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 我们写字、读书, 感受着那份简单而纯粹的温暖。如今回首, 那是多么美好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人间忽晚,山河已秋。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步入人生的下半场。过往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虽已淡如烟云,却让人念念不忘,历历在目。更忆起小时候那一盏火苗飘忽的煤油灯,散发的那缕缕暖光……</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坐落于赣东北的偏远山村,三面环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通了电。之前的我们,家家光靠煤油灯照明。我家兄弟姐妹七个,最热闹的时候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年级四兄妹同时念书,我们四人每天晚上围坐于四方桌凳上和一盏煤油灯下写作业,各自座位几乎固定不变,时间也极其有规律,一间老屋,便成为我们兄妹晚自习的教室。刚开始,各就其位,秩序井然,静谧的夜晚中,唯闻奋笔疾书声,偶尔还穿插一两个翻书本的声符。我和弟弟是低年级,作业往往很少,不到八点钟就能搞定,然后悄悄挪开了桌凳,怀揣大功告成的成就感得意地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 四哥和姐姐作业较繁重,抖擞精神继续挑灯夜战,并开始了最为热闹的讨论,我记得,当时讨论最多的是数学题,有一阵子几乎每天四哥都会帮姐姐推导几何证明题,声音时高时低,语速时快时缓,直到姐姐弄懂并能触类旁通,第二天姐姐总能站到教室的黑板前为全班同学演示几何证明题的推导过程。我虽不太懂,但能感受到逻辑推理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没有任何课外班,没有电子产品的诱惑,晚自习只有一盏煤油灯的陪伴。冬日里,每天需早起做饭的母亲,通常熬不到我们晚自习的结束,就打着连连哈欠最早进入梦乡。父亲一般会稍晚入睡,坐在椅子上默默陪伴一会儿。父母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最多的是,每天早上把昨晚熏黑的玻璃灯罩用细砂擦亮并清洗干净,再给油灯灌满煤油。父母虽大字不识,但懂得读书的意义,用一盏煤油灯照亮了七个孩子的前程,陪伴和温暖了孩儿的童年时光,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平凡中见伟大,一辈子感谢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上学,才得以知识改变命运。</p> <p class="ql-block">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除了大哥和姐姐没有读完本该的学历之外,其他五兄妹都拿到了当年最高学历:一个研究生、一个本科生、三个70年代的高中生。大哥作为长子,当年需为家分担生活压力,读完六小时被迫辍学务农,帮父母分担家庭压力,无缘深造。大哥的班主任多次到家里跟父亲商量,希望能让大哥继续读书,但父母无奈地谢拒了老师的好意,也便成为父亲心中的最深歉意,时常为大哥感到内疚和自责。姐姐的前程本来也是一路向阳的,苦于生不逢时,姐姐那一届所在学校,初中没有开设英语课程,中考时因为少了一门成绩而止步于高中校门前,现在依然颇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 那年代,经历过,怎能忘那盏煤油灯的光,一直照亮我们兄妹前行的路;那盏煤油灯的暖,滋润心田,常念常想,感念父母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感念手足情深。这盏灯温暖了整个冬日,驱散了寒意;这盏灯的光,照亮了人生前程,快乐了整个童年。时隔多年,那盏令我魂牵梦萦的煤油灯啊,一直伴我前行,她从未走远,永驻我心❤️</p> <p class="ql-block"> 作者:彭姐</p><p class="ql-block">音乐: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主题曲~~如愿</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是我的朋友彭姐所做,特此整理以兹留念。</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文笔清新隽永,饱含深情。一盏煤油灯,照亮了孩童前行的路。父母含辛茹苦的陪伴和默默无言的爱,有如暗夜里那盏明灭如豆的灯火,跨越山海,在异乡无数个寒夜里,温暖心怀,不曾迷失自己。不善言辞的父母,他们善良,淳朴和奋力托举孩子向上的情怀、眼界,格局,真的是孩子们一生的财富。岁月尔尔,转瞬我们都已经进入暮年,感恩父母无言的爱,一辈子铭记于怀。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是流于内心深处的诚挚的怀恋,行文流畅,让人共鸣。就让那盏灯火,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