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与我的童年

小刚

<p class="ql-block">  临近年关,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家家户户贴上喜庆的对联,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人们早早地备齐年货、花炮,将门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小孩也没闲着,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玩耍中除旧岁、迎新春。这不,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正在乡间的小河边玩耍。他们时不时地向小河中抛洒物体,然后引来一阵又一阵的欢笑。欢快的笑声划破天际,在空中回荡。</p><p class="ql-block"> 我忍不住向这群小可爱凑了过去。只见一个小男孩用衣袖在鼻子上用力一擦,一根面条般大小的鼻涕顺势被拔了出来,缠在了袖子上。顾不上清理鼻涕,他随即麻利地从鼓起的衣袋中抽出一根黑色的条状物,将其一端对准冒着蓝色火焰的打火机。“呲”…,黑色条状物应声冒出火舌。小男孩将其在捏手中,停留片刻之后,他娴熟地将其抛向水中。“咚”!水面瞬间掀起一层小小的波浪,中间的水花溅起半尺来高。</p><p class="ql-block"> 我夸他们好勇敢,小小年纪就敢放炮。看到同伴受到夸奖,一旁的小男孩得意地向我炫耀,说:“我还敢放连环炮呢!”我说:“我不信!”小男孩不服气地瞅了我一眼,随后从口袋当中抽出一根长长的黑色条状物,对我说:“让你瞧瞧黑老大的厉害!”原来他们放的炮叫“黑老大”,光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挺逗。不得不佩服精明的花炮生产商,为包装产品将细节做到极致。小男孩将黑老大点燃之后,抛到我的脚下,他要让我见识黑老大的威力。我不以为然。心想一个小小的炮仗,没什么了不起。我故作镇定,岿然不动。谁知那炮仗一连发出三声爆炸声,我被吓得跳了起来,心脏差点蹦了出来。看到我惊恐的样子,那群小屁孩笑得前俯后仰,他们不停地嘲笑我,说我是胆小鬼。</p><p class="ql-block"> 我向他们承认,黑老大实在是厉害,尤其是连环炮,简直威力无比。</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瞬间唤醒了我童年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醴陵是花炮之乡,家里有很多人从事花炮生产。小的时候,我总是盼望着早点过年。因为每到过年的时候,厂家便会给职工分发烟花、爆竹作为年终福利。烟花的种类繁多,诸如:神光花、狗尾草、火山喷泉、彩珠筒、窜天猴、魔球、甩炮、小蜜蜂、飞碟等。放烟花固然好玩,但论刺激,非放爆竹莫属。</p> <p class="ql-block">  爆竹始于唐朝,由李畋发明。古人将竹子截成小段,去掉竹节,然后在竹子的一端钻孔,装入可燃物,再用泥土封住竹子的另一端。可燃物剧烈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使竹子爆破,发出爆炸声‌。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爆竹”。最开始,人们用爆竹驱除邪气、驱赶野兽。随着工艺不断改进,竹筒由纸筒替代。可燃物变成硫磺、木炭和硝石等混合物。改进后的爆竹威力剧增,爆竹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李畋出生于萍浏醴交界处的麻石街,他被誉为“花炮祖师”。</p> <p class="ql-block">  鞭炮原本由单个爆竹用引线和细线编织在一起。小孩子通常把鞭炮拆散,然后将用于祭祀或敬神的香点燃,当作燃放鞭炮的火种。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六岁的时候,我从哥哥手中获得一颗爆竹。我怀着极度紧张的心情尝试将它点燃,但又生怕爆竹会将我的手炸得稀巴烂。于是每当引线靠近火源,便有股魔力将我的手迅速向外扯开。尝试了好几次,均以失败告终。我的内心既恐惧又懊恼。我失望地哭了起来,两行不争气的眼泪止不住哗哗地往下流。哥哥见状,他不停地安慰我。我鼓起勇气,按照他的提示,看到引线冒火之后迅速将爆竹扔到地上。