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滑石涧堡,位于山西偏关县城北侧,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口,也是长城沿线的一处重要的战略城堡。始建于明宣德九年,于万历八年砖包当时驻军约300余人,其北侧400米就是长城墙体。由于地处边防最前沿,历代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冲之地,同时也是通贡互市、牧民实边、晋商派蒙的重要通道,所以号称极冲之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长城路202:明长城滑石涧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滑石涧堡,位于山西偏关县城北侧,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口,也是长城沿线的一处重要的战略城堡。始建于明宣德九年,于万历八年砖包当时驻军约300余人,其北侧400米就是长城墙体。由于地处边防最前沿,历代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冲之地,同时也是通贡互市、牧民实边、晋商派蒙的重要通道,所以号称极冲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滑石涧堡为正方形,周长约500多米,墙高约6米左右,四周均设有长城角墩,堡门设于南侧城墙居中的位置,为条石青砖砌筑,门拱上方嵌有一块匾额,硕大的“镇宁”二字威风凛凛,万历年间在城门顶部立一石碑,名为《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详细记述了滑石涧堡的创立、重修以及军事防御体系的相关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滑石涧堡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据传,古时此地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名为“滑石涧”,因河床中有多滑石而得名。在《滑石涧堡考》一文开篇说“滑石涧,九道沟,十道路,挑着走”的说法,但具体为何“挑着走”就叫“滑石”,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说,滑石堡建城时使用了滑石为建筑材料,但这一点未见有实物证明。又有人认为应该是指滑石涧两岸的青石板光滑难行,故名。还有一说是,蒙军从悬崖下进犯,明守军箭射不达,只能从长城上把石头滚滑下山,阻止敌军,而故名。各说不一,莫衷一是,反正“滑石”两字不会是空穴来风,右边山坡上至今保留了一段较完整的边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军事防御与修筑传说滑石涧堡最初为土堡。正德、嘉靖年间,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南侵,滑石涧堡因城墙破旧,难以抵御外敌。隆庆三年岢岚兵宪范公和西路右参将方公对滑石涧堡进行了修筑,并在堡内设防守官。时任山西巡抚的高文荐视察滑石涧堡后,认为此地是偏关的保障、三关的锁钥,建议用砖石加固城墙,深挖壕沟,以增强防御能力,经过几年的修筑,滑石涧堡成为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滑石涧堡地处偏关北侧七十里,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相望,是走西口大县,是明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在军事上,滑石涧堡是明军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在商业上,滑石涧堡也是晋商“走西口”的重要通道之一,明朝与北元蒙古鞑靼部议和后,滑石涧堡成为双边贸易的口岸。从偏关走西口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陆路,走滑石口或红门口入内蒙古,其中滑石口是最便捷的通道。当地至今广为流传的二人台代表剧目《走西口》反映的就是咸丰年间,山西大旱,一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的场景就发生在这一带,其时当年,晋、陕、冀等地的老百姓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或从事农牧业生产,或进行手工业劳动,或开展经济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蒙汉民族的交流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1日,作者走进滑石涧堡。滑石涧堡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堡,滑石涧是其附近的一条河床,而滑石口则是滑石涧堡附近的一个重要隘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共同构成了滑石涧堡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这里充满着古朴的气息,古老的城墙、斑驳的石板路、古朴的民居,每一处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些古老的建筑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但依然屹立不倒,走在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曾经的繁华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许之丰摄影2024年9月21日记录于山西偏关</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许之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