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昵称 :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 号 :45438833</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和家住赵县的同学郭晓彬游赵州大石桥。深为隋代的李春父子赞叹,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靠智慧建造出跨度37.7米的单孔石拱桥,历经1400余年各种自然灾害侵蚀而不垮,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大奇迹。从那次开始,我才对中国自古是桥的故乡有所理解。中国桥梁自隋代技术即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它兴盛于宋代。像后来北宋时期1059年建成的洛阳桥;金代1189年所建的卢沟桥;南宋1206年建成的广济桥,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桥梁。因此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2024年的深秋之旅,我和家人有幸来到了潮州,深度游览了久慕已久的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这座古桥历经几任知州之手才建成,可谓前赴后继半个多世纪共57年才建设完毕。最初由绍兴元年(1194)开始,知州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潮州知州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座桥历时57个年头才初步建成,最早只有18个桥墩。中间一段因水流湍急,未能架设成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增修,并增建五个桥墩,又改名称广济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这时才形成共24墩的格局。全长518米,分东西两段,西面有8个桥墩,10个楼阁;东面有16个桥墩,14个楼阁。中间一段宽97.35米,石梁宽5米,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明嘉靖九年(1530),最终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能开能合,当大船及木排通过时,可将浮船解开,待船只通过之后再归回原位。广济桥亭、拱、船相连,可分可合的独特风格,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因地制宜的整体设计,成为中国也是世界桥梁史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它的起闭开合时间大约需要35分钟左右,每天都按一定时间开合,冬季和正常季节时间略有调整。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中的一份宝贵遗产。2019年10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潮州古城对面就是韩江,这条江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河流,古时江中有许多鳄鱼,故称鳄溪。它是广东省的第二大河,在潮州历史文化中韓江占有重要地位,鳄溪改称韩江,与大文豪韩愈有着不解之缘。而广济桥则是韓江南北堤最值得一游的经典景点。它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1月25日,接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韩江岸边,沿江畔向广济桥走去。江水碧绿,也许是因汛期已过,宽阔的江面呈现出一片楼阁,一间连一间,楼阁之下是桥墩,江水自桥墩间流过,水速较缓,江面波平如镜,风光十分优美。“古桥千年卧韩江,饱经风雨历沧桑。浮船联袂迎宾客,可开可合远名扬”。这首诗就是广济桥的真实写照。江边一侧,紧邻潮州古城,一段段显现出古城墙斑驳的身影。城墙较一般古城墙略矮,垛口分明,一直延伸至广济门脚下。广济门城楼巍然屹立,半圆城门,城楼四层飞檐及楼脊高翘,还是比较雄伟的一座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直至近前,立于广济桥头才发现,广济门城楼正对广济桥,桥头人头攒动,游客们正在排队验票寻序进入古桥。我们也选择先游古桥后进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历史上屡毁屡建不下十几个回合,从广济桥碑记中我们深入了解到,我们目之所及是2007年经过全面修复后的模样。它横跨韓江,连接东西两岸,桥舟亭廊结合,联阁重瓴,风格果然独特,造型十分高雅,令人叹为观止。广济桥这种集梁桥、浮桥、拱桥多重形式于一体,的确独一无二,是潮州八景之首,也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上桥,石条铺就的五米桥面宽阔坦直,我被桥上的亭阁奇观所吸引,对每一个桥亭都选取适当角度拍摄。每座亭阁都有名家大师题写的匾额楹联,每座亭阁的设计风格都不尽相同,每座亭阁似乎都有着不寻常的故事。漫步桥廊之上,欣赏、对比着每座桥亭书法及楹联的艺术、建筑风格,身心仿佛经受一次艺术熏陶和洗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奇观、登瀛、揽秀,继而是凌霄、得月、乘驷、飞躍。东西共24楼24个名称。其中两侧的几个亭子的草书名称居然读不出,才疏学浅,到此见了分晓。像篆体掬珠能够勉强识得,但它的对面那个却是如何也识不得了。只认出其中一个“笛”字,另一个字是繁体的压笛还是</span>擪笛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拜访百度方知24楼各为: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这24楼的书法大观也算开了眼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西到东,再由东到西正反向体验欣赏24楼24样,样样不重样,心里直呼过瘾。感叹广济桥不仅仅是建桥工艺的艺术宝库,更是书法楹联的精华荟萃。赏析24楼,深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折服,如赴一场民族文化、艺术的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中间有一段浮桥,长97.35米,由十八只梭船并排连接而成,可以在固定的时段开放,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在中国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独特的桥梁建筑方式,使广济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也是当地人口中“早上通傍晚拆”的古桥,演绎了现实版的“过河拆桥”。