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洋原创艺术摄影《论摄影策展》

含洋原创艺术摄影

<p class="ql-block">过节闲来无事,用四天时间找来一些素材想与大家聊聊摄影策展人,从艺术与哲学视角剖析艺术形式与内容逻辑下的摄影策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摘要</p><p class="ql-block"> 本文从艺术与哲学角度深入剖析策展,特别是摄影策展。通过界定策展、各类艺术策展以及摄影策展的概念,阐述摄影艺术策展人的角色与知识需求,探讨在艺术形式与内容逻辑下,即便缺少艺术细胞的摄影作品与策展人的关联,旨在揭示策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策展;摄影策展;艺术形式;艺术内容;哲学视角</p> <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 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策展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它不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简单陈列,而是一种深度介入艺术创作、传播与理解的实践活动。从哲学与艺术的双重视角审视策展,尤其是摄影策展,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理解艺术形式与内容之间复杂而微妙的逻辑关系。</p> <p class="ql-block">二、策展的概念与内涵</p><p class="ql-block"> 2.1 策展的定义</p><p class="ql-block"> 策展(Curating)一词源于拉丁文“cura”,意为照料、管理。在艺术领域,策展是指策划、组织、管理艺术展览的过程,它涉及从展览主题的构思、艺术作品的挑选与组合、展览空间的设计,到展览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活动。策展人就如同一场艺术交响乐的指挥,将不同的艺术元素协调统一,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富有意义与感染力的艺术体验空间。</p><p class="ql-block"> 2.2 策展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策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博物馆的早期发展阶段。最初,策展主要是对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保管与研究,工作人员更多专注于物件的保存与分类,展览形式较为单一,以简单陈列为主,旨在向公众展示馆内藏品。</p><p class="ql-block"> 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策展的功能逐渐拓展。在20世纪,策展开始注重展览的主题性和叙事性,从单纯的展示转变为讲述故事、传达观念。以建筑策展为例,这一时期的建筑策展不再局限于展示建筑模型,而是通过主题串联,挖掘建筑背后的文化、社会价值。在德国,建筑策展常常围绕其独特的建筑发展历程展开。德国建筑风格多样,从哥特式的科隆大教堂,到现代主义的包豪斯建筑,策展人会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案例,探讨德国建筑在历史演进中对功能、美学、材料运用的不断探索,让观众了解德国建筑如何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法国,塞纳河两岸的建筑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生动写照。建筑策展人会以塞纳河为线索,将沿岸的建筑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串联起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建筑的设计图纸、历史照片,以及多媒体呈现等方式,讲述这些建筑如何见证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展现建筑与城市发展、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日本东京的建筑一条街也是建筑策展的独特样本。这里汇聚了传统日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之作。策展人会聚焦于日本建筑对空间利用、自然融合的独特理念,对比传统町屋与现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美学表达上的异同,展现日本建筑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如何吸收国际先进建筑理念,实现建筑风格的现代化转型。</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天津桥梁的建筑策展则体现了地域特色与时代发展。天津拥有众多风格各异的桥梁,从古老的解放桥到现代化的永乐桥。策展人会从桥梁的建筑结构、建造工艺、历史背景等方面入手,讲述这些桥梁如何适应天津的地理环境,满足交通需求,同时又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天津从近代开埠到现代发展的城市变迁。</p><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策展人在艺术界的地位日益凸显。他们不再只是展品的搬运工,而是成为艺术表达的推动者。通过独特的策展理念和方法,策展人将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不同风格的建筑案例整合在一起,推动了艺术与建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使展览成为艺术表达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2.3 策展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策展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策展人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重新解读与组合,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策展还能引导观众的审美体验,促进艺术与社会的互动,激发公众对艺术的兴趣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三、各类艺术策展的特点与差异</p><p class="ql-block"> 3.1 绘画策展</p><p class="ql-block"> 绘画策展往往围绕画家的风格、创作时期或主题展开。