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春节巡逻

钟爱和平

<h3>  又到春节,随着年纪增长难免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就说说28年前那个春节巡逻的事情吧。<br>  1997年春节前夕,上级给我们下达了到珠江口外油田巡逻的任务,当时我舰刚从湛江调到汕头,这也是我们到新单位后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巡逻的过程中险些酿成大祸,不过此事却给我后续的工作敲响了警钟。</h3> <h3>  1准备工作</h3> <h3>  受领油田巡逻任务之后,我和航海长冼冲宇一起熟悉了任务海区的情况,然后按照上级的巡逻要求,我让他先大致做一个航海计划。那一阵子,因为部队刚刚转隶到汕头,而我所在的就是汕头舰,作为舰长自然受到当地各方面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应酬比较多,调防时已经临近春节,我感觉就是许多事你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但又不得不出面,亏了那时候媒体没现在这么多,否则三头六臂也不够用。要说我有什么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也不完全是这样,在穷于应付的同时其实我也有点飘飘然。我粗略地了解了一下航经海区,感觉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放手让航海长去做计划,也没有很好地熟悉油田各平台的情况。实际上,在上级下达的通知里已经明确,平台上值守人员包括中方人员和外籍员工,并且在附件中有图显示每个平台以及周围的附属设施情况,我当时也确实看过,但主要关注点都放在平台的甚高频频道、呼号上,对其他内容却疏于了解,自我感觉那些都跟我们巡逻关系不太大。不过,制定航海计划的时候,航海长确实是遵照通常的安全要求,将我们的计划航线都放在平台附属设施的安全距离以外。根据上级规定到钻井平台的大致时间范围,考虑到汕头港复杂的环境,我们决定离码头时间定在大年初一下午四点钟左右。</h3> <h3>退休之后重回当年舰上的海图室</h3> <h3>  除夕当晚开饭的时候,水警区田司令员专门到我舰,首长说刚好值班,没带别人就自己来看看部队,给部队敬个酒。我和陈政委陪着首长到每个餐桌给舰员敬酒,那之前都听闻首长酒量了得,虽说酒杯小,全舰转一圈也是二十几杯,果然好酒量。回到会议室后,田司令员还专门问起巡逻的事情,他说这段海区条件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越是在顺境的时候越是要注意安全,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首长说到如履薄冰时,我当时还感觉咯噔一下仿佛掉冰水里似的。送别首长的时候,田司令员再次提到安全的事情,嘱咐我们过年高兴但喝酒要控制好,还要注意安排好部队的休息。</h3> <h3>  按照首长的指示,大年初一白天虽然安排休息,但我舰的舰员只有半天外出时间,同时,舰上也相应地安排了一些娱乐活动,反正人员尽可能控制在有限区域内。那年春节我和陈政委的家属都临时来队,除夕那晚我们俩回招待所都挺晚,但初一早上很早地就回到舰上,我当时的想法就是部队头一次在汕头过年,我们领导出现在官兵们的视线里,就会给他们带来一份安慰。我记得上午到海图室时,航海长看到我,曾经提起过在油田的钻井平台周边有一些附属设备,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碍航物。也许因为我自己就是航海出身的缘故,也许是因为从调到汕头以来忙于各种应酬的缘故,总之,听过航海长的话我在嘴上应着,并没有完全放在心里,应该是走神了。</h3> <h3>  2巡逻经过</h3> <h3>  农历初一的下午大约四点钟,按照计划我们离开码头出发去巡逻,指挥员是邓强大队长,他只带了一个参谋随舰出海。我认识邓大队长,那还是79年刚刚考上大连海校的时候,当时我们都是学习航海专业的学员,他是78级学员,我比他晚一届,之所以认识他是因为他过于出众,不仅个头高,而且还是我们系里少有的几个干部学员,据说上学之前就是护卫艇的艇长,无论年龄和资历我们之间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尽管我们同在二支队工作过,但以前并没有什么交往。我们这个大队是个比较特别的单位,在我舰调来之前,所谓的护卫舰大队只有大队机关以及猎潜艇和护卫艇,却没有护卫舰,只有邓大队长和陈副大队长有过护卫舰舰长的经历,为体现对此次海上巡逻的重视,由邓大队长亲自担任此次任务的海上指挥员。</h3> <h3>  出发之后一切正常,半夜顺利到达油井附近。我们将邓大队长安排在指挥员室休息,这是上级机关只有一位领导随舰时的标准安排。因为正赶上过年巡逻,陈政委请示邓大队长晚餐是否喝酒,他说咱们带着任务,绝对不能喝酒,并强调自己要参加航渡中的值班勤务。根据我舰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副长杜慧萍是个新手,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我说要不然就由首长和杜副长同值一个更次,他说听我的安排。我自转隶到汕头来之后,跟邓大队长交往了几次,感觉他这个人还是个既有原则又讲情分的人,他虽说是生长在高级干部家庭里,但接触后就知道挺平易近人的,只不过性子确实有点急。天黑之前,我舰就顺利出港,然而向西按计划航行,初一的晚上看不到月亮,在一片漆黑中只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和海水被犁开的声音,大概是过年的缘故,往日繁忙的海面上竟也是死一般寂静,这种情况倒让我以为是远海航行。在到达钻进平台之前,按照更次安排由我值班,这一班一直到夜里零点,但是,快到二十三点的时候,邓大队长就到驾驶室来了,他说估计快到第一个平台了,过来看一看。我不知道是因为他性子急还是他不放心,当然也不排除他一直就没有睡下。因为我们过去接触不多,他对我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觉得即使他不放心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时,我们已经能隐隐约约看到钻进平台的灯火,我也没有急于跟邓大队长进行交接。</h3> <h3>当年的搭档政委陈伏华和我在一起</h3> <h3>  因为第一次夜间到钻井平台巡逻,我想借此机会拍一拍平台的夜景,事先就已经准备好了相机和胶卷。说起拍照的事情,小时候家里就有一架120的照相机,不过自我懂事之后,父亲就很少用相机拍照了,兴许是家里孩子多了玩不起,倒是我当兵之后不知怎么慢慢地喜欢上了拍照,真烧钱。大约到二十三点三十分左右,已经能够辨认出钻井平台的时候,我们用甚高频与平台进行联系,一开始呼叫的时候,对方用英语回答我们,很快又换人用中文与我们通话,我们将上级令我舰到平台附近执行节日巡逻的目的告诉对方,并向他们表达节日慰问,顺便问了一下周围有什么情况,他们回话说目前很安全,在平台工作和生活顺利,并对我们表示感谢。这一套程序操作下来,我们到第一个钻进平台的任务也就差不多了,我心里多少有些放松。按照计划需要在平台附近稍作巡视,所以,我们减速在平台附近航行,我则趁邓大队长在驾驶室的机会,回房间拿着相机上来拍照。大凡喜欢