这种奇观在别处是见不到的,所以潮州本地素有“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之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开桥示意图可以看出,广济桥梭船每三只一组,平日里由桥板相接,开桥时由特制拖船牵引梭船迅速腾出水道供船只通行,每日起闭水道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且冬季和夏秋春季的时间安排也略有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望楼两侧各安装一台机器,本以为它是负责起闭浮桥之用,经深入了解得知,这是两台保障浮桥稳定及监测的机器,它的名称叫做:“振动成像浮桥监测及控制系统”。原来如此,它是为浮桥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的监测设备,这是新时代的产物,属于人文关怀方面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杰作啦。</span></p> 民不能忘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牌坊是桥上唯一一座牌坊,特为太守刘浔、分司吴均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道光21年(1841)韩江洪水,冲跨桥墩若干;次年又泛滥,冲崩江心东墩及墩上鉎牛。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发动盐商及富户重修广济桥。因工程浩大,经历数年始告完工。百姓不忘刘、吴功绩建坊以作纪念。寄托对先贤的崇敬和追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牌坊民间还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府公祭水”。吴府公即清代道咸年间的潮州知府吴均,某年因韩江水涨淹上城墙,潮州城池危急,他在东门楼上祭水,乞求水退,但水始终没退,于是他把自己的官帽、官服投入城下水中,以表示自己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说也奇怪,很快,洪水就退下去了。此后,人们在东门楼设了吴府公的神像来祭祀,并在湘子桥的东桥建了“民不能忘”的牌坊。</span></p> 古石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上每座桥墩都架设有古石梁,我感到吃惊和疑问,古代人民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时代,如何把这么庞大的石梁架设到水中的桥墩之上的呢?我迈开一米大步丈量了一下,长度约13至15米的样子,截面长、宽约1.2米,按米³3吨比重估算怎么也少不了50至60吨。在古代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架设这样巨大的石梁,其难度可想而知,充分考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建桥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浮桥之上,两侧不远便有一面旌旗,上书:“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或“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流传甚广的潮州古童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它传唱的便是广济桥。广济桥在潮州本地俗称湘子桥。广济桥为何又称做湘子桥呢?这里便引申出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仙佛造桥”的故事。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后,他看到两岸因鳄溪(韩江古称)阻隔沟通困难,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等八仙前来与潮州的活佛广济和尚共同建造江桥。韩湘子率八仙与广济和尚分头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和尚负责西岸工程,八仙负责东岸工程。为了早日把大桥建好,他们都大施法力,各显神通。广济和尚跑到桑浦山来,用符咒驱动山石变成群羊,赶往潮州城。东岸八仙来到凤凰山,把山石变成群猪,也赶向建桥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群猪群羊”不断赶往工地,眼看大桥工程过半。谁知铁拐李赶着最后一批猪下山,半路被一个孝妇哭坟冲断了符法,群猪倒下立马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的‘猪山”。活佛广济赶群羊顾此失彼,最后一批赶到潮州时,发现少了两只,急忙跑回头寻找。找到刚要赶来,又碰到一个贪心的财主,说这两只羊是他家丢失的,硬是把羊拖走。拖到自己田里,羊再也不肯走了。财主在羊身上抽了一鞭,两只羊顿时变成两座山头,把财主和他的一百亩田地都压在山下。这两座山就被人们叫做“乌洋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仙少了一群猪,广济和尚少了两只羊,大桥建到中心,便没法连接起来。铁拐李急得直跺脚,结果把东岸桥墩踩低了一角。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何仙姑把手中的宝莲花抛下,花瓢在江心散开来,变成十八条梭船;对岸广济和尚看了,急忙把手杖丢下江心,变成一根长绳,把十八条梭船连成一架浮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桥建成后,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湘子他们八位仙人和广济和尚,就给桥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湘子桥”,一个叫“广济桥”。这段传说故事,2008年10月,还拍成一部同名古装电视剧。