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文/选自临清史记</p><p class="ql-block">图片/天翊</p><p class="ql-block">资料/临清古城</p><p class="ql-block">音乐/古城谣</p><p class="ql-block">制作/天翊于2025年2月1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运河名城</span></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割堂邑会通镇属临清县,治所自曹仁镇北迁至中洲纸马巷(今市区考棚街),现阁楼门楣“县治遗址”刻石尚存。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迁治所至砖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升为州,领馆陶、邱县两县。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升为直隶州,领夏津、武城、邱县三县。</p><p class="ql-block"> 至此,临清明清时期的城市规模已基本成型。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物畅其流、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临清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明清全国有八大钞关,临清钞关上缴银子占全国四分之一 。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设钞关征税,大运河上共设了七处钞关,从南往北依次为:杭州、浒墅、扬州、淮安、临清、河西务、崇文门。七处钞关与设在长江上的九江钞关合称为运河八大钞关。</p> <p class="ql-block"> 临清运河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明宣德十年(1435年)临清运河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设南水门、樊村厂、尖冢,魏家湾、德州五处分关。万历年间,临清紗关曾年征收船料商税银十一万七千余两,居全国运河八大钞关之首。临清运河钞美延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撤,是明清两代运河八大钞关(包括九江关)中设关最早、闭关最晚、延续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课税署衙。</p><p class="ql-block"> 临清运河钞关作为目前中国古代运河税收机构的唯一典型遗存,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矿究中國明清两代经济。</p> <p class="ql-block"> 碑刻刊刻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510),风颂德政者,系钦差榷税临清钞关主事王家宾。</p><p class="ql-block"> 碑螭首龟趺,通高400、宽90、厚28厘米。额饰双螭龙戏珠浮雕,方额镌“范阳(定兴县西汉称范阳县)王公德政碑记”篆书八字。碑身高242厘米,碑文楷书,21行,行满司徒大夫光宇王公德政碑记76字。</p> <p class="ql-block"> 临清运河钞关是明清两季朝廷派驻临清督理运河关税的直属公署。旧志载“漕运商舶皇华冠盖之所必经,户部分司榷关在焉。</p> <p class="ql-block"> 明代万历年间:梅市钞关年征收船舶商税银两万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临清《钞关》</span></p><p class="ql-block">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是明清时期在大运河航线上设立的专门对运河上来往的商用载货船只征收船税的机构,隶属于户部,宣德十年(1435)升为“户部榷税分司”,下设德州、魏家湾、尖冢、樊村厂、南水门五处分关,机构完备、税则严密,榷税丰盈。明万历25年(1597)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关、北新关(杭州)、九江)之首。临清运河钞关延至民国十九年(1930)裁撤,是明清两代运河之上八大钞关中设关最早、闭关最晚、延续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课税署衙。临清运河钞关是大运河沿线现存唯一的钞关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残存的钞关公府遗址,剩断砖残亙,向世人顽强地证明:这世界留下太多人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城临清因临近清河(卫河古称)而得名,取临近清河之意。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发达,临清作为中间城市,船运往来商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千里大运河纵横南北,勾连起中国五大水系,也勾连起古今,是中华民族举世无双的珍贵文化遗产,至今依然向世界讲述着历史故事和当代传奇。</p><p class="ql-block"> 沿运河上下,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及杭州北新关七大钞关(加之长江上九江关,号称“运河八大钞关”),犹如七座舞台,在几百年的历史延进中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沉浮着形形色色各类人物,既是权力博弈的角斗场,又是锱铢必较的功利场,这里既充满了尔虞我诈、云谲波诡,也充满了正邪抗争、忠奸相搏;这里既滋生了一个个横征暴敛、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的不法官吏,更站立起一个个严以律已、严肃榷税、殚精竭虑的廉吏干臣。</p><p class="ql-block">临清运河钞关承载了丰富多彩的财税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财税文化,是座典型的廉政建设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百态。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镜,可以明得失”。