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7)~神秘的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马耳他整个国土面积只有316平方公里,但考古表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马耳他群岛就已经有人类居住。早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这些岛上的居民建造了30多处巨石神庙和地下墓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在如此有限的面积之内,能有三处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和320多座具有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在这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为神秘的当属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马耳他语为ĦAL Saflieni Hypogeum。</p> <p class="ql-block">该景点一天只能接待60名参观者,订票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我们提前三个多月就着手预约,如愿拿到了地宫的入场券。马耳他旅游局规定,外国团队无论人数多少,都必须雇佣当地的导游,而不能采用司机兼导游的模式,所以在马耳他的全部行程中,我们六位朋友都是由这位绿衣服的马耳他导游带领大家游览的。她说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导游,这也是第二次进地宫,还说是托了我们的福,哈哈。地宫里面是不允许自带导游讲解的,所以美女导游一路都在为我们介绍关于地宫的有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1902年,在距首都瓦莱塔城南1公里的帕奥拉市中心附近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件引起轰动的大事,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当年,有人建房时在地下发现了一处洞穴,但房主一声未吭。他也知道马耳他岛上有许多史前地下建筑,保持缄默的原因是因为不希望他的建筑由此被官方的禁令所夭折。只是到了后来人们才逐渐知道,在他的房子下面埋藏着何等令人惊叹的宏伟建筑,考古人员通过勘察暗藏的巨大洞穴时发现,这并不是天然洞穴,而是5000多年前,人工在石灰岩中凿出来的一座地下建筑,这就是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p> <p class="ql-block">哈尔·萨夫列尼地宫的大门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巷子里,很不起眼。</span>地宫每天接待的游客分为6组,上下午各3组,每组不超过10人,由地宫工作人员带领参观,讲解时间约45分钟,之后可以逛逛礼品部,在地宫内的总体参观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地宫内部不允许拍照,本文宫内照片翻拍于地宫简介等小册子。</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十字八角标志为骑士标志,如今成为马耳他的标志:总统旗、军旗、甚至马耳他航空公司的商标都是用的骑士标记,马耳他岛上的建筑物上到处悬挂或雕刻着骑士标记,博物馆当然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进入大厅,首先放映关于地宫的介绍。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是马耳他著名古迹,有“史前圣地”之称,是欧洲建筑史上最早的石造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地下宫殿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地下的岩石中挖凿而成的,</span>最早的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但大部分活动发生在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其建筑和出土的遗迹表明,这幢地下建筑,或许原本要建成一个神殿或者避难所,但是从史前时期开始,却一直被当作墓地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座地下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深达12米,里面有许多上下交错、多层重叠的房间,建筑工程浩大,令人惊叹不已。地宫建筑群分三层,上层开凿时间约是公元前3600~前30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天然洞穴改成的墓穴;</span>中层约为公元前3000~前2500年,是地宫的主宫,里面存有大量珍贵的壁龛、神坛和壁画;下层开凿时间同中层,为当时的储藏室。整个工程简单过程是:原本一些天然洞穴被扩大并用作存放死者遗骸的储藏室,随着洞穴的填满,新的房间逐渐在岩石中切割得更深,通往新出口的新通道不断被凿出,最后整个遗址形成了上下三层、38个房间的地下结构,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地下宫殿。</p> <p class="ql-block">跟随讲解员参观,不允许说话,也不允许自由走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架转盘楼梯从地宫前殿往下延伸,尽头是一座具有拱形圆顶、橄榄形的地下岩石宫殿。地宫洞穴很多,用途各不相同,设有储粮室、储水室、神谕室、殉葬室等。</span></p> <p class="ql-block">地下宫殿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墓室均是在坚固的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凿空岩石作为墓顶,类似拱形悬臂。其中有20间墓室的顶部还雕出了房梁、门楣,有的壁画上画的是牛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地宫里面有一些进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间,旁边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龛。中央大厅里耸立着直接由巨大石料凿成的大圆柱,小支柱支撑着中央大厅的半圆形屋顶。整个建筑采用了粗大的石料,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建成,线条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梁也不例外。没有用石块镶嵌补漏的地方,更没有用多块小石块拼装之处。