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一种浓浓的乡愁文化

龙城一支笔江苏作家程协润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一种浓浓的乡愁文化 </p><p class="ql-block"> 龙城一支笔江苏作家 程协润</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腊月二四十(从过小年开始)至大年三十夜,只见常州孟河街上的南北大街上的商店里张灯结彩,临街的每家每户喜气洋洋。什么杀年猪、做豆腐、祭灶神、打檐尘、蒸馒头、敬祖宗、贴春联、放鞭炮、守岁……至除夕夜时,这些农历过年的民间习俗活动,将这年浓浓的“年味”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每到过年前的十几天时间里,最热闹的是大街上的农贸市场上。从腊月十几开始起,从四邻八乡的农户都要赶到农贸市上来购买一些过年的年货。特别在过年的最后几天内,每天天亮以后,通往孟河街上的各条大路上,就看见来去怱怱的赶路人,赶紧去农贸市场上购买年货的人影了。有购鱼斩肉的、选买糕点糖果的、购买大红对联和鞭炮与调味品及日用品的,在每个摊位与商店的柜台前,都挤满了前来采办年货的顾客。只听见那吆喝声、问价声、还有商家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一声比一声高,真是此起彼伏闹忙的声音不绝于耳。只见那些精明的商家与憨厚农户买家看商品和算计着价钱,看见一杆杆小小的木秤上不断晃动着的秤砣,就像一把把小铁锤一样不停捣动着买者的心窝,顾客在忐忑的心里反复计算着自己口袋里不多的十几块至几十块钱,是否能够买这些年货,那几张票子捏在手里显得格外的沉甸甸。 </p><p class="ql-block"> 我只见卖鞭炮的摊位前是最吸引一些孩子们驻足的地方。那一串串小鞭炮都被扎成一捆梱,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那红红的包装纸头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地现眼。一些跟着自家大人买年货的孩子,眼睛瞪着闹着要大人买只买那,小一点的孩子只眼巴巴地望着大人们买东西,而这些大人们都好像非常谨慎地在挑选着各种各样的鞭炮和焰火,这些鞭炮能为过年增添不少喜乐的氛围,这也是每户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但这些小孩知道大人们不肯多买,一是他们大人的口袋没有多少钱,二是大人怕孩子玩多了会闯祸甚至引起火灾。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只见对面的地摊上铺了(和吊挂着)各式各样的对(春)联。那时,农家人的新年都是从买一副副对联开始的,这时,我好像感到在整过的空气中都充滿了这浓浓的年味了。顿时我感觉到了鱼肉的味道、糕点的甜香、以及书墨的醇香聚合在一起“过年”的味道了。这种传统的过年“乡愁味道”向怱忙而过的行人一阵阵地袭来了,这浓浓的传统年味深情地触动着人们的心底里,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街坊和生产队里过年的事来。</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孩童的记忆里,只记生产队里的过年比其他任何一个节日都要热烈和隆重,家家户户在过年前的一段时间内,队里的人家,都要为舌尖上的年夜饭(年味)而忙碌着,这是一场从心灵深处徐徐拉开的序幕,使我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那时,生产队里的年味大家都是从准备年货开始的,这年货除了一些花生、糖果、鞭炮、猪肉、鱼虾等少数几样东西,只能去农贸市场上采购外,很多的年货都是农户人家自己生产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过年,最繁锁的活是(做豆腐与蒸馒头)和杀年猪。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杀年猪对于队里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一件小孩孑高兴的事,更是大人们的一件大事。杀年猪,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年”字上。因此,杀年猪也绝不能像平时那样,随便定个日子,叫一个刀斧手来杀了就是了。一般都是在过年的前几天(蒸馒头前)杀猪,这时,才能杀出来年的好兆头来。大多数农户人家都是联合队里(包括邻队的人家)几户后,共同选一个好日子来杀年猪,杀年猪非常讲究一刀毙命。屠斧手一尖刀捅下去,是要正中要害,那时猪血就会喷涌而出,杀猪也是图的来年万事顺意,来年发财。