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廉政建设是古代惩治贪腐,除恶务尽的延续和发展,更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社会形态下,反腐倡廉是构造科学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举凡祭出临清钞关明清两季二十几位廉洁官员,意在加强社会廉政建设舆论氛围,汲取历史上廉洁修次的经验教训和执政为民的正能量,洁身自好,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为筑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微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京杭大运河</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闻名世界的人间大作。古时没有远距离的大型的交通工具,没有可利用的持续供能的动力运输机械,唯有水上船只可以利用。故彼时的国君,举全国之力,分期分段挖通了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成为当时“现代化”的客货交通大动脉。</p> <p class="ql-block"> 鳖头矶,始建于明朝嘉靖时期(1522-156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位于元代会通河与明代会通河交汇处,系为防止洪水冲刷而建。《临清直隶州志》(疆域,古迹)记载:“鳌头矶,在中洲。</p><p class="ql-block"> 东起处砌以石,如整头突出,筑观音阁其上,旧闸二,新开闸二,各分左右如足,广济桥尾其后,明知州马纶题曰“整头矶’。建筑群布局四向制,现有西殿吕祖堂、南为望河楼、东为观音阁。明清两代,运河漕运鼎盛,文人墨客常登临楼阁眺望运河,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曾赋诗云: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成为运河岸边一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观音阁里面供奉着观音大士像。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临清舍利宝塔</span></p><p class="ql-block"> 舍利宝塔,位于城北卫运河东岸,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通高61米,九级八面,逐层略有收分,通体近乎垂直。每层八面辟门,四明四暗,四真四假。外檐为砖木结构,莲花形转角承托,陶质斗拱,出檐深远。</p> <p class="ql-block"> 塔心室为八角形和四方形交替叠筑,塔内原有金丝楠木通天柱,上穿塔顶,下直落地宫。塔顶呈将军盔形,上覆铸铁覆钵,远眺雄浑高峻,巍峨壮观。各塔檐挑角系有风铎,风摇铃鸣,声震四野。塔内设有转角梯道,可迂回攀缘,登临塔顶,但见运河如带,波光无际,帆樯远影,饶有情趣。此塔与通州燃灯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是山东省内唯一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p> <p class="ql-block"> 临清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别名小天津、清源、沙丘,山东省辖县级市,由聊城市代管。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宛’园</span></p><p class="ql-block"> 宛园为临清市三和纺织集团董事长‘宛’秋生所创作,关于“宛园”,有的临清老人说宛秋生的夫人葬在“宛园”里,有人说,宛园里埋着三和集团的“兴旺”之根……。无论怎么说,“宛园”的“苏风京韵”的确丰满迷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宛园记</span></p><p class="ql-block"> 远河古城,干年临滑”汶卫津系,素享盛名。</p><p class="ql-block">人杰地宝,毓秀钟灵;改革开放,草不春生。宛园熠丘,更添盛景。</p><p class="ql-block"> 斯园始建,九九光。宛公秋生,志壮必雄,八会织机起步,《腔热血经管,色织行业,渐露峥嵘。反喃之念,由然而兴,感恩乡粹,惠泽民众”是多筑园初衰。时任市长,应避题名,還书宛园,既表嘉勉之意,更寄期冀之情。</p><p class="ql-block"> 及至厂区东还,三和水起风生。蜡桑规模,既層宇肉题楚;流陰品牌,延展丝路扬名。老厂旧址小园扩建,名师聚功,宛公案躬,草木砖石,优中送精。推敲构造,帷求至臻,博物奇馆,巧讓其中。心血所窒,炒景天庞。斯园有苏杭之灵秀,具虑津之版宏。百奋古搪,览尽园林之壑;游目鳄怀,呼应古埠八条。</p><p class="ql-block">伴随企业扩张,环保提升,湿地公园”应远而生。</p> <p class="ql-block"> 临清城西北角靠近卫河有个宛园,建成于2016年。宛园是临清的一个企业家宛秋生投资3.15亿元,仿照苏州园林等南方园林格局建造的这么一处园林,占地总面积116亩。园内小桥流水玲珑婉转,回廊相连古香古色,是有些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临清东宛园夜景</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东临清市西北隅。它是一座坐落在江北却饱含苏式风格的园林,其亭、台、楼、阁、泉、石、花、木与南方相比自有一番风俗情趣。此大笔是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参照古建典籍,结合现代苏式技法而建。</p> <p class="ql-block"> 园内亭、台、楼、阁全部采用榫卯衔扣,所用砖雕、木雕、石雕、泥塑,包括青砖灰瓦,皆来自苏州工匠名家之手。园中的每一处建筑都极具苏式风骨,创造了具有江南苏州园林文化神韵的山水文化意境和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临清东宛园晚上的表演身着华裳,梦回古代,轻提罗裙,漫步于月光下,</p><p class="ql-block"> 东宛园中来回穿梭的汉服佳人瞬间带我们穿越千年,感受来自千年前的视觉震撼,共度一个难忘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走在临清“宛园和“东宛园”这片园林中,如同漫步在诗意盎然的苏杭仙境一般,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临清一行定格了时间、却留住永恒……</p><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11月3日至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