</p> <p class="ql-block">无缝的石板地面上耸立着巨大的独石柱,壁龛与支柱都直接雕在这些石柱上。人们走进这里,顿生别有洞天之感。</p> <p class="ql-block">上层由一个大型开放空间组成,两侧有墓室。其中一个墓室仍然保存着原始的埋葬物品,在一个一米深的椭圆形坑里发现了两个石灰石头像和一个站立的人像。地宫所出土的重要文物,都保存在首都瓦莱塔的国家考古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此为带有凹坑装饰的岩石切割柱。</p> <p class="ql-block">地下陵墓中央的礼拜室,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正方形房间,柱子和门梁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巧。礼拜室内有圆顶房间,越往里去,房间就越来越窄,越来越暗。<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礼拜室中的一个小的赤土陶器中,人们发现了一尊10厘米高的女神雕像,还有两尊小雕像</span>,据称可能是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中层的某些房间的岩石雕刻颇具特色,如所谓的“主室”和“至圣所”,被雕刻成给人留下建筑砖石结构的印象,形成了通往另一个小房间的入口,让人想起地面上建造的巨石结构的内部。这个“至圣所”的房间入口上方,由四根立柱支撑着横梁,一圈圈的石头似乎支撑着上方的平顶。想到这些房间仅使用石头和骨制工具雕刻而成,其工艺更加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房间开始,七级台阶通向地下层,这些岩洞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储粮、储水、神谕室等。</p> <p class="ql-block">此为覆盖在地下层上的房屋地基。</p> <p class="ql-block">“神谕室”房间的顶部用独特的红色赭石绘画,装饰得十分美丽。室内有一个刻在墙壁上的壁龛,在其内端发出深沉的声音时会产生共鸣,据说是用来传达圣谕的。如以男低音对着神龛壁洞讲话,地下宫殿各洞穴和地面洞门处都可以听到,堪称世界一绝。</p> <p class="ql-block">在地下宫殿的洞顶和洞壁画有螺旋形、曲形和圆形图案,其淡褐色花纹相连不绝,象征着生命的绵延万代。在一面墙上有用木炭画的人手轮廓,另一处岩石上还画有一头高3英尺、长4英尺的公牛。</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处洞穴内发掘出两个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个是“睡觉的胖女人”,也被称为“睡美人”,她在马耳他被崇拜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在该遗址发现的知名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这个《睡美人》,目前塑像保存在首都瓦莱塔国家考古博物馆。挖掘地宫时,建筑群内充满了水和潮湿的土壤,其中还混杂着人类和动物的骨骼、陶器、燧石工具、吊坠和其他物品。</p> <p class="ql-block">地宫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5000年前的古人类没有机械设备,完全以燧石和黑曜岩等坚硬的岩石为工具,由人工从活生生的球粒石灰岩中剥出,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钻孔,开凿出这座迷宫,工作的艰巨是难以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考古材料,包括陶器、人体骨骼、个人饰品、小雕刻动物和较大的雕像,还<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中发掘出了大型的传动索,它是古人用来传输巨石和石灰石的。</span>地宫内存的各式遗物,对考古研究具有宝贵的价值,更为地宫增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2年地宫被发现时,曾在殉葬的洞穴中</span>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骨骼,据说有6000多具,但没有一具骨架可以确定是完整的,也没有一具骨架是按照常规埋葬的。在新洞穴和多年前清理过的洞穴中,从骨骼的分布情况来看,给人的印象是它们被随意扔进去的。在瓦莱塔国家考古博物馆里,收藏有这些珍贵的人类遗骨,正是根据这些遗骨特别是头骨的测算研究,马耳他考古工作者推算出了地宫各层的开凿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新石器时代,这些头骨被埋葬在洞穴中。几千年以来,地宫的潮湿和土壤的压力导致大多数被埋葬的头骨被压碎,无法修复。好在地下墓穴中,还发现了11个近乎完整的头骨,展览在瓦莱塔考古博物馆里。马耳他工作者从考古、骨学和医学的角度对这些头骨进行了研究,包括其中一个保存最完好的头骨,发现这些头骨属于长型(长头型),这表明很有可能,这些人类属于地中海种族。新的科学技术使人们能够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些岛屿上的新石器时代居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后,逛逛地宫的礼品部。瞧那个旅游纪念品布包包,用的也是骑士标记~马耳他是欧洲唯一保留了浓重中世纪骑士文化的岛国。</p> <p class="ql-block">地宫整个建筑物保存基本完好,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地下凿砌而成,而建筑结构却与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神殿类似。1980年地宫就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为已经消失的文明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并</span>被评价为: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是史前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新石器时代唯一为人所知的地下建筑。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的意义及其重大。</p> <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遗址内发现的独特绘画得到保护,地下墓穴的微气候得到调节,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水平都得到持续监测,以确保环境保持稳定。至此理解了为什么哈尔·萨夫列尼地宫要有参观人数和其他的严格限制,自己来到马耳他,未与这座神秘的地下迷宫擦肩而过,甚感庆幸。</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6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