当爆竹被扔出去的那一瞬间,我以闪电般的速度用双手将耳朵紧紧捂住,然后迅速转过身来。“砰!”,随着一声巨响,爆竹在远处的草丛冒出了一缕青烟。我成功了,我会放爆竹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之前的沮丧的心情被这一声巨响驱赶得烟消云散。随着胆子越来越大,积累放爆竹的经验越来越多,燃放爆竹的玩法在我这儿逐渐变得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常用的一种玩法叫“炸空”,意思是让爆竹在空中爆炸。这种玩法对抛出爆竹的时机要求极高。抛得过早,爆竹无法在空中完成爆破。抛得太迟又会把手炸掉。爆竹“炸空”后偶尔后会在空中留下一道烟圈,在微风的吹拂下,烟圈缓缓移动,好玩极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玩爆竹没多大意思,全村的小伙伴通常会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一起,想着法子搞出点花样。</p><p class="ql-block"> 每到年末,鱼塘被干后,淤泥便裸露在外。我们这些搞事的小屁孩便会把点燃的爆竹扔到鱼塘,比谁炸出的洞最大。干燥的引线与受潮的引线燃烧的速度截然不同,慌乱中将爆竹扔出是常有的事。如果爆竹在附近爆炸,免不了被溅得满身淤泥。好不容易在过年的时候换上新衣服,一下子就弄得脏兮兮的。如此遭遇不但会引得同伴笑话,回家之后还免不了遭受一顿暴打。</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也曾听同伴讲过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个小孩觉得炸泥巴不够刺激,他决定玩一把大的---炸牛粪。当他把爆竹插在牛粪上,点燃引线后,拔腿就跑。等他转身后,发现引线熄灭了。于是他跑回去,想一探究竟。说时迟,那时快。随着一声巨响,牛粪被炸得四分五裂。他的脸上、衣服上瞬间沾满了牛粪。估计遭遇牛粪袭击的这位小孩,他的内心一定产生巨大的阴影。</p><p class="ql-block"> 炸脸盆同样是我们经常玩的把戏。倘若有人发现了废弃的脸盆,不出三五分钟便会引来一群小屁孩。我们将点燃的爆竹用脸盆盖住,静待脸盆被掀起。脸盆不宜过大,过大的脸盆一般很难被撼动。如果是小的脸盆,准被掀得老高。后来为了寻求刺激,我们干脆炸瓶盖。瓶盖因较轻,所以被炸后飞得更高,但危险系数更大。要是运气不好,很有可能伤到眼睛。于是炸瓶盖逐渐没人玩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年纪稍大一点,我们开始玩大号爆竹。这种爆竹个体较大,由于填充的火药较多,所以威力更强。大号爆竹除了大年初一给祖先上坟燃放,通常被我们用来炸鱼。捕获到的鱼儿将会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过去农村的生态环境特别好,河流、小溪满是鱼虾。往大号爆竹的筒身包裹一层厚厚的泥土,点上引线引朝水中一抛。没多久,水底便会闪现一道亮光,随之水花被掀起,浓烟从水中冒出。不用过多久,大大小小的鱼儿从水中陆陆续续地冒出来。这些鱼儿大多肚皮朝上,翻了白。也有受伤较轻的鱼儿在水中缓缓游动。由于内脏受损,过不了多久,这些鱼儿都将面临死亡。炸鱼是件危险的事情,弄不好将会造成肢体残疾。炸鱼同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随着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同龄的小伙伴再也不玩“炸鱼”。</p><p class="ql-block">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一晃,八零后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童年仿佛就在眼前,但它却渐行渐远。我梦想回到过去,寻找那份久违的快乐与无忧。怎奈胸中怀有凌云志,双肩扛有千斤担。童年已是过往,再也回不去了。回忆童年,内心不免有了伤感与惆怅。小时候不懂老人为何在门前能呆呆地坐一天。现在才明白,他们看的是过往,回忆的是年少。</p><p class="ql-block"> 时光啊,你放慢脚步。岁月啊,你慢些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