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始终在追求生存的根本——衣食温饱。时至今日,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已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然而,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今天,个人修养素质的话题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在我看来,这两者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是应当内外兼修,方能成就人生大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衣食,是一个人生存的外在基础与追求;而修养,则是个人内在的品质与性格。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管子曾说:“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不应将这两者孤立起来,而应以联系的眼光看待它们,做到内外兼修,方能有所成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一个人只追求衣食,而忽视了修养的提升,那么他就会像一台没有灵魂的机器,只知浮于世俗表面,难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衣食住行这些外在的物质需求,虽然能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但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修养作为支撑,人就会沦为社会的“行尸走肉”。近年来频发的插队打人、浪费食物等事件,就是一些人只知温饱、不注重修养的具体表现。试想,如果一个人毫无修养,成天只知道吃喝享乐,那么他又能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如果一个人只注重内心的修养,而忽视了基本的衣食需求,那么他也会成为华而不实的空架子。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然而,如果没有物质上的支撑,那么修篱种菊也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如果只知道追求内心世界的高尚与崇高,而忽视了现实的物质基础,那么他最终只会成为一个脆弱的“花瓶”,不堪一击。就像福楼拜,他并没有为了追求修养的提升而放弃物质保障,而是做到了两者兼顾。反观楚王身边的大臣,他们为了装成节俭而节食细腰,最终却危及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的大道者,都是能够正确处理好衣食温饱与内在修养之间关系的。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会因为有了衣食保障就忘记了修养的提升,也不会为了修养的提升而放弃基本的衣食需求。这些仁人志士,既拥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底气与傲骨,又具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的文雅与内涵。他们从来不会做出选择其一、放弃其一的决定,而是用高尚的人格修养去追求合理的物质生活,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新时代、新社会的我们,处在一个不愁吃喝的和平年代。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实现自我的内外兼修,更要在面对社会不良风气时挺身而出,争做正确的榜样。我们不仅要成就自我之道,更要推动社会及民族之大道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