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蛇🐍新年欢庆之时,有幸在年初二,我们去上海博物馆看~埃及金字塔之巔。述说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史。内容丰富繁多,展品精致。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参观的人山人海,我们只看了两个展厅。对古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图坦卡蒙时代</p> <p class="ql-block">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以及大众文化对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续关注。</p><p class="ql-block">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全面地复原了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这只木箱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p><p class="ql-block">的墓葬,出土时内部还装有蓝色圆棒(因装饰物丢失而功能不明)和黄金制作的哈托尔女神头像。木箱制作工艺极其考究,带有国王阿蒙荷太</p><p class="ql-block">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名字,因此很可能由王家工坊制造,是国王夫妇送给王后父母的礼物。</p><p class="ql-block">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p><p class="ql-block">和泰伊王后名字的</p><p class="ql-block">镶嵌象牙小木匣</p><p class="ql-block">木、象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门纳特(Menat)是一种由多排珠子和护身符组成的项链,被视为哈托尔女神的象征物之一。哈托尔女神司掌音乐、舞蹈、恋爱与繁衍,人</p><p class="ql-block">们在仪式中向女神献上门纳特项链以祈求其庇</p><p class="ql-block">佑,特别是在生育和分娩方面。门纳特也是一种仪式乐器,在摇动时串珠发出叮当声被认为可以安抚神灵,取悦女神,并带来她的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甲壳虫</p> <p class="ql-block">狮面人像</p> <p class="ql-block">国王埃赫那吞的妻子~纳芙蒂蒂头像</p> <p class="ql-block">雪花石膏(石灰华)、颜料、石膏、金、木乃伊内脏、亚麻布</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46号墓出士</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少年图坦卡蒙统治期间走上了回归传统的道路。这时期的艺术样式即继承了“阿玛尔那风”,又复兴了古埃及传统。对以后的王朝和贵族艺术有着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即阿蒙荷太普四世,无疑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统治者。他对埃及的统治大约持续了18年,统治时期约为公元前1353-1335年,并以迁往阿玛尔纳的新首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阿蒙荷太普四世时期以底比斯的阿蒙神崇拜为中心;第二期埃赫纳吞时期以阿肯塔顿的阿吞神崇拜为中心。在位的第四年,阿蒙荷太普四世更名为埃赫纳吞,意为“阿吞神的阿赫”,阿赫即古埃及人世界观中的一种灵魂。他大力推行以太阳日轮阿吞神为核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其反传统性直接地体现在艺术风格的创新和转变上。</p> <p class="ql-block">二,法老的国度</p><p class="ql-block">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和金字塔。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底色,追溯古埃及文明的轨迹,这是一场横跨了3千年的文明之旅。涵盖了古埃及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展厅有一面墙把古埃及的发展史和中国古代史作了一个对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铜像</p><p class="ql-block">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神伊西斯怀抱孩童形态的荷鲁斯神。孩童形象的塑造遵从了裸体和单绺侧辫的基本范</p><p class="ql-block">式,但省略了口含食指的标志性动作。女神与神子皆正视前方,庄严肃穆,只有身体接触,而无</p><p class="ql-block">感情互动。</p> <p class="ql-block">刀</p><p class="ql-block">燧石或黑硅石</p><p class="ql-block">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前26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尊奥赛里斯圆雕的姿势非常罕见,雕像的身体部分由当时并不常用的片麻岩石材雕刻而成,头饰部分还有金银装饰。雕像的长度接近古埃及的一腕尺,约今天的52.5厘米,头戴奥赛里斯神常见的王冠,饰有一对公羊角和一个太阳圆盘及两个鸵鸟翎,下巴上有着经常佩戴的、编成辫状的弯曲胡须。</p> <p class="ql-block">国王以黄金作为给予有功之臣的赏赐,这种黄金也被称为“荣耀之金”,往往采用舍布伊项圈的形式。舍布伊项圈由黄金珠串组成,象征太阳神的光芒和生命力,国王自己也佩戴这种项圈作为首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带哈托尔头像的叉铃</p><p class="ql-block">青铜、金</p><p class="ql-block">后第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叉铃是一种乐器,其清脆的声音被古埃及人认为能驱散邪恶,带来神的祝福。叉铃也是哈托尔和巴斯泰特两位女</p><p class="ql-block">神的象征,这两位女神司掌宴饮、歌舞、以及爱情的欢愉。在祭祀女神的仪式中,女祭司使用叉铃来为其颂唱伴奏同时也呼唤女神力量的降临。</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层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卡埃姆赫塞特与妻儿的彩绘石灰石组雕表现出了古王国时期此类雕像的关键特征: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同时,雕像体现出古埃及人对于不同性别的刻画:丈夫和儿子的肤色为红褐色,因为男性往往在户外劳作,晒得较黑;女性则应久居深宅、肤色白皙。胜色是男女不同社会角色的体现。这也是古埃及艺术自特点之一:用象征性的图像语言来传达深层次的社</p><p class="ql-block">和文化含义。</p> <p class="ql-block">鸟,牛,人像,及国王,王后的半身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肖像权和面具出现在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公元前30年</p> <p class="ql-block">彩绘人形棺盖,棺底</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我们没有参观,资料来自解绍。</p> <p class="ql-block">摄影:闲云老太</p><p class="ql-block">制作:闲云老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