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年大年初三,雨天。一帮自称“神仙”的老人,过年几天,喝足了,吃饱了,玩够了,家聚过了,人闲了,心空了,又想着聚聚,聊聊,于是相约街头咖啡店。“咖聊”是共同发起的,话题是在微信中确定的,众人一致,定为“新年新事”。在咖啡醇香的氤氲之中,众神仙聊了乙巳新年的不少新事、趣事、巧事…回家后,自感意犹未尽,趁热码成文字,凭着记忆,借着AI写作软件,于是,有了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因为年前写过一个《街头喝咖啡,“神仙”聊AI》的系列,今天这篇文章与那个系列相关却不搭界,只能算“外一篇”了。</p> <p class="ql-block">蛇年新春伊始,我站新年的门槛上,回看的是文化传承,展望的是科技创新。</p><p class="ql-block">蛇年春节,是我国第一个非遗版的新年。第一个“非遗版”新年的意义在于它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全球认可和自我传承,第一个非遗年,见证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作为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p> <p class="ql-block">对AI而言,2024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AI技术有了井喷式爆发和成果应用。于是,2025年初,科技界就作出了这样的判定:“2024年是AI应用落地的元年”。</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肉眼可见,肉体可感:各种AI应用2004年开始悄悄潜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AI成为科技与经济“热词”。</p> <p class="ql-block">非常巧合:“第一个非遗版新年”与“AI应用落地的元年”在蛇年春节有了“千年等一回”的美丽邂逅。人类感到幸运:中国人在幸运的同时,还多了一份自豪感:第一次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有了新的碰撞与融合,感觉上既有时空穿越,又有场景叠化的感觉,非常神奇,极其梦幻。</p> <p class="ql-block">对中国的春节而言,2024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去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年年过,但首个“非遗版”的春节毕竟不一般:中华大地各地纷纷举行各式非遗活动,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探索各具特色的“流量密码”,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与“诗和远方”的向往。使得春节的“非遗味”更加浓郁,年味更醇厚。</p> <p class="ql-block">对AI技术而言,2024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2024年,AI创新保持快速迭代,产业应用欣欣向荣,规范发展同步推进。2024年被科学家定义为是AI应用落地的元年,也 是AI演进的里程碑之年。有人惊呼:2024年AI开始改变世界,世界上,AI技术及其应用“横扫”诺奖成为科学界的最大亮点。诺贝尔科学奖三项中,其中有二项与AI技术密切相关,AI科学家成焦点。</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工智能+、黑神话:悟空等词语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热词”《黑神话:悟空》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坐标点,标记着中国游戏产业的新纵深。</p><p class="ql-block">2024年还被称为是2024年被称为“AI平民化的元年”,这句话,我赞成,因为我们“浦江思源”网宣队深有体会,2024年底总结会上,“书虫”的一个金点子,成就了一个“我与AI”“的专栏”推出之后,群里人人参与,积极撰稿,银发老人成了AI小白,连“鲐背之年的老者小王书记也积极参与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浦江思源,一群跟时尚,赶潮流的“老鸭”们,常年在“水”,AI春天到来,当知当知水暖,老鸭知水,敏锐的感知和先见之明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非遗新年,是历史深处的低吟浅唱,是民族记忆的温暖回响,非遗新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红色,是岁月深处的一曲歌谣。它携着千年的风霜,裹着家的温馨,那每一道笔触,每一抹色彩,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AI技术,则是现代科技的璀璨明珠,是机器学习的梦幻篇章。AI技术还是位科技的诗人,它以智慧为弦,以数据为歌,唱响了新时代的序曲。这一场非遗版新年与AI技术的美丽邂逅,也是诗意的融合,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碰撞,而是一次心灵的交融,一次文化的浴火重生。</p><p class="ql-block">非遗新年与AI技术的双向奔赴,已化作了一场心灵的盛宴,一次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照耀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与文化的和谐共生。我们看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交织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春节,一场由AI掀起的“数字年俗”在全中国引发狂欢。当“广场舞大妈舞到全世界”、“兵马俑用陕西方言送祝福”、“小学生自制AI文旅地图成为班级明星”成为春节社交平台的热梗,这场看似魔幻的狂欢背后,藏着中国AI技术的一次全民级落地实验。</p><p class="ql-block">大模型走向破圈,乙巳新年的AI味太浓了</p> <p class="ql-block">我感受到了非遗映星辰,AI航大海,邂逅于非遗新年和AI元年诗篇的景象。</p><p class="ql-block">2月3日立春,巧了,今年蛇年是个“双春”年,按照历书年首年尾各一个,我却愿意把它看成两个都在年头——“第一个非遗版新年”和“AI应用平民化元年”的美丽邂逅。民间视“双春年”为吉祥的象征,故有“一年有两春,遍地是黄金”民谚。</p><p class="ql-block">窗外的雨还在下着,据说要一直下到立春那天,残冬的水接着立春的雨,也许蛮好——毕竟是春天了嘛!</p><p class="ql-block">跨过了年岁的门槛,乙巳年的时光已经起航:开启了每个人的梦想、希望,以及属于你的星辰大海之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说明:文中配图皆为作者用AI助手生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