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鼓敲出幸福年

北川视觉

<p class="ql-block">苗鼓闹年声声欢 民俗文化代代传</p> <p class="ql-block">  湘西苗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能歌善舞的古老迁徙民族。千百年来,湘西苗族世世代代喜爱和传承着能团结民族、战胜困难、丰富生活,具有音乐功能、舞蹈功能、叙事功能、娱乐功能、号召功能、观赏功能和构建和谐社会等功能的苗族鼓舞。</p> <p class="ql-block">  湘西苗族鼓舞,比敲击高、中、低音欢快节奏,给舞者和歌者伴奏的非洲鼓,比立体节奏抑扬顿挫、铿锵动听的美国爵士乐,比表现欢快,用于伴舞配歌的中国维族手鼓、藏族铃鼓、朝鲜族长鼓、傣族象脚鼓、汉族腰鼓……表现功能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  湘西苗族鼓舞,集舞蹈、音乐、叙事于一体,在世界鼓乐中独树一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男女混合鼓和群鼓。湘西苗族鼓舞舞蹈语汇丰富多彩,不同打法和不同表现内容的鼓舞有传承千年的祭祀鼓;有诙谐古老的猴儿鼓;有朴实、优美、奔放反映劳动生产生活的传统叙事鼓;有体现强悍、彰显团结、精神振奋的撼山鼓;还有表现美丽、幸福的花鼓和表现热情好客的迎宾鼓……在节日里,喜事中,鼓手们都会一展风采。</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湘西,不会愁节日没有节气、过年没有年味。每年只要秋收完毕,苗家人都会过苗年,如果你在这一时节来到湘西,去苗寨做客,一定能喝上拦门酒、吃到长桌宴,看到苗家人赛苗鼓唱苗歌,能享受到具有浓浓年味的苗家人生活。</p> <p class="ql-block">  苗年,苗历的年之首,苗语称“能央”,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2008年6月7日, 苗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秋收后,为祭祀祖先,喜庆丰收,辞旧迎新和传承弘扬苗族鼓舞,保靖县吕洞山镇举行“舞动苗乡,鼓王争霸——乡村苗鼓争霸赛”,我受保靖葫芦苗鼓传承人,苗鼓争霸赛评委龙梅翠邀请,有幸来到现场观看,饱了一回眼福,并深感:</p><p class="ql-block"> 喜庆秋收过苗年,</p><p class="ql-block"> 赛鼓闹年声声欢。</p><p class="ql-block"> 苗乡传出苗家喜,</p><p class="ql-block"> 苗鼓敲出幸福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