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在这阖家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里,走亲访友,聚会团圆,<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花八门的食品,充斥着我们的味蕾!在享受那些花样繁多的食品时,安全问题可能也随之而来,一起来了解寒假食品安全知识吧!</span></p> 采购食品要细看 <p class="ql-block"> 选购食品应首选正规商场、超市等销售场所。</p><p class="ql-block"> 选购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外包装上的产品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信息,对于进口食品还应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不要选购外包装破损和超出保质期的食品。</p><p class="ql-block"> 选购散装食品时,应观察盛放食品容器上的标签标识,是否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尽量选购在密闭容器放置或使用保鲜膜等覆盖的散装食品,不选购无标签标识、外观性状不正常、超过保质期等的散装食品,不徒手随意接触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p><p class="ql-block"> 选购蔬果时,应选择新鲜、饱满的产品,避免选购损伤、颜色或形状异常的产品。</p><p class="ql-block"> 购买生鲜、冷链肉时,应特别注意查看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验讫印章等。</p> 网络订餐要谨慎 <p class="ql-block"> 在网购食品或半成品时,要注意查看卖家的相关证照及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选择正规平台购买。</p><p class="ql-block"> 外卖食品选择近距离的、较为熟悉、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订购,尽量缩短食物运送时间。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冷加工糕点(如奶油糕点)等高风险食品。</p><p class="ql-block"> 签收订单时,要注意查看所配送餐食是否与订购餐食一致,外包装和一次性封签是否完好,一旦发现包装或封签受损,应当拒收。</p><p class="ql-block"> 收到食物后,请尽快食用,切勿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防止食物储存不当发生腐败变质。</p> 外出就餐要安全 <p class="ql-block"> 要慎重选择就餐场所,注重选择环境整洁,持有有效证照、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就餐。</p><p class="ql-block"> 点餐时,结合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要谨慎选择食用生鲜食品、凉菜冷食等高风险食品。</p><p class="ql-block"> 拒绝到无证餐饮单位消费,不购买路边无证的摊贩小吃。</p><p class="ql-block"> 注意个人卫生,餐前洗手,提倡使用公勺公筷,鼓励分餐。</p><p class="ql-block"> 就餐后应及时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凭证。</p> 家庭烹饪要留心 <p class="ql-block"> 家庭烹饪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处理食物前后要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抽碰口眼鼻。</p><p class="ql-block"> 制作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p><p class="ql-block"> 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做好的食品尽快使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p><p class="ql-block"> 提倡家庭烹饪,在烹饪食物既有团圆味也更能保证饮食安全。</p>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们要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家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广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p> 给学生的假期饮食安全提示 <p class="ql-block"> 1、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p><p class="ql-block"> 2、一日三餐要合理,每日膳食要均衡;</p><p class="ql-block"> 3、不在购买“三无”食品,不吃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p><p class="ql-block"> 4、不要挑食、偏食、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吃采摘的野果;</p><p class="ql-block"> 5、少吃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类食品;</p><p class="ql-block"> 6、珍惜粮食,崇尚节约,抵制浪费。</p> <p class="ql-block"> 食品安全无小事,健康饮食系万家!请家长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切实做好孩子寒假期间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撰 稿:梁小乐</p><p class="ql-block">审 核:惠晓明</p><p class="ql-block">签 发:朱 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