据考证当年韩愈的确写下给侄孙韩湘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首诗,他被唐宪宗贬到了潮州做刺史是公元819年的事,而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两事件前后相隔351年。这说明,民间传说只是广济桥之后民间的传说而已。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广济桥修建的难度和民间的美好愿望。</span></p> 二只鉎牛一只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只鉎牛一只溜是一个亦真亦幻,十分有趣的故事。潮州史料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于西桥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各放置一只镇水鉎牛(即铁牛),并于牛头刻上“镇桥御水”4字。道光廿二年(1842),韩江发大水,浮桥东边桥墩被沖垮,鉎牛被洪水冲入江中,于是便有了“二只鉎牛一只溜”之民谣。大水过后,重修广济桥时,无论怎样在江中寻找都不见失踪的那头鉎牛,那么沉重的鉎牛哪里去了呢?鉎牛的失踪,成了一个世人瞩目之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后来鉎牛找到了,有网友发视频称在“柬埔寨海边惊现一只铁牛,酷似当年潮州丢失的鉎牛”。也有人称,溜走的鉎牛二十世纪末期在广济桥上游的梅县水域被找到。还煞有介事的分析说,“为何铁牛会溯流而上到韩江的上游呢?这是因为落水的铁牛重量很大,河水并不能把它冲至下游。相反水流会慢慢冲刷掉铁牛逆水方向的泥沙,当泥沙被冲刷走后,铁牛前方形成一个坑,就会逆流往后倒,周而复始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鉎牛不断翻身,即缓缓逆流而上了。”这种解释,或许只是一种猜想和演绎,并没有科学理论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事实上,那头溜走的鉎牛,当年在洪水冲塌桥墩的同时被碎石埋于江底,1958年广济桥改造勘探打捞出一只鉎牛,都认为它就是1842年随桥墩倒入江中溜了的那一只。留下来的那只鉎牛,历经劫难。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潮州,鉎牛左耳左额严重受损。广济桥两头鉎牛曾一并置放于东门楼两侧。1971年,东津下埔的潮安五金电器厂要制造一批打谷机。打谷机上的滚轮需用到鉎铁材料。在那生产资料十分匮乏的年代,将鉎牛敲碎回炉熔化,变成打谷机上的滚轮,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鉎牛是广济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初,潮州市委拟恢复广济桥鉎牛,征集了许多有价值的鉎牛老照片。经设计人员几经周折克服重重困难,依原样重铸成功两只鉎牛。为尊重“二只鉎牛一只溜”的神秘史实,只在广济桥西侧安装了一头鉎牛。另一只呢?1994年,被移到砚峰山淡浮院。成为淡浮院一大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时,广济桥所横跨的韩江是沟通潮汕平原与福建、江西的黄金水道。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由于桥上店铺林立,和东西两岸的市集连成一体,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的广济桥成为游客到潮州必打卡的地方,桥上的市集变成了如今展示潮州非遗的地方,在这里,会看到潮州木雕、大吴泥塑、工夫茶艺、潮绣、潮州嵌瓷等潮州各个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桥,更是一座凝聚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建筑艺术品。它横跨韩江,连接两岸,见证了潮州古城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济桥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独特的石拱构造为中国桥梁建筑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此外,广济桥也是潮州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坊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不仅丰富了潮州地区的文化底蕴,也为广济桥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成为寻幽探秘旅行家们深入探访的重要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广济桥”,我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那些悠悠岁月,刻下在“广济桥”石条上深深的印痕,像一篇篇美丽的华章。“古桥千年卧韩江,饱经风雨历沧桑。”。“广济桥”这座横卧韩江之上的千年古桥,不仅把两岸变作了坦途,更是韩江之中缓缓展开的历史长卷;每一座桥墩,每一幢亭阁,都镌刻着历史的辉煌与岁月的沧桑。我怀着深深地敬意,由衷赞叹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这座史诗级的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丰碑,引领着中华民族再谱世界建桥华章。如今,我国桥梁如雨后春笋,胶州湾跨海大桥、广珠澳桥岛隧跨海大桥、深中通道大桥,北盘江大桥,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等等上千座大桥横空出世,不断刷新着由我国自己保持的世界第一。曾经的那些拱桥、梁桥技术,早已被桥岛隧、飞天入海的悬索技术所超越,5大技术实现世界首创。毛泽东时代竖起的“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民族精神,指引着中华民族无往而不胜,正在赶超世界强国,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纪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文编辑/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图摄影/茵彤、陈年老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背景音乐/山水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欢迎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