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語説:“兒生日,母難日”,古人要到六十歲纔能慶祝生日,因為到了六十歲,父母大都不在了,不然,高堂健在,哪裏輪的上後輩慶祝生日。</p><p class="ql-block"> 若父母健在,後輩大張旗鼓的慶祝生日,是會折壽折福的。即便雙親駕鶴西去,在倫理上可以慶祝生日了,也要緬懷父母的辛勞,養育的不易,這纔是慶祝生日的宗旨。</p><p class="ql-block"> 儒家的孝文化是有很深的道理的,中國🇨🇳古代的帝王多是以孝治天下,慎終追遠。</p><p class="ql-block"> 反觀現在,孩子從小就高調慶祝生日,呼朋引類,大擺筵席,小皇帝高坐正位,父母輩、爺爺奶奶輩奴僕似的伺候,現在懂命理的人越來越少,也不怕折孩子的夀。</p><p class="ql-block"> 孝道文化的衰落導緻現代人向下負責,對孩子佰般呵護,對父母不聞不問,熟知五行命理的流轉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種下了因,未來必定結果。</p><p class="ql-block"> 佛教不是迷信,而是智信,但是不懂佛理的人生生把智慧變成了迷信,為了孩子,到處燒香拜佛,家裡高堂兩尊佛在位,裝看不見,到外麵到處尋求,豈能入道?</p><p class="ql-block"> 歸根結底,我們生活的世間是靠因果在主導,任何邏輯推理、規矩法律,在因果麵前都得讓步。</p><p class="ql-block">最後以一首 西江月.賀生辰 結束本文</p><p class="ql-block">玉樹瓊枝梢頭,寒鴉驚飛冰封。</p><p class="ql-block">年年此日雪濤涌,生辰賀聲落鳴。</p><p class="ql-block">悲歎空知天命,胸懷慈母孝情。</p><p class="ql-block">遙想當年臨世日,母難息奄血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