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可园是苏州市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可园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比拙政园还早500年,北宋时属于苏舜钦所建的沧浪亭一部分,在清雍正六年至九年(1728一1731年),尹继善任江苏巡抚期间,在此地建"近山林",取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称为"乐园”,乾隆年间,某大史误以为"行乐之乐""行乐不可训也”,于是改名"可园"。</p> <p class="ql-block"> 可园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和功能转变,清嘉庆十年(1806年),两江总督钱保江和苏州巡抚汪志伊在可园旧址建正谊书院,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可园遭战火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可园曾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及苏州医学院使用,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日前,仍作为苏州大学西校区,继续对外开放,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苏州,乃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一入园,就见月洞门,其上方砖雕门额"四时风雅"四个大字,进了月洞门,便是挹清池,俗称"小西湖“。这里仿佛一幅水墨画,池水清澈,垂柳婆娑,站在对岸观望,又是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漂亮的景致,美不胜收,真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可园面积虽小,但园内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风景如画,十分秀丽。</p> <p class="ql-block"> 枫杨:这棵枫杨虽然主干空枯,但枝叶茂盛,树龄约115岁,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瓢亭:始建于清雍正六至九年(1728一1731年),在咸丰,同治年间曾受战火破坏,后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布政使黄彭年重修,1963年被列入苏州市文保单位。瓢亭的名字,取自《论语》中的"一瓢饮”,象征着安贫乐道的精神,亭柱上的楹联"啸月临泉酌一瓢",描绘了赏月赏水的绝佳场景。</p> <p class="ql-block">可园连廊。</p> <p class="ql-block"> 坐春舻:池边小亭,船舫式建筑,名字"坐春”蕴含着朱子笔下的深意,象征着沐浴于名师,春风般的教诲,想象一下古人临池观鱼,月下读书的场景,真是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坐春舻内景。</p> <p class="ql-block"> “改建正谊书院记”石碑:冯桂芬所写,冯桂芬自幼博览群书,以才学闻名乡里,道光八年(1828年)进入正谊书院读书,道光十二年八月中榜眼,同治三年(1864年)应李鸿章之聘,出任重修后的正谊书院山长,掌院三年,倡导西学,注重改革,培养了一批苏州才子。</p> <p class="ql-block"> 挹清堂:可园主厅之一,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36一1850年),小西湖北面,面水靠山,因堂前挹清池而得名。廊柱诗联:检诗书百卷通今博古,赏池水一泓正本清源。堂内楹联:风雅轩昂三吴文士有行之,水源清澈千里川流无所求。</p> <p class="ql-block"> 学古堂:这是一个讲堂,面积虽不大,但曾经吸引了很多大家和名人,林则徐还是江苏巡抚时,就曾在此讲学,大家在堂内听课讨论,堂外一株株梅花,正是学习的好地方,1914年辟为省立图书馆,即今苏州图书馆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隔着小西湖看挹清堂。</p> <p class="ql-block">小西湖旁观美景。</p> <p class="ql-block">学古堂堂内。</p> <p class="ql-block"> 濯缨处:面阔三间,方砖铺地,濯,源于《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缨,指官帽帽带。意为达则濯缨,隐则濯足。濯缨处是师生小憩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陶亭:学古堂西侧,长廊上的半亭,造型别致灵动。</p> <p class="ql-block"> 冬合楼:是座二层楼的建筑,名称源自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大河冬合时“,寓意冰清玉洁。</p> <p class="ql-block"> 博约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上,下两层,旧时的藏书楼,曾藏书八万余巷,想不到古时候的官办学府,竟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幻想一下,当时在此受教进修的学子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气神,感觉也是极妙的。</p> <p class="ql-block">学古堂记。</p> <p class="ql-block"> 一隅堂:位于可园的角落,因此得名,一隅堂门前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欣赏到紫藤等植物,它不仅是可园中一个重要的景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 思陆亭:座落在池塘北侧,亭名中的"陆”,是记念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兄弟,他们都是苏州人,被誉为"二陆"。</p> <p class="ql-block"> 浩歌亭:位于园内北端山顶,是园中的制高点,可以远眺沧浪亭,亭名"浩歌”,意为放声高歌,与怡园园主顾文彬的诗句"濯足沧浪水,空亭发浩歌“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正谊书院: 前厅:供祀郑玄,朱熹,郑玄(127一200年),东汉未年儒家经典的研究大师。