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为一篇古文,因为一幅古画,我们来到了富春江畔。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已经印在脑海里,总想有机会实地到访,与心中想象进行比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桐庐至富阳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p> <p class="ql-block"> 文章对富春江的大致指向,是桐庐至富阳百余里地段。于是,我们从杭州东站乘高铁到达桐庐。</p> <p class="ql-block"> 到访的第一站是严子陵钓台,它位于桐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富春江的转弯处,座落在锦峰秀岭的富春山山腰。号称七里滩,也是历代文人吟咏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七里滩已非古人所见,因为,1968年这里修建水电大坝,使江水变得宽阔平稳。而此前这里是激流险滩,航船顺流,则迅疾而过;船行逆水则需要人工拉纤。吴均文章中描述的“水遄似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的情景再也看不见了。</p> 严子陵钓台来源于东汉时期严子陵与汉光帝刘秀之间的故事,他们年轻时曾是学友,刘秀称帝后,曾经多次邀请严子陵做“谏议大夫”,但是严子陵坚辞不受,只在富春江边过隐退生活。 由于钓台正处在维修期间,我们无法上岸游览,只得在江边瞭望。 <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p class="ql-block"> 七里滩和钓台既然不能满足内心愿望,那么沿江岸向前去古村落,也能弥补一些遗憾。于是我们打车到了石舍村。它距离严子陵钓台14公里,是个群山怀抱,翠竹掩映,溪水环绕的村落,村旁有马岭古道,直通富春江边。</p> <p class="ql-block"> 小村溪水碧绿,涉水而过,对岸游人行走的山路就是马岭古道。</p> <p class="ql-block">古道上茂林修竹,渠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俯瞰绿水青山中的古村落,一派清新幽静和谐自然。</p> <p class="ql-block"> 石舍村有四百多年历史,村中还保留许多黛瓦石头墙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走下山坡,越过石桥,走进村落。</p> <p class="ql-block">村内房屋墙体多为石头垒砌。</p> <p class="ql-block">院内晾晒农家自制的农产品</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农家用地瓜制作农产品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友在老院古屋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 从石舍村归来入住桐庐县。第二天上午游览桐君山。桐君山又称小金山、浮玉山,山高仅60米,紧靠富春江。</p> <p class="ql-block"> 桐君山石牌门后面是桐君亭,介绍了桐君山的来历。相传,黄帝时有一老者,悬壶济世,炼丹于山间,乡人感念其恩德,问及姓名,老人笑而不答,仅以指桐为名,遂称之为“桐君老人”。后世将他炼丹这座山称为“桐君山”。</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是桐君祠,是纪念药祖桐君而建。桐君祠旁边是七级实心白塔,白塔右边有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龄钟”。据说每到除夕之夜,桐庐乡民便会将此钟敲响108下。</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头,富春江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由此下山转向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穿过码头是另一处药王纪念堂和桐君山门。高度概括颂扬着中药鼻祖桐君在山上结庐炼丹、行医采药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由此转回我们的入山口,有一座通往县城的浮桥,只供行人和人力车通行。立于桥上,可以直视无碍俯视富春江。</p> <p class="ql-block">游览于2024年11月5日至6日</p><p class="ql-block">整理于2025年2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