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感受与看法<br><br>美,由来已久,也许不是人类的专属。自有人类以来,就伴随着美,而那时的美感只有当时的人类才可体会得到。<br>美,也就是与生俱来的,谁都有美的需要与权利,只是表达不同而已,要想达到共同的审美观,那就是完美了。<br>能否让人类统一美感,目前而言还无法达到,毕竟,地域与生活习惯、教育与环境、经济条件与天然禀赋都参差不齐是其障碍所在,也许,等到世界大同一切物质应有尽有、界限与种族消除后,才能够达成吧,或许,美将来得更加丰富和层出不穷。<br>下午到书店逛逛,偶然看到一本美的历程书籍,随意打开其中一页,是对美的“有意味的形式”予以阐述,从一个侧面对美的探讨,不是我们现在所想表达的,而是由此引申出我们对美的看法和态度。 对于美,就本人而言,还是比较讲究的,但并不表示本人对美的理解有多好,而是对美的追求和实践的不懈努力。当然,年少时对美的认知是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体现,由于经济和审美水平都有限,却在有限的前提下追求自己认为的美,至少能够掩饰某些缺陷,因此对发型较为讲究,洗发后经常用电吹风吹成形后喷上发胶或搽摩丝,整得整个人过于不自然,因此有人说苍蝇停留在你头发上要打滑而造成骨折。要是现在,肯定不会这样了,毕竟是当时的流行,且是自己过度而已。<br>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流行的美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实质的美并非如此,是经过长时间积淀后珍藏下来的,它基本上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习惯,人们就在这个环境与氛围中生活的,就是审美角度不同,理解存在差异,却阻碍不了它的美。 有的物件、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也经历历代人的不断传承,所以,形成了固定的审美习惯,也就是所谓的民族美。也许,在外人看来并非如此,同样,我们看外人的一些美的东西,也未必领会到其中的美和接受得了那样的美。<br>有时候,一些过去认为是美的,流行的,现在看来却荒谬乃至幼稚。正因为有了这些美的萌发和延伸并改变和成熟,我们的美才逐渐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br>说得再多,美,其实很简单,看上去让人怦然心动爱不释手,那么,它肯定是美得不得了了,要不,是不可能被打动并激发你的好感。有了这个前提,说起美来,也就不再高深莫测。 问题来了,同一个区域之间的人审美也大相径庭,有的认为美的,在别人眼里却不值一文且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认为美的却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因此存在审美的层次问题,这并不妨碍大家独立的审美观,这就是世界丰富多彩的根源吧。正因为多元,我们才可施展自己的才艺,就是没有才艺,也阻止不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哪怕有时候过火了,以丑为美,在无伤风雅的前提下,由着他们美着乐,毕竟,丑陋的存在有时候反衬出美的可贵和难得。<br>就本人而言,看到自认为美的物品,就是经济能力有限,可多看几眼和想办法拥有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它的美打动了心弦。这只是当时的情形,那些拥有之后的美的物品潮流过后便成为过去时,再拿出来已没有任何美感可言。而有的美却永恒,历久弥新。<br>当初看到一些精美封面的磁带、CD,哪怕该歌者的歌曲与风格自己不接受,可还是被里面的画册式的印制所打动,不得不买下来。同理,对一些看不太懂的书籍,由于封面画面独特极具美观、装帧与开本都别具一格的,也会买下来,当时就这样纯粹,只要喜欢,经济允许,买下没得说。 所以,只要懂得人的心理与审美需要和时效,抓住关键,你推出的产品肯定受到追捧,这就是消费审美心理的关键所在。工业设计之所以重要,不但是功能的革新,更是商品外观的革新,让工业与信息化、AI时代巧妙结合,肯定能够生产出网红商品。<br>归根到底,美,其实决定着我们的一切,包括工作与生活,社交与一切活动。<br>我们真的离不开美,物质匮乏的年代的人们都离不开美,何况现代化的当下,追求美有的到了极致,在于拥有更多财富的人可以支配更多的美,那些极具美感的艺术品之所以被拍出天价,与时下的物质高度丰富与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有关。而大众的美有更多的选择,在大众化之中如何提升自己对美的甄别与领悟能力,这需要学识的积累和对美的敏感捕捉,感受一些常人无法感受的美,让我们的生存品质与人区别开来,并形成自己独到的审美观。<br>美不但是生活的需要,还是一种标准的体现,更是时代的印记。美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递进与变迁,也折射着当时人类的物质情况和大众的心理变化。(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