朱熹(1130一1200年),南宋一代大儒,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三纲五常。</p> <p class="ql-block"> 后厅: 道光七年,即1827年,江苏巡抚梁章钜重新修缮,书院重归于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可园“,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曾在此讲学。堂中高挂御赐”正谊明道"四字龙纹金匾。</p> <p class="ql-block"> 两边墙上挂木屏四幅,为正谊之说,"培养士气,端正人心","正者端也,谊者义也"。</p> <p class="ql-block">正谊书院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明强亭:位于正谊讲堂的北院,匾额由李鸿章题写,亭名的"明强“二字,来源于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象征着担当大事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存古门洞:门洞题字,竟然是曾国藩题写,可见其历史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挹清堂的兰花。</p> <p class="ql-block"> 漫步可园的小径上,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在这里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脑,让自已的心灵得到净化,在可园中,感受到这种宁静与美好,让自已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p><p class="ql-block"> 可园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人民路48号</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又称苏州府学,位于苏州古城南部,是五代吳越践氏北园的旧地,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而为一,形成了左庙右学的格局,文庙自建后,历经多次重修与扩建,至清代时,规模达到全盛,成为仅以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被誉为"东南诸学宫之首“。</p><p class="ql-block"> 德佭天地牌楼 </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的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文庙及石刻,国务院2001年公布,苏州人民政府2001年立。</p> <p class="ql-block">清朝石刻碑。</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明成化年间重修,为7间8柱石牌坊,雕刻有龙,凤,鹤等图案,高8米,宽25米。</p> <p class="ql-block"> 孔子圣像:位于大成殿前,是苏州文庙的重要标志之一,孔子塑像不仅文庙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 寿杏:深秋时节,人们来文庙为古银杏打卡,它们分别是842岁的寿杏,600多岁的福杏,200多岁的三元杏,在这里你可以忘却烦脑,静静地欣赏银杏叶翩翩飘舞,感受岁月静好和生命的顽强。</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始建于1141年,原称"文宣王殿",宋徽宗时改称"大成殿",现存的建筑为明成化十年(1474年)建造,是省内现存大成殿中等级最高一座,殿内50根柱子皆为紫楠,也是全国文庙中唯一的楠木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的孔子圣像。</p> <p class="ql-block">孔子与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碑廊:文庙内保存着众多历史碑刻,特别在大成殿和明伦堂的建筑群中,都有长长的碑廊,这些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四大宋碑:文庙中的"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遗作,其中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为绍熙元年(1190年)黄裳绘制,淳祐七年(1247年)刊石,平江图为绍定二年(1229年)刊刻,是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1961年四大宋碑被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廉石:文庙的庭院里,竖着一块刻有"廉石”二字的巨石,相传这尊青史留名"廉石",便是见证了东吳清官陆绩奉公忘私,两袖清风的"压舱石",这块巨石得名于苏州状元吳宽《廉石记》,后被人们称为"廉石”。</p> <p class="ql-block"> 瑞石:此石为明天启四年(1624年)苏州府皋桥南河疏浚时所挖出之异石,巡抚都御史周起元,将其置于苏州府学韦公祠庭中,当年正值府学大修竣工之时,此石亱间"有光烛天",人皆以为祥瑞之意,故名"瑞石”。</p> <p class="ql-block"> 明伦堂:为了记念范仲淹而建的,走进明伦堂,可以看到范文正公的高大座像,他头戴儒冠,身着红袍,显得格外庄重,两旁立柱上悬挂着"先天下之犹而犹,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幅蓝底金字的楹联,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塑像:他不仅是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在苏州任职期间,奏清朝廷兴学办校,还准备捐宅办校,苏州府学就发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不仅是个解历史的好地方,还能让你感受到古城的韵味,如果来苏州,不妨来这走走看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p><p class="ql-block">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13号</p><p class="ql-block"> 谢谢老师的浏览,祝您新年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