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吴帅:作文切忌无病呻吟

帅老师教作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u>作文切忌无病呻吟</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河南省新蔡县河坞乡戚楼小学 吴帅17339651397</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老师在给学生讲作文时,喜欢让学生在结尾写上自己的感受,总以为这样可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让感受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殊不知感受,感受,有感而发才叫感受。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情到真时自然浓,人为地在结尾硬加上一段感受,就成了六个手指头挠痒,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给人无病呻吟之感。通过几年的习作辅导,我也发现凡是被编辑选上的稿子大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自然而然的结尾才是最好的,在行文上才能够达到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效果。因此,我在讲作文时一再强调学生自然开头、自然结尾,所有的表达都要为行文流畅服务,不要无病呻吟,乱发议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当“小老师”的经历,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让我在其中不断成长。我不仅帮助弟弟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还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组织、教学能力,真令我感到开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学生写的《今天我当小老师》的结尾,在前面的正文中已经不断地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了小老师的不容易,结尾又来一段议论,也就是所谓的感受就纯属无病呻吟。在我的建议下直接改成了“唉,看来小老师真不好当啊!”简单的一句话既总结了全文,又简明扼要地抒发了自己当小老师的感受,简洁明了,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年级上册学过《穷人》和《桥》,这两篇课文的结尾是什么样的还记得吗?“‘你瞧,他们在这里了’桑娜拉开了帐子”“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两课的结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自然而然的叙事中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写作的时候,我们不要把读者当成傻瓜,什么都不懂,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才更有味道。读者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你想表达的别人都能够猜测到,没必要把你的观点强加给读者,这样只会让读者不痛快。我们班吴雨泽同学的结尾就特别好,他从来不在结尾大发议论,都是行到结束处,自然就结尾。来看一看他的两篇作文的结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哈哈,又是一次完美的交易,我的乐高快点回来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叮叮”,我们刚把自行车停好,老爸收到了快递信息。天哪,这坑人不能这么玩的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个片段分别是他写的姊妹篇《专业忽悠员》和《快递乌龙》的结尾。第一个片段是在前文经过一番波折,终于使爸爸答应给自己买乐高玩具后的结尾,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既承接了上文,又概括出了自己的小伎俩得逞后的喜悦,行文结构上衔接得天衣无缝。第二个故事是为了早点取到自己的乐高玩具,在骑行的时候小作者耍了点心思,重新为家人规划了骑行路线,正好快递公司在规划的路线之内,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快递公司并没有收到快递信息,无奈只好回家,可刚到家就收到了快递信息。这种结尾自然而然,又给读者思考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会说了,记事类的作文可以自然结束,那状物和想象类的作文总得在结尾处点明一下主题,写出自己对某一物的感受吧?可以,但一定也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为感慨而感慨,起到得不偿失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着这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它的每一条枝干,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春天,它用嫩绿的叶片迎接新生的希望;夏天,它用茂密的树荫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秋天,它用金黄的落叶铺就一条诗意的小径;冬天,它用坚韧的枝干抵御凛冽的寒风。这棵老槐树啊,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时间的见证者。它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见证了人们的悲欢离合,更见证了岁月的无情与有情。每当夕阳西下,我总会站在它的身旁,静静地聆听它的心声,感受它的韵味。它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用它那沉默而深沉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真谛和岁月的流转。愿这棵老槐树能够永远屹立不倒,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学生写的《家乡的古槐》的结尾,将近三百个字,全文才五百多个字,我们先不管他字数的多少,就从结尾要简洁这一点来说就不过关,再说了,结尾中的这些内容在前面的具体介绍中一定都做了介绍,这里再去概括就属于无病呻吟,影响行文的流畅性。我给他的修改建议就是压缩到二十个字以内,最终他写出了“啊,家乡的古槐,你是我心中永恒的风景。”这样是不是就特别简洁明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来说一说想象类作文,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采用被人叫醒了,或是被闹钟的声音吵醒,结果发现原来只是一个梦。放眼望去,小学阶段的作文中这是最最常见的形式,先不说内容怎么样,光是从审美的角度,就已经让批阅作文的老师达到了审美疲劳的程度。这就像写心理活动采用两个小人打架的形式一样,新颖不新颖?十几年前可能确实新颖,因为这种形式最初出现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确实最初把这种形式用在作文中的是一年的高考,这个学生因此得了满分,但别人再继续使用,开始可能被认为有才,久而久之一定会成为扣分的原因,很明显,因为阅卷老师的审美已经疲劳了。所以,不是说想象作文就一定要以梦开始、以梦为结尾。我向来要求学生不允许使用这种千篇一律的形式,依然要求学生自然结束。自然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来看一看吴雨泽的想象作文的结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快马良就要回去了,临走时他拿出一个很大的盒子对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走后你才能打开。”送走马良我连忙把那个盒子打开,只见里面是一套我梦寐以求的完整版《查理九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他写的《我和神笔马良过一天》的结尾,因为最初和马良见面时,马良曾许诺帮“我”实现两个愿望,“我”就说想要一套《查理九世》,当时马良认为“我”太幼稚,就没有理我,但结尾“我”和马良分手时,马良却给了我一个盒子并要求走后才能打开。看,这样的结尾就显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还能够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班凡是参与投稿的学生写的想象作文,只要是以梦开头、梦结尾的,我一律要求修改,事实证明我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基本上这种形式的想象作文都能够被杂志社选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见的作文结尾形式,很多老师也都总结过,在这里我就不再过多赘述。总而言之,避免无病呻吟的作文结尾需要精心构思和恰当表达。我的原则就是简洁为上,自然为要,整体上自然流畅、行文自然的作文就是好作文,切忌无病呻吟,啰嗦冗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