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临蛟湖

笑怀天下

<p class="ql-block">  再临蛟湖</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老家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来蛟湖黄慎故居来看看,一是她春夏秋冬各有所美,二是接受中国文化的洗礼。今年因为啸回宁过年,之前由于疫情、时间等原因,他也没有来过。年前我就已谋划这次故乡游一定要全家一起游伊秉绶故居,一起游蛟湖黄慎故居,让他们看看祖辈们生长生活的地方领略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蛟湖是我第一次领略蛟湖冬天的美。南方的秋天很少见到黄叶,南方冬天呈现的却是秋天的景色 。远处漫山遍野的树叶被染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松柏等常青树依然翠绿,在一片斑斓色彩中显得更加苍劲挺拔,山林景色美如画卷。南方冬天的田野,依然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素雅的景象。曾经金黄的稻田如今已收割完毕,只剩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像是大地的印记。田埂上的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干枯的茎叶变得脆弱易碎。远处的烤烟地被一层薄薄的薄膜覆盖,嫩绿的烟苗刚刚探出脑袋,在寒风中努力生长,给这略显萧瑟的田野增添了一些生机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车转入蛟湖黄慎故居小道,一只锦鸡在车前逗留,毫无惧怕,蹦蹦跳跳地寻找着遗落的果粒。我开玩笑说把她撞了带回家,立即被车上三位正义人士叽叽喳喳批判了一轮。旁边枯树上,几只乌鸦在嬉戏,原黄慎故居傍民居和农耕博物馆铁将军把门,在寒冷的冬天尤感凄凉。看样子应该停业了有一段时间了,忽然让人 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直奔蛟湖黄慎故居却给了莫大的惊喜,因为,修建几年的蛟湖草堂终于正式对外开放了。</p> <p class="ql-block">  踏入草堂,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草堂是典型客家民居改建,主厅是中堂,堂中放一案几书桌,两边厢房是现代展厅风格,古今风格融合,黄慎书画作品布展其中一点也不违和。一幅幅黄慎的书画作品整齐地陈列着,因为天气严寒,又是早上,参观草堂仅我一家四口,连工作人员都没有,十分难得,激动之心溢于言表,我们在展厅大声诵读、交流黄慎书法作品,感悟先人的灵气,得益非浅。现呈几则与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  《自作七言诗二首》云:“蛟湖山 下读书人,孙楚楼中醉脱巾。诗梦已生青草色,马蹄踏破白门春。六朝风雨松楸夜,上已阴晴祓禊辰。同是年年江汉客,归心无那指汀蘋”。</p> <p class="ql-block">  《自作七言诗二首》诗云:“裘马自怜游已倦,五湖归去鬓丝明。王维终古为伶役,宋玉谁乎是老兵。关路踉跄榆荚雨,乡心格磔鹧鸪声。相逢一醉春风软,醉插花枝出禁城。</p> <p class="ql-block">  黄慎的书法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的书法作品与伊秉绶的书法风格绝然不同,伊秉绶擅长隶书雄大高古,行书秀气板正,草书偏于章草,而黄慎擅长草书,笔法洒脱奔放,线条流畅自如,富有变化和韵律感。他运笔时大胆而自信,笔画粗细相间,轻重得当,常常在一气呵成中展现出灵动与豪迈。黄慎书法的布局巧妙,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得当,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张力的整体效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还蕴含着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书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世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黄慎画更加出名,黄慎的画笔触豪放洒脱,色彩鲜明而富有层次。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幅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如《渔翁图》,画面中的渔翁,身背渔网,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黄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将渔翁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能感受到渔翁的快乐和自在。《仙人图》仙人的身姿飘逸,衣带随风舞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黄慎用他独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氛围,让人对仙境充满了向往。</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小时,因要赶着到泉上贴春联,只能依依不舍离开草堂,与先贤相逢确有“相逢一醉春风软,醉插花枝出禁城”的好心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