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一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其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了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经典。在清同治到光绪年间,画家孙温耗尽毕生心血绘成《全本红楼梦》绢本工笔彩绘,篇幅宏伟,全部画幅共描绘了3700多个人物,布景巧妙,秀丽婉约,200多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画面,值得我们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癸酉本》的发现弥补了红学史上的一片空白,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 “红学泰斗”周汝昌共历五十六年之久,根据存世的十一个古本《红楼梦》,一字一句精校而成的周汇本红楼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本</p> <p class="ql-block"> 为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我除了数次通读不同版本《红楼梦》原著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购买了包括众多名家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籍近百本(册),这对提高鉴赏能力不无裨益。随着一些不太合时宜的书被逐渐剔除,列入本美篇的红学研究之书,以我之见大致可划分为学派纷争、人物评论、如何阅读、揭秘追踪、诗词鉴赏、探佚辩伪等作了一个简要归纳</p> <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后新红学兴起时学术界形成了评点派和考证派等不同学派,代表人物前者是王国维,后者为胡适,胡适与蔡元培因学术问题产生争论,但非常敬重蔡元培</p> <p class="ql-block"> 到20世纪40年代末,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对于《红楼梦》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在“红学史上是第一次对脂批给予重视”,《新证》1950年定稿,于1953年9月第一次出版</p> <p class="ql-block"> 以对历史小说的独特贡献而闻名的台湾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发表的《红楼一家言》,是一部价值颇高的研究红学的小册子,就红学研究中历来争议的问题以及小说与曹雪芹家世关系等都提出了他的独特看法</p> <p class="ql-block"> [美]余英时著《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虚幻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红学研究史上,对红楼梦人物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之一,我购买的评论红楼梦人物的著作大约还有八、九本(含《刘心武文集》第18卷即央视“百家讲坛”上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1~36讲、 《老梁批红楼: 红消香断有谁怜》等)</p> <p class="ql-block"> 在对红楼人物进行评论的这些书里,我觉得韩金瑞、贾文忠编著的《红楼梦人物大全》(彩印版,我选择的是缩印版)和李希凡、李萌父女俩的扛鼎之作《红楼梦人物论》尤为值得收藏和欣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应当如何阅读红楼梦?且看红学泰斗、中共领袖、饮食男女、专家学者、作家老师是怎样去读红楼梦的,可能给我们指引了阅读的导向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精装上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马瑞芳以原著章节为体,带你一回一回细细品读,让你领略一部传世经典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白坤峰著:《你我依然在红楼: 白坤峰串讲<红楼梦>》是2012~2013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分春、夏、秋、冬之卷出版的书籍,没有红学专著高深、复杂、险涩,简单而平易,生动而幽默,深入而浅出</p> <p class="ql-block"> 阅读红楼梦这一名著,我觉得以下这些书可作辅助读物(尤其是台湾的蒋勋和白先勇的著作很具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以下的凡书名中以“红楼”二字起头的红学研究之书均有给人以深刻启示的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留给了后人许多未知的谜和千里伏笔,引得了众多的红学爱好者不断地探索和揭秘,这也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致使红学成了一门世界级的专门学问......</p> <p class="ql-block"> 方沪鸣著《红楼梦破解与鉴赏》(上中下)于2023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研究红楼梦四十余年,对红楼梦有独到探索</p> <p class="ql-block"> 对红楼梦诗词的鉴赏确是红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提出的“人生三大恨事”中与红楼梦相关的是“二恨鲥鱼多刺,象征世事难以完美”和“三恨红楼未完,遗憾经典未能终结”,所以探佚者前赴后继,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品的《<红楼梦>结局真相》,是马瑞芳教授细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最后走向和真正结局的力作</p> <p class="ql-block"> 研究红楼梦的人出版了汗牛充栋的红学专著,形成了专门学问——红学,进入新世纪后又有人将品鉴红学之人撰写成章,这就是张义春著的《红学那些人》(东方出版社2010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 欧阳奋强(87版红楼梦电视剧贾宝玉扮演者)著《1987,我们的红楼梦》(彩色版)是我们了解第一次搬上屏幕的电视连续剧的《红楼梦》剧情及演职人员相关情形的重要参考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7版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贾宝玉和林黛玉</p> <p class="ql-block"> 金陵十二钗(第一组和第二组):</p><p class="ql-block">林黛玉(陈晓旭饰)、薛宝钗(张莉饰)、贾元春(成梅饰)、贾探春(东方闻樱饰)</p> <p class="ql-block"> 金陵十二钗(第三组和第四组):</p><p class="ql-block">史湘云(郭霄珍饰)、妙玉(姬培杰饰)、贾迎春(牟一饰)、贾惜春(胡泽红饰)</p> <p class="ql-block"> 金陵十二钗(第五组和第六组):</p><p class="ql-block">王熙凤(邓婕饰)、大巧姐(王暄饰)、李纨(孙梦泉饰)、秦可卿(张蕾饰)</p> <p class="ql-block">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选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