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海子了(吴钧)

今年的过年前10几天,家人就忙碌一年最重要的年三十饭菜。现在的家也不是以前的大家庭,仅仅就是两代人的家,因为照顾94岁的丈母娘,但是因为春节几天孩子要过来看望老人,二代人就变成了三代人。孩子要过来,亲戚要拜年,这就免不了准备十几人的饭菜,在合肥,家里吃饭是一件隆重的大事,丝毫不敢怠慢。<div><br>合肥的饭桌有皖南的菜肴,像臭豆腐,虽然很小的一道快餐式的小菜,因为家人当中有人喜欢,也必选这道不起眼的小菜。还有臭鳜鱼似乎也是每年必须准备的,平时家里来客都要安排,何况春节呢。再就是虾子这是河虾,必须是活的,再就是大虾,有河虾,也有海虾,除了湖蟹,还要有海蟹,湖蟹是按江南人嗜好的醉蟹,一种苏州风味的微甜酒香味的湖蟹,吃起来格外细心,不同以前家人做的清蒸,海螃蟹也用油爆的。</div><div><br>其他菜肴都是五花八门,没有专门的地域属性似乎端上桌来的都是相对应的菜肴,像油焖大虾对于青豆炒虾仁,焖牛肉对卤马肉,烧排骨对炸藕合,肉圆子对糯米圆子,清蒸小黄鱼对红烧臭鳜鱼,芦蒿清炒香干,腰果炒芹菜,最受欢迎的是东北凉拌菜,里面有粉丝香菜丝、红萝卜丝、鸡蛋丝、白菜丝好吃适口,颇得家人的喜爱。还有油炒豆角,也是人们喜欢吃的素菜。而炖菜则保留了广东人佛跳墙的炖菜特点,用鸡汤做底,里面依次放上蛋饺、鹌鹑蛋、肉圆、鱼圆、糯米圆子、海参、鱿鱼,最后一锅烩成为饭桌上最精华的美颜大菜,就喝一口浓香馥郁的汤汁,全身心的舒适和齿间留香,三日不绝的饕餮。</div><div><br>就是这一桌的年三十大餐,家人精心做了准备,至少花费了五天的时间。首先采购菜,要制作什么菜肴就准备什么材料。像肉圆的肉要很早就去菜市场挑选,猪肉既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要在菜场卖肉处直接绞成肉糜,回家加佐料腌制后再分别做成肉圆或藕合中的夹肉;藕合的藕也要早买好洗净沥干,裹面糊油炸搁置备用;小黄鱼也洗净沥干等待浇汁清蒸,虾仁购回剥好,等候烹饪,大虾也早洗干净等待红烧,蛋饺也要早一天煎好备用,还有春卷也用春卷皮包裹好,在油锅里炸出。这些半成品做好摆上去,一排排色泽金黄,点缀着在餐桌上,香甜软糯,不仅馋坏了我,也馋坏了孩子。</div><div><br>臭鳜鱼则没有以前那样繁琐,直接购买的半成品腌制好的臭鳜鱼,浇上商家准备好的汤汁,就直接可以端上桌了。但是我对这道合肥人挺看重的皖南名菜却不感兴趣,在餐桌上我几乎一筷子都没有动,我觉得这道菜就是预制菜,没有自己烹饪的那样有新鲜的味觉和灵动,远不如来自直接订购好的醉蟹那么好吃,入味三分。</div><div><br>我游离家人忙碌的身边,什么忙也帮不上,火苗舔舐锅底,欢快而热烈。锅里蒸着鱼和螃蟹,热气裹挟着香气氤氲出来,庆幸遇见好的媳妇及她妹妹,手脚麻利,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每年都是这样。每年三十晚上在合肥的亲戚都要汇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三十大餐,在圆桌上想方设法地摆放,有的菜肴也上不了桌,只好留在以后品味了。妻妹还要端上酸菜鱼,我对她说,千万再别端上了,即使端上也放不下也吃不了,最后都吃得串味了啊。最后她听从了我的话,端出了一个砂锅做的烩菜,这可是最受欢迎的盛宴,砂锅的汤是一只老母鸡煨出的鸡汤,里面摆放的全是精心制作的半成品,加上海参鱿鱼,萝卜土豆白菜,这烩菜的汤汁香气就爆满房间里了。</div><div><br>除夕那天,贴春联和福字,这是一个技术活,别看简单实际很难牢固地贴上,经常有邻居贴对联还没过完年对联就飘然落地,接着再贴春联也是歪歪咧咧不像样子。我们这个院子的邻里都是认定这个熟能生巧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便到了除夕。城市的除夕不像农村里那样正统和苛刻,相对散漫。几十上百年一起生活在这里,大家的习惯是同步的。上午贴对联,下午包饺子,晚上守岁。贴上新年期待和吉祥祝福的春联,而福字的粘贴很少是倒着贴的。现在各家都直接将福字的挂饰挂在门上,随着门的开门关门那福字的挂件在门上呼扇呼扇直响,也是一样情趣。</div><div><br>每年都是这样的方式和氛围,一家亲戚热热闹闹度过了年三十的欢聚,酒也喝高了,意识也模糊了,可就这时媳妇言传身教一脸正气告诫我,不许写过年的文章,也不能发照片,尤其像十个碟子八大碗的菜肴不能在微信里嘚瑟出来。我想着今年的过年事情还是写出来吧,过去的年味总能留下点咀嚼和滋味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