策展人需要深入研究画家的艺术语言,包括色彩、笔触、构图等元素,将不同时期或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合理搭配,以展现画家的艺术发展脉络和创作思想。例如,在一场梵高绘画展中,策展人可能会按照梵高不同的创作阶段,从早期的灰暗色调作品到后期色彩浓烈的作品依次排列,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梵高艺术风格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3.2 雕塑策展</p><p class="ql-block"> 雕塑策展除了考虑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外,还需充分考虑雕塑作品的空间展示效果。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其在展览空间中的位置、摆放角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至关重要。策展人要根据雕塑的形态、材质和主题,选择合适的展览空间,并进行精心的空间布局设计,使雕塑作品能够在空间中充分展现其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3.3 装置艺术策展</p><p class="ql-block"> 装置艺术策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验性。装置艺术通常融合了多种媒介和材料,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策展人在策划装置艺术展览时,需要与艺术家密切合作,理解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意图,同时考虑展览空间的利用和观众的参与性。例如,一些互动性装置艺术展览鼓励观众参与其中,通过观众的行为和反应来完成作品的意义表达,策展人需要在展览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引导观众积极参与。</p> <p class="ql-block">四、摄影策展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4.1 摄影策展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摄影策展是指以摄影作品为主要展示对象,通过策划、组织和展示摄影作品,传达特定的主题、观念或情感。摄影策展不仅要关注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要考虑摄影作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摄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的独特语言和表现方式。</p><p class="ql-block"> 4.2 摄影策展与其他艺术策展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策展相比,摄影策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摄影具有瞬间性和纪实性,它能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瞬间影像,这些影像往往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情感内涵。其次,摄影作品的复制性和传播性较强,这使得摄影策展在作品的选择和展示方式上需要考虑更多的传播因素。此外,摄影策展还常常与当代社会问题、文化现象紧密相连,具有更强的现实批判性和社会参与性。</p><p class="ql-block"> 4.3 摄影策展的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 摄影策展的核心要素包括主题选择、作品筛选、展览空间设计和叙事结构构建。主题是摄影展览的灵魂,它决定了展览的方向和意义。策展人需要根据社会热点、文化现象或个人兴趣等确定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深度的主题。在作品筛选方面,策展人要从大量的摄影作品中挑选出与主题相符、艺术质量高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览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摄影作品的展示效果,合理运用灯光、墙面颜色、展线布局等元素,营造出与主题相契合的展览氛围。叙事结构构建则是通过对作品的排列组合,讲述一个连贯而富有逻辑的故事,引导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步理解展览的主题和内涵。</p> <p class="ql-block">五、摄影艺术策展人的素养根基:对摄影原理的深度理解</p><p class="ql-block"> 摄影艺术策展人绝非摄影领域的边缘角色,而是应当成为摄影艺术内涵与价值的深度挖掘者和传播者。要达成这一目标,其核心在于对摄影原理的深刻领悟。</p><p class="ql-block"> 从光学原理来看,摄影是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画面的基本成像。不同的镜头焦距有着独特的成像特点,如广角镜头能够捕捉广阔的视野,带来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常用于风光摄影中展现宏大的自然场景;长焦镜头则可压缩空间,将远处的物体拉近,突出主体,在野生动物摄影中用于捕捉动物的细节与神态。策展人若不了解这些,在挑选作品时可能无法精准把握作品通过镜头语言所传达的信息,难以将具有相似或互补镜头语言的作品合理组合,从而影响展览的视觉连贯性与叙事逻辑性。</p><p class="ql-block"> 在曝光原理上,曝光量由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共同决定。正确的曝光是获取清晰、色彩还原准确图像的基础,但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常常会运用曝光补偿等技巧来实现特殊的艺术效果。比如,在拍摄雪景时,适当增加曝光补偿可以让雪呈现出洁白纯净的质感;而在拍摄夜景灯光时,减少曝光补偿能突出灯光的璀璨与城市的深邃。