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阅《杨博:出土文献与考古视野下“中华”观念的形成》(作者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古籍公众号)一文随记:</p><p class="ql-block">从八千年以来的“王权一统”的政域主导层面去看,“华夏”概念形成的早,华前夏后,华是华胥氏,夏是禹夏;中华概念形成的晚,中是中心义,华是对华胥伏羲时代的文化继承。政域情态下的王权中心之“中”是随着王朝不断生灭与变迁的需要而产生的。伏羲时代的“中”在甘肃仇池一带,即渭河上游区域;炎黄时代的“中”在关陇一带,即泾渭交汇的区域,典型的天南地北线的“子午岭”就说明了一切;颛顼、唐尧到禹夏、夏傑时代的“中”在山西霍山一带,即“中镇霍山”之谓;商周时代的“中”才移至今洛郑安商一带,直到了周代东扩时才认为“中”在雒邑区域并扩大至郑、濮区域,再以文化一统的思想主导下传至于今时。当然今时的时代之“中”在北京!</p><p class="ql-block">八千多年前到上万年前的甘肃伏羲氏文化文明向东一路扩散,进入豫西后继续向东扩散才给今之河南“中原”创造了近五千多年的文化文明生成条件。同时我们要说,“中华文明探源”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几十年前因考古史学需要形成的“中原中心论”观念思想的主导误区与偏颇、错判之状态,“三万年中华文明观”的建立更需要重新构建中国上古史系统以告谕今人及后世也!2025年2月1日大年初四杨牧青随记#中国西部重要脉# #先秦文化思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