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老君山--下

老吴

24年7月8日--12日 走出东岳庙到访附近的万荣稷王庙。<div> 万荣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西北7.5千米的稷王山兢太赵村北隅。万荣稷王庙现仅存中轴线上的正殿、戏台,虽经重修,仍保留了金元两代的建筑特征。正殿是稷王庙的主殿,坐北朝南,建于一长方形台基上,台基长23.6米、宽5.85米、高0.4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建筑面积252平方米。</div> 单檐庑殿顶,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殿四周围廊,檐下斗拱每间施补间斗拱一攒,前后廊檐下及两山面斗拱形制相同,均为五铺作双下昂,里外拽均偷心造,耍头马蜂形,转角斗拱只在四角处斜出45度拱两跳。殿内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梁分前后两段、穿插相构,无通长梁袱,当地称“无梁殿”。 从这张照片上看去,这种“单檐庑殿顶”的建筑真好像是一个大鹏展翅的形状“动感十足”。好漂亮的古代建筑!。 精美的屋顶装饰 万荣稷王庙戏台由南北两部分建筑组成,其平面呈凸字形。南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北边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南北两部分的建筑在平面、梁架、屋顶方面有机的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走出万荣稷王庙开车向西,来到后土祠。史书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记载。<div> 万荣后土庙,又称万荣后土祠,古称汾阴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200米, 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势开阔。<br></div> 万荣后土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祭祀女娲的神庙, 其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木雕、砖雕结构的秋风楼平和而立、崇峻壮观,楼内藏有元至元八年(1271年)捐刻汉武帝《秋风辞》碑,另有宋真宗御书《汾阴二圣配飨铭》(萧墙碑)及金代《后土祠庙貌》碑,是了解宋代帝王封禅祀土事宜及宋金时期后土庙貌规制的珍贵史料, 在书法、文学和学术方面独具价值。 献殿 献殿大梁上的彩画 木雕横梁 好漂亮的石雕柱础 砖雕、石雕、木雕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 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崇峻壮丽。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秋风楼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结构玲巧,形制劲秀。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div>《秋风辞》<br></div><div>秋风起兮白云飞,</div><div>草木黄落兮雁南归。</div><div>兰有秀兮菊有芳,</div><div>怀佳人兮不能忘。</div><div>泛楼船兮济汾河,</div><div>横中流兮扬素波。</div><div>箫鼓鸣兮发棹歌,</div><div>欢乐极兮哀情多。</div><div>少壮几时兮奈老何!<br></div> 张仪古道 离开后土祠,午饭后一路向南到达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div><div> 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div><div><br></div></div> 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是世界罕见的巨制,堪称国宝。<div><br></div> 屋顶的藻井结构 重阳殿,因供奉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位弟子,也称为“七真殿” 在永乐宫的后面不远处还有一座更老的唐代古建筑“广仁王庙”。 <div>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的中龙泉村,是一处供奉水神“广仁王”的庙宇,因此得名“广仁王庙”。因其前有五龙泉水涌出,故又称“五龙庙”。</div> 这个看起来很一般的大殿,竟然是唐代的遗构。<div> 庙宇坐北朝南,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之一。大殿的开间、进深、梁架、斗拱等结构仍保持唐代原制,极为珍贵。其唐代木构建筑的特征包括:顶部边缘平缓,建筑风格简练,正面门窗简洁,采用破子棂窗,开间斗拱直接落在柱梁之上,室内无柱,梁架直通前后墙,四周柱梁被墙包围等。</div> 唐代简练的建筑风格 梁思成关于斗拱知识的图解<div> 广仁王庙虽然晚于南禅寺大殿49年,但早于佛光寺东大殿26年。至此,国内最早的三大唐构:南禅寺、广仁王庙、佛光寺我已看到了两座。<br></div><div> 时间有限离开山西芮城,赶往我们此行的重要景点“老君山”休息明日登山。</div> <div>D4: 老君山,位于洛阳市西南方约150公里处,是伏牛山脉的主峰,相传是道教始祖李耳(著名的“老子”)的归隐修炼之地,北魏时在山中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受到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颁赐老君山道经诏谕,封为“天下名山”。</div> 巍峨险峻的老君山 老君山是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记录了十九亿年前造山等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山中具有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壮观的石林景区等景观群,非常震撼心灵。 九天开出一成都,<div>万户千门入画图。</div><div>草树云山如锦绣,</div><div>秦川得及此间无。</div> 谁道君王行路难,<div>六龙西幸万人欢。</div><div>地转锦江成渭水,</div><div>天回玉垒作长安。</div> 恰逢前几天老君山一直在下雨,我们今日登山正是好时节。只见山中树木茂盛,风景如画,雨后的老君山,云雾环绕在各个山峰中,在山顶更能观赏到极美的云海。 胡尘轻拂建章台,<div>圣主西巡蜀道来。</div><div>剑壁门高五千尺,</div><div>石为楼阁九天开。<br></div> 秦开蜀道置金牛,<br>汉水元通星汉流。<br>天子一行遗圣迹,<br>锦城长作帝王州。 此行君山时机好,<br>天晴日出白云飘。<br>云雾缭绕锁金顶,<br>青山翠柏映峰锚。<div> 离开老君山,当日午饭后驱车于傍晚到达位于山西省晋城的皇城相府。</div> 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 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夜晚古城内的即兴演出 灯火通明的城内街景 表演者 D5:早晨开车到山西平顺县的“龙门寺”。龙门寺,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千米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 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中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显示了中轴线建筑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西轴线南前后两进院落的僧舍和库院等附属建筑组成,东轴线则南圣僧堂、水陆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组成,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均南前院、中院和后院部分组成,两轴线的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大雄宝殿位居寺院中央,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殿前无月台。 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 燃灯佛殿(后殿) 寺院的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空间的设计上层层推进,转折有序,别具特色,显示了宋代匠师对空间环境的理解和独具匠心。 极其精美的四大金刚造像 去龙门寺的道路实在不好走,道路狭窄,山路弯弯,即便导航指示已到目的地也看不到这座龙门寺,真没有想到,在如此深坳的山沟里竟藏有这么一座悠久的古代建筑寺庙。而且其悠久的寺史,集五代、宋、金、元、明、清6个朝代的建筑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中国现存古建中也属稀有。 当日从山西平顺直接返津一路平安。至此完成此次丰富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