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

蓝调

<p class="ql-block">去年甲辰龙年,曾写过一篇《龙年说龙》。今年乙巳蛇年,必须再来一篇《蛇年说蛇》。</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与蛇是同源之物,甲骨文中龙蛇的写法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洪范•五行传》说:“蛇,龙之类也,龙无角曰蛇”。《尔雅•释鱼》说:“腾蛇,龙类,能兴云雾而游其中”。《述异记》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认为龙其实就是大蛇修炼而来的。到汉代时人们仍然习惯于将其并称龙蛇。</p><p class="ql-block">“龙为蛇象,蛇乃龙之原生”。龙是神话中虚拟的神物,而蛇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古人常以蛇代龙,现在我们也称蛇为“小龙”,蛇脱下的皮在中药上称为“龙衣”。</p> <p class="ql-block">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远古图腾,是祥瑞与健康的吉兆,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具有复杂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异色彩。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尽显神秘与灵动,时而化身神衹,守护人们的信仰;时而融入图腾,承载民族的标识;时而幻化为龙,呈现吉祥与尊贵;时而与龟兔交缠,寄意健康长寿和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中国上古神话大多是半人半兽形象出现。先民对蛇既畏惧又崇拜,产生了许多关于蛇的神话传说。在《山海经》中云:“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伏羲和女娲都被描绘成"人首蛇身",他们的创世神话显示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也展示了蛇形神灵作为智慧和生命源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蜗氏、神龙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p><p class="ql-block">《艺文类聚》中有这样描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p> <p class="ql-block">【东汉】西王母•开明兽•伏羲图</p> <p class="ql-block">到汉代,伏羲与女娲逐渐固定成为对偶神,有关伏羲女娲共同的神话传说也日益丰富。汉代伏羲女娲被并称为“三皇”,人们将他们作为古代帝王和始祖神加以崇拜。汉代社会各阶层对伏羲女娲的尊崇也最终影响到汉代的丧葬礼俗,伏羲女娲画像广泛出现在墓室及其附属的祠堂、墓阙等建筑上。</p> <p class="ql-block">【东汉】南阳麒麟岗汉墓石画像拓本</p> <p class="ql-block">汉代人们认为伏羲女娲可起到护佑墓主魂灵,赐福于生者的目的。从图像上看,汉代的伏羲女娲形象已经固定为上身人形下躯蛇体。伏羲女娲多以对偶交尾的形式出现,这是女娲创造人类神话的反映,不仅表明了两者对偶神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繁衍子孙的祈愿。伏羲女娲的对偶形象也是汉代阴阳观念的产物。古人认为阴阳调和方可趋吉辟凶,祈得福祉。伏羲女娲手中各托有日月,以日月比附阴阳和谐。</p> <p class="ql-block">【魏晋】四川江安一号棺石画像拓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伏羲女娲图绢画•1965年新疆阿斯塔纳地区出土。全国各地出土类似伏羲女娲图数十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蛇的来无影去无踪、蜕皮再生、多产多生的特质被先民赋予了智慧、机敏、力量和生命的吉祥寓意。随着历史的进步,蛇的形象逐渐从神秘的图腾演变为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重要角色,其意义也从早期的崇拜与畏惧逐渐转化为道教、佛教以及民间文学中的多层象征。这既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演变,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尊崇。</p> <p class="ql-block">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对抗自然的能力较弱,蛇是伤害人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长期的人蛇斗争中,人们不仅看到了蛇的狰狞,也发现了蛇的美,它能捕食啮齿类,还能"预报"大雨,使人们对水灾有所防备,所以在后来的巫术等活动中,蛇成为能预兆吉凶的奇特动物。</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蛇衔蟾蜍筒形陶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宁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距今8000年前的蛇衔蟾蜍纹筒形陶罐,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蛇纹图案。这件夹砂黄褐陶敞口筒形罐,一面浮雕单只蟾蜍,另一面浮雕蛇衔蟾蜍,蟾蜍作四肢张开惊恐逃跑状,蛇张口衔住蟾蜍右下肢,作用力摆动尾部状,形象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在良渚遗址中也多见饰有蛇纹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在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常出现蛇形图案,象征着神秘和强大力量。古人对蛇既畏惧又崇拜,相信其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因此常用于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以获取神灵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东周】双蛇纠结铜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周】蛇衔蛙铜饰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周】双头蛇人面铜牌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为东周时期青铜容器的主流装饰纹样,一般表现为互相缠绕的双头小蛇,个体较小,若干小蛇构成几何图案,结构自由,有的为卷曲和交连状。</p> <p class="ql-block">【东周】圈盖蟠虺纹铜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周】蟠虺纹透雕花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汉】蛇蟾蜍纹牌形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圣兽之一,象征着北方,代表水元素。玄武的形象是蛇与龟相缠绕的组合,既神秘又威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玄武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也代表着坚韧与智慧,象征着长寿、稳定和强大的保护力量。