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有过年贴春联的习俗。但不是每个时期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这讲究,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一些讲究的城里人外,乡村过年基本不贴春联。原因是人们知识贫乏,意识还跟不上,;二是温饱不保,没有那闲钱买纸买墨加请人(哪怕就是几角块把钱的事儿,那时没有写好的春联卖)。但有的人家会请人写一下香火,那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自认为把香火弄好了,他祖宗会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与升官发财。</p> <p class="ql-block"> 跨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逐步好转,在吃饱喝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思考着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品味?于是,一些人对穿着开始讲究,慢慢的派生出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出去旅游等。过年时开始贴对联挂灯笼,说这样喜庆。凡事都需要人带头引领,有一家这样做了,另一家就开始效仿。慢慢的,就有了第三家第四家。真正普及,也是近十来年的事儿。见识见识,要见了才识。人们在外工作或打工,看到他乡如此重视过年,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回来就学着做,贴春联,挂灯笼,拉彩带,放烟花,等等。如今,就是一村寨,一条街,一座城,家家贴春联,户户贺新春。</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每到年关,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小区物业等组织的送春联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到写春联活动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不久在黄家坝官堰的一次写春联活动。</p> <p class="ql-block"> 1月17日湄潭黄家坝官堰街道居委会举办了主题为“移风易俗 你我同行”的一个文艺活动。它的主办单位是遵义市委宣传部和遵义市精神文明办;湄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中共湄潭县委宣传部承办;具体由黄家坝官堰社区操作。这个活动旨在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做诚实而文明的新时代人。其中有一个互动环节就是现场写春联。社区领导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前一天就请我们几个人忙活了半天,写了100多副春联。今天我们又一批人到现场再次等候参加写春联(昨天和今天的联系人不同,但服务对象是一样的)。按照村支书的说法,昨天主要是满足街上村民的,今天是给附近村寨来参加活动或看热闹的群众的。</p><p class="ql-block"> 本来活动时间是下午两点,联系人通知我们早上九点到,他的意思是怕去迟了写不赢(他不知道昨天写了一些的)。到达目的地,他知道昨天写了一部分,今天就没有必要早写了。于是,就让我们休息等待。坐着无聊,几个同伴相约到附近文家场文化广场去看一下,感受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那里有“水桶沟”著名景点,我们开玩笑说,到水桶沟去寻找当年浙大师生的足迹,沾点他们的文化气息(据说当年浙大师生经常到桃花江和水桶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看了文化广场的布置,领略了周边的新变化。就在我们准备奔赴水桶沟的时候,接到电话,说午饭时间到了,我们只能打消念头往回走。嘴里说,另择时间去吧。好在大家都去过,每次都是选择春夏之交下雨涨水后去看水桶沟瀑布。今天本想去看冬天的水桶沟是什么样的?客随主便,一切行动听指挥。</p>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就是中午一点过了。我们漫步到活动广场,体验活动的热烈气氛。两点,在主持人字正腔圆且充满磁性的声音中,活动准时开始。我们坐在人群中,认真热情的看着文艺表演。这是很接地气的一些节目,有独唱、舞蹈、合唱、小品等,有的道具都是我们熟悉的农具和和生活用品。比如,背篼,犁头,锄头、钉耙等。大约三点,村委会的一个工作人员把写对联的一坨纸给我。就在我们看演出的时候,县文联的安排有人在边上写对联。我们想,他们写,是不是我们就不写了。我们让联系人去问一下,居委会的人说,他们也是义务写春联,都是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而你们写春联是这个活动中的一个互动环节,还没有到呢!我们等待着,大约四点半,在主持人的召唤下,我们闪亮登场。</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还是依理依法的,我们写好一副放在旁边,由群众自己选择,看得起哪副就拿走(每人只限一副)。没有想到,要的人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人们就在桌子上要,还没有写就有人用手拉着。人们怕抢不到手,干脆去把纸拿到,再找我们写。我们也不好打击大家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老师,请给我写一副!”</p><p class="ql-block"> “谢谢老师!”“辛苦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选的这个内容,请给我写一下!”</p><p class="ql-block"> “老师,你们写到哪一歇呀?”(这时已经是下午五点过了)。</p><p class="ql-block"> “只要有纸,有人要,我们就要写。”</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要你正在写的这个。”</p><p class="ql-block"> “我等了半天,你要?”另一个村民说。</p><p class="ql-block"> “大家文明点哈!不要吵,不要闹,都有的。”村委的人说。</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一直写到下午六点过,后面是没有纸了。有的群众没有拿到纸,始终不愿离去。我们去的一个同伴,他自己带了一卷对联纸,他本来是想请我们每人给他写一副,他拿回老家张贴的。他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这卷纸贡献了出来,供需要的群众使用。最后,我老婆外家的一个亲戚来找我要对联,我说,你早来一步都有,现在没有纸了。他开玩笑说,我不管,这点光都不沾嘛?就在我难为情的时候,他笑着说,没关系!没有就算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心里想,昨天我们写了那么多,刚才文联的人也写了不少,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我写了那么多次春联,像今天这种情况还真是少见。我们对居委会的人说,你们这里的群众很热情,很喜欢春联。明年要写就多买点纸。他说,我们买得也不少呢!真没有想到?下次我们心中就有数了。</p><p class="ql-block"> 在回来的车上,我们谈论着今天的情景。虽然天气有几分冷,也有点儿疲惫,但大家心里却暖暖的!车窗外是连绵起伏的青山,一栋栋漂亮的黔北民居在鲜红的春联映衬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