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行记(一)

Joan的阳光 🍎

<p class="ql-block">  去墨脱的行程,是我们踏上西藏这片神秘土地时便心驰神往的计划之一。终于,在十一长假的契机下,这个梦想得以实现。 </p><p class="ql-block"> 原定于2号启程,但在我们学校扎西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提前了一天,于1号中午从察隅出发。行程安排是先抵达米堆冰川,夜宿波密,次日清晨再前往墨脱。这样的计划不仅让时间更加充裕,也让大家免于过度奔波。</p> <p class="ql-block">  缘分使然,我们包车的司机多吉师傅,正是县国庆节弦子大赛的演员之一(照片中最右侧的便是多吉师傅)。前一天排练时,我恰好为他们拍摄了一组照片。</p><p class="ql-block"> 1号这天,多吉师傅在演出结束后,带着他那把心爱的弦子,于12点准时接上我们,踏上了前往墨脱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在驶向波密的路上,我竟意外地晕车了。这是我在西藏期间唯一一次晕车,或许是早餐过于简单,亦或是前一晚因兴奋而未能安眠。这一路我面色苍白,浑身乏力,在德姆拉山顶都无力下车打卡。幸得同行的高医生给了一颗晕车药,在抵达米堆冰川时,我的精神状态已恢复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50分,我们抵达了米堆冰川。天空阴沉,我们骑马进入冰川。由于今年冬天的初雪尚未降临,冰川上的积雪显得灰暗而斑驳,景色并未如预期般惊艳。夜晚,我们在波密安顿下来,整夜雨声淅沥,所幸清晨雨势渐弱。</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堵车,我们天蒙蒙亮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从波密县扎木镇至墨脱县城墨脱镇,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从1962年到2013年,国家历经52年的艰辛才将其修通。这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5次大规模修建和无数次小修,屡遭暴雨、雪崩、泥石流、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的摧残。修了断,断了修……这条路的修建难度堪称地狱级别,若有兴趣,不妨深入了解其中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尽管扎墨公路已通车,但由于部分路段狭窄,实行双进单出的交通管制。即便如此,能否顺利进入墨脱还需看天公是否作美。</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运气似乎不佳,怕什么来什么,车行至315段时遭遇堵车。据悉,316段因连日暴雨引发泥石流滑坡,道路被堵,通车时间难以预计。</p><p class="ql-block"> 很多车掉头折返,我们没有放弃,耐心等待,因为路的尽头是心心念念的莲花秘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在,山间的景色不错👍野花烂漫,流水潺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脚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乘客们纷纷下车,在扎墨公路上悠然漫步。</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融入其中,一边漫步,一边在路边的花丛中自拍。看山、看你、看远方,每一帧都是绝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扎墨公路沿线之所以地质灾害频发首先是高降雨量,喜马拉雅山作为一道天然屏障,雅鲁藏布江将其切开一道口子,孟加拉湾的水汽溯源向北,为这里带来丰沛的降雨。墨脱因此被誉为“雨窝”,年降雨量高达2500-3000毫米。其次,这一带属于高地震烈度区,地震频发,导致滑坡、落石、崩塌等灾害不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经过近3个小时的紧急抢修,道路终于恢复通行。这段视频记录下了被泥石流冲毁路段的场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p><p class="ql-block">在此,向抢险的工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修路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