</p> <p class="ql-block">【西汉】玄武瓦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自起源起,就被人们赋予了祈求平安、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意义,每一种生肖都有其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蛇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六,与"巳"对应,象征着智慧与长寿。蛇年出生的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洞察力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拥有冷静沉着、当机立断的天赋性格。</p> <p class="ql-block">【清】青玉十二生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汉代以后,包括蛇在內的十二生肖不仅常见于古籍中,到唐代时亦出现许多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器物,如十二生肖铜镜、十二生肖钱币等。此后,以十二生肖为造型的随葬用品、工艺品长期流行。</p> <p class="ql-block">【东汉】尚方四神博局铜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古铜彩十二生肖鼻烟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代】邛窑黑釉塑贴蛇纹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人首蛇身俑</p> <p class="ql-block">自北齐时起,随葬品中开始出现双人首共一蛇身俑,唐朝时达到鼎盛,并一直沿用至两宋。双人首蛇身俑起着驱妖逐魔,镇墓避邪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蛇纹铜带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蛇盘兔"图案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图样,有“蛇盘兔,必定富”这样的谚语。民间认为蛇象征机智,善于敛财,兔象征良善,善于守财。且蛇能蜕皮再生,而兔多子,因此,"蛇盘兔"的图案便得宠于民间,喻示着生命的延伸与再续,多用于新婚洞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十二生肖中,蛇可能是除了鼠外,负面评价最多的一个。如龙蛇混杂、蛇头鼠眼、牛鬼蛇神、蛇蝎心肠这些贬义成语,地头蛇、美女蛇、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俗语以及农夫与蛇这样的民间故事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西方文化中,蛇也常让人联想到阴险、凶恶和奸诈。圣经故事中伊甸园之蛇就诱惑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唆使他们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民间有“避五毒”的习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这些动物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夏季常见的毒物,象征着隐蔽的危险和对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威胁。‌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这五种动物的图像剪成图像,张贴在门窗、墙上,或者刺绣在孩子的衣物上,以此来驱邪避病,祈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彩绣•五毒荷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世界卫生组织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蛇杖现在是世界公认的医学象征。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于世。一次,他目睹一条毒蛇被另一条蛇用草药救活,由此受到启发,认为蛇具有神秘的疗伤能力,于是将蛇缠绕在手杖上作为行医标志。这根手杖被称为“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即“蛇杖”),成为医学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蛇往往有兆示祥瑞祸患的能力。《史记》中便有汉高祖刘邦斩杀白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刺绣•刘邦斩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蛇传传说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并列民间四大传说。</p><p class="ql-block">《白蛇传》是不多将蛇塑造为正面形象的文艺作品。她始于唐五代时期,成型于南宋,元代被编为杂剧和话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是该传说最早的完整文本,至清代《白蛇传》通过木版年画更流行于世,成为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p> <p class="ql-block">皮影戏•白蛇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刺绣•许仙借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木雕•水漫金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蛇,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既神秘又充满象征意义的存在。作为古老的图腾,蛇的形象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多个层面,深深根植于民间信仰、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p> <p class="ql-block">剪纸•灵蛇献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蛇是自然界的一个动物种类,更是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象征符号。新石器时代的龙蛇纹饰、商代青铜器上的蛇形图案、唐宋与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和文学作品中的蛇精形象,都展示了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与意义。</p><p class="ql-block">蛇作为文化符号,跨越了千年历史,其所蕴含的深刻象征和情感表达,依然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回顾蛇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深厚根基,探索蛇这一生灵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重要意义,我们不仅能从中领略到蛇的神秘与美丽,而且能窥见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