.秦贤道: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秦贤道(1912年~1937年)曾任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政治委员‌‌。他是湖北黄安人,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秦贤道还曾担任过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1936年11月,他奉命率部编入西路军,继续担任骑兵师政委‌。然而,在1937年的战斗中,秦贤道不幸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8.杜义德:西路军</span>红9军骑兵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杜义德(1912年5月16日—2009年9月5日),男,汉族,1912年5月16日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杜义德在1936年2月至11月期间担任红9军骑兵师师长‌‌,配合主力部队转战于洮河渭水河间,取得了不少战果。之后,西路军余部决定编为两个支队分散突围,杜义德率部随副总指挥王树声被编入右支队,后进入祁连山‌进行了艰苦的游击战。</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行动中,他们发现了左支队李先念的笔迹,并据此判断左支队在附近活动,于是率部追赶。然而,在遭遇敌人后,经过一番激战,他们与左支队失去了联系,只能率领骑兵师在甘肃南部转战,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继续寻找红军主力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  19.刘庆南:西路军红9军骑兵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刘庆南(1914年2月16日一1970年4月3日),又名万友林。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军,1931年由李先念介绍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西路军河西作战,无兵员、物资的补充,他是在骑兵师长董俊彦,师政委秦彦道牺牲后,由李先念指定的骑兵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为保存力量,刘庆南率部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他随左支队转战,历时四十三天,冲破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于4月26日第一批到达星星峡,联合友军,消灭尧乐博斯骑兵。</p><p class="ql-block"> 刘庆南到迪化后,党代表陈云派他去苏联学习,返新疆后更名为万友林,任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边务处哈密办事处主任。1943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出狱后随妻回到巴里坤,领导先锋社(为进步的革命组织)继续革命。</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万友林任巴里坤县公安局长,1960年重新入党,以后又在公安厅劳改局下巴湖劳改农场任副场长,“文革”前调公安厅政法干校,1970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后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  20.李彩云: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李彩云,1908年出生于甘肃临洮县,家境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26年,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西安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官学校骑兵队,并参加了北伐战争‌。</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跟随赵博生、董振堂等人参加了宁都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并在红军第五军团中担任营长‌、团长,后来又被送到红军大学学习,军事素养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 在红军长征期间,他担任了红五军团的训练科长,并随军踏上了艰苦的征程‌。1936年,他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独一师师长兼抗日救国军第二路司令,<span style="font-size:18px;">率领所部参加了高台、古浪等战役。</span>1937年,西路军重新组建骑兵师,他任红九军骑兵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7年3月,西路军遭到失败,为了保存部队骨干,李彩云、王树声、杜义德等人组成右支队返回延安。6月,右支队到达甘肃民乐县</span>的一个石洞里被错杀,年仅29岁‌。他的死因扑朔迷离,多年后才得以澄清‌。</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