猪杀好的当天主人家都要预先做好一些准备,早上猪也不必多喂食了,但猪圈内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杀完猪,主人家先要把那些还在冒着热气的猪肉、猪血、猪杂件等分出一部分来送给曾经帮助过家里人的亲朋好友,以感谢他们这几年来一直的关心和支持。除了过年吃猪肉,杀年猪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腌制咸肉,因为,只有在每年腊月腌制的咸肉,农户人家才能一直吃到夏天栽秧时都不坏,这也算江南一种食用猪肉饮食的传统文化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生产队里的年味大家都是从准备年货开始的,这年货除了一些花生、糖果、鞭炮、猪肉、鱼虾等少数几样东西,只能去农贸市场上采购外,很多的年货都是农户人家自己生产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过年,最繁锁的活是(做豆腐与蒸馒头)和杀年猪。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杀年猪对于队里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一件小孩孑高兴的事,更是大人们的一件大事。杀年猪,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年”字上。因此,杀年猪也绝不能像平时那样,随便定个日子,叫一个刀斧手来杀了就是了。一般都是在过年的前几天(蒸馒头前)杀猪,这时,才能杀出来年的好兆头来。大多数农户人家都是联合队里(包括邻队的人家)几户后,共同选一个好日子来杀年猪,杀年猪非常讲究一刀毙命。屠斧手一尖刀捅下去,是要正中要害,那时猪血就会喷涌而出,杀猪也是图的来年万事顺意,来年发财。猪杀好的当天主人家都要预先做好一些准备,早上猪也不必多喂食了,但猪圈内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杀完猪,主人家先要把那些还在冒着热气的猪肉、猪血、猪杂件等分出一部分来送给曾经帮助过家里人的亲朋好友,以感谢他们这几年来一直的关心和支持。除了过年吃猪肉,杀年猪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腌制咸肉,因为,只有在每年腊月腌制的咸肉,农户人家才能一直吃到夏天栽秧时都不坏,这也算江南一种传统的食用猪肉餐饮文化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杀年猪与蒸馒头和做豆腐的活,巳将整个年味烘托得愈加的浓烈了。 这过年,气氛最融合的场面是吃年夜喝自家酿制米白酒。在快要过年的那几天时间里,生产队里每家每户家里好像都弥漫着一种浓郁清香的酒香味道。那个时候农户人家喝的大多是自家酿制的一种糯米酒(也称甜米酒,队里人简称为米酒)。农户人家会按比例把酒曲拌入烧熟的糯米饭中,并放入锅盃里用手逐浙地压实,中间再开一个小小的空洞,并在表面少许撒上一些酒曲,然后盖上盖子,并用被子包住保温,这样保存着放置一到二天后,只见那软软的糯米就成了芳香扑鼻的米酒了,(记得我小时候每年看见我姆妈和我外婆俩人,用这种米白酒来做馒头的发酵,将它拌和在小麦的面粉中,发酵五六个小时后,面粉就虚涨了起来,那时,就可以做馒头了)。那米酒的液晶莹剔透,酒糟柔润爽口,喝起来非常香甜和回味无穷。不过这种米酒的后劲是十足的,(我在西夏墅工作时曾经喝醉过一次,睡了3个多小时才能醒过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要想多喝几口米白酒,难免就会发生“酒不醉人人自醉和玉杯无情酒有心”的感觉了。过年时农家在烧制五花红烧肉时加入酒糟的话,这简直是一种最完美的餐饮食品——酒糟扣肉,也是过年招待亲戚朋友时必备的一道大菜。这道大菜的米酒醇香的酒糟扣肉色泽酱红,肥而不腻猪肉,一口吃下去,酒香与肉香的美味瞬间在唇齿之间得到完全的释放,这种千年传统农家菜的回味无穷,成了人们心里的一种最温馨的味道,让人产生一种从嘴中到胃里以及心底里都感觉到非常的舒服和惬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年味是姆妈忙了几天亲手弄的一家人吃的年放饭,年味也是爸爸发给我的一元的压岁钱和放的炮鞭声声,年味的贴对联和守岁的形式更是使我永远记在心里,这不但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传统的年味,更是一种传承千年浓浓的传统乡愁文化。这种乡愁对我来说是一种永恒的陪伴,她让我始终无法释怀,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种乡愁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