策展人只有理解这些曝光原理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才能明白摄影师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氛围,进而在展览空间设计中,通过灯光的布置来呼应作品的曝光特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构图原理也是摄影的关键。三分法、对称构图、引导线构图等各种构图方式,决定了画面元素的布局与视觉重心。例如,对称构图常用于建筑摄影,展现建筑的庄重与平衡;引导线构图则通过线条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主体,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故事性。策展人熟知构图原理,就能在作品筛选时,判断作品构图的优劣,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构图作品的搭配,在展览空间中营造出丰富多样又和谐统一的视觉节奏,引导观众自然地穿梭于展览之中,沉浸于摄影作品所构建的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倘若摄影艺术策展人对这些摄影原理一知半解,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无法准确把握摄影作品的核心价值,更难以策划出一场高质量、有深度的摄影展览。在实际策展过程中,缺乏对摄影原理的理解,可能导致策展人将不同光学、曝光、构图特点的作品随意拼凑,使展览成为一场视觉的混乱组合,无法引导观众理解摄影作品背后的艺术表达与思想内涵。</p> <p class="ql-block">六、坚守摄影艺术本质:基于摄影原理的后期规范</p><p class="ql-block"> 在摄影艺术的范畴内,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有着不可动摇的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深深扎根于摄影原理。从摄影的记录本质来看,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旨在捕捉现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和真实的生活状态,其影像的真实性是其价值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在光学成像和曝光过程中,所记录下的画面是客观世界在那一刻的光影呈现。任何后期的修改,如PS中的拷贝、粘贴、涂抹等操作,都会破坏这一基于物理原理的真实记录。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对照片中的人物、场景进行篡改,会误导公众对事件的认知,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为难的是我们的大师还不能用相机还原肤色和准确的构图,即使是简单的剪裁,也可能改变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影响观众对事件全貌的理解。因为摄影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无论看似多么微不足道,都可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是构成事件真实性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对于艺术摄影而言,虽然在创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后期的拷贝、粘贴、涂鸦等行为来追求所谓的艺术性。摄影的艺术表达首先源自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捕捉与独特的视角选取,这是基于摄影原理的创作过程。早期的摄影大师们在没有PS软件的时代,通过对光线、构图、拍摄时机的精准把握,创作出了无数经典之作。例如,布列松以其“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在光线与构图的完美结合下,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充满意义与美感的瞬间,其作品的艺术性纯粹而深刻。</p><p class="ql-block"> 从摄影原理的发展历程来看,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摄影艺术依靠自身的光学、化学等技术发展以及摄影师对摄影原理的创造性运用不断演进。在1998年PS软件出现之前,摄影艺术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这充分证明了摄影艺术的核心在于摄影师对摄影原理的掌握和艺术化运用,而非后期软件的修饰。如今,过度依赖PS软件,不仅可能削弱摄影师对摄影基本功的锤炼,还可能导致摄影艺术作品的同质化和表面化,偏离了摄影艺术追求真实、独特表达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七、结论</p><p class="ql-block"> 摄影策展在当代艺术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摄影艺术策展人的素养以及对摄影艺术本质的坚守,是摄影策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摄影艺术策展人必须以对摄影原理的深度理解为根基,从光学、曝光、构图等多个层面把握摄影作品的内涵与价值,才能在策展过程中实现作品的合理筛选、展示与叙事构建,引导观众领略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要坚决捍卫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在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领域,杜绝任何破坏真实性的后期行为。在艺术摄影中,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后期软件,回归到摄影原理本身,通过对光线、构图等元素的创造性运用来实现艺术表达。我今天就发上来一些我没有后期拷贝、粘贴、涂鸦过的摄影图片,就连黑白图片也是按快门拍出来的,他依然有RAW数字文件,随不能称之为艺术,但含洋是用心血和相机给世界留下的几张切片。希望未来,随着摄影技术与艺术观念的不断发展,摄影策展应在尊重摄影原理和艺术本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为摄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摄影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