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开笔

赵应书多彩贵州

<p class="ql-block">新春开笔</p><p class="ql-block">赵威,先世为晋阳巨族炎宋贵胄浚仪世家。</p><p class="ql-block">《盘城旧事》、《筑南旧事》、《东华门外》……打算写三本书,《盘城旧事》写下祖辈在盘州这片土地上扎根奋斗的过往。《筑南旧事》是写青岩状元赵以炯的故事。《东华门外》是写祖上和北京的故事,早在乾隆时珩祖16岁就上北京国子监就读,其实早在唐末时赵眺就任幽都县令。</p><p class="ql-block">开始我想用《城北旧事》或《盘北旧事》,但思来想去还是用《盘城旧事》好些,中国几千年来的郡望就是县,历代都强调郡县制,从祖父的高祖父钧祖字举伯有两子仕科、仕樗,祖父的叔曾祖仕樗迁黔盘土城,迄今已快两百年,可以说已经是世居贵州的老贵州了,已经八代人。希望后辈子孙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勤奋和才智,耕耘脚下的土地,同时也有诗与远方。故而用《盘城旧事》。父亲抚我读书的目的,是希望我回到这片土地。种种原因,我不愿也不想回故乡,祖父、父亲虽是普通的小人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喜怒哀乐。写《盘城旧事》,权当是对他们的报答。</p><p class="ql-block">我常对自己的爱人说:嘴要说好话,眼睛要看好事,手要做好事,心想好事,就会心想事成。人来到社会上是来感受美好生活的,时光会冲涮一切,带着感恩的心活着,让生活充满着阳光和美好,微笑着面对人生。</p><p class="ql-block">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有幅很有名的长联,其中有“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之句。宋挥玉斧的典故就和老祖宗宋太祖有关。多年前的一天,我从云南大学步行,想去朱德故居看看,在一上坡处也看到介绍云南历史的浮雕,其中也有宋挥玉斧的典故。宋太祖之子秦王房赵德芳就曾被封为贵州御史,贵州最早出现在史料上就和宋太祖有关。</p><p class="ql-block"> 从镇寰公入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世居已经几百年,沧海桑田,相对于人类的历史长河,只是弹指一挥的瞬间。</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从黄河流域开始,即从中原渐向四方。而我族的发展史也是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渐向珠江流域发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晋阳巨族,炎宋贵胄,浚仪世家”既说明了家世,也是先辈迁徙的大致过程。</p><p class="ql-block">黔盘土城是祖先另启山林了。</p><p class="ql-block">从上学到前些年,回乡只是短暂的几天,特别是父亲故后,一般初三到曾祖辈、祖父母和父母的坟上拜年之后,我也就离开了故乡。离开的是身体,心和视野却从未远离,我明白了故乡是一生无法剥离的文化胎记。有关于故乡盘州的文化典籍,见了多有关注和收藏。近年居乡多些,我用脚走过故乡黔盘土城的每一个村寨,每一座山峰,从新认识了一遍熟悉的乡土,仔细翻阅了黔盘所有的志书。我带回些放家里,引导侄孙辈些,在学习之余,试着翻阅。</p><p class="ql-block">盘州有建制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得名于唐,拿入中央王朝有700多年的历史,盘州古城有600多年的建城史。而我从小生活的黔盘土城,极少有文字史料记载,于是更刺痛了我,想为生养于我的故土做点什么?常说:秀才人情半张纸。那就写一写它,从祖先入黔盘土城开始,故而就有了《盘城旧事》。</p><p class="ql-block">乙巳年正月初四</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日</p> <p class="ql-block">附:徐悲鸿贺盘州古城张铭渠夫妇七喜图</p><p class="ql-block">徐悲鸿(1895年—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尤以奔马享名于世,所作国画彩墨浑成。他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画坛影响甚大。</p><p class="ql-block">徐悲鸿先生不仅擅长画马,他亦创作了大量喜鹊题材的作品,先生笔下的喜鹊活泼灵动,惟妙惟肖,让人喜爱。而简洁的构图,疏密有致的柳枝、红梅穿插其间,更是呈现一派生机,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律动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张铭渠和伍太夫人是民国才子盘州古城张道藩的父母,张道藩盘州古城张家坡人,其先祖籍为南京籍,明洪武调北征南时入,张家为盘州古城大姓望族之家,明清以来,代有科举入仕者。张铭渠盘州古城私塾先生,其子张道藩幼,随其姑张侍訇发蒙读书,张道藩南台中学毕业后,到普安罐子窑教书,张莲仙回乡,受张侍訇荐,随张莲仙北上,后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考取“庚子赔款”的留学机会,其姑张侍訇和山东富商曲荔斋之妻为闺蜜好友,受曲荔斋资助十万银元,留学英国,游学法国。张道藩游学法国时和徐悲鸿相识,1942年张铭渠夫妇七十寿庆,徐悲鸿在重庆柏溪作七喜图以贺。</p><p class="ql-block">我在幼少时上学,就想偏僻的贵州边远小城,为何能走出如此人物?在民国的政治漩涡中大显伸手,后有缘在贵阳和他的私生子罗马相识,也算是份俗世尘缘。</p> <p class="ql-block">答陕西师大冯用军教授问</p><p class="ql-block">冯用军教授:哪个大学奠定了你的一生基础?</p><p class="ql-block">​答:没有,自学。我主要确实是看史继忠、刘学洙、龙志毅等贵州老作家,也是专家,文化老人些的书,对贵州多了些了解和认识,他们中多已故去,侯绍庄、余宏模、安毅夫、龙志毅、罗马、刘学洙都已故,最早看的是罗马的文章,罗马是其笔名,他是吾乡名人张道藩的私生子,真实名字叫张克勤。幼时在乡镇生活,书籍杂志报刊是稀罕之物,我大姐夫的父亲黄初荫老先生是滇黔桂边纵永焜支队盘北游击大队的离休老干,少时他订有贵州日报,贵州日报文艺副刊上登有不上好文,他会捡到一边,待我和外侄去时叫我们看。后来,我去贵州省委大院安毅家里,看到罗马著《往事》,安毅夫老先生告知我,他是张道藩的儿子,我给罗马电话,他听我口音,说是老乡,邀我去了油榨街锦绣家园他家。那时他刚摔了一跤出院。罗马先生见我很高兴,十一点了还舍不得我走,要留宿,我没在。走时,他特意找了半天,把所留的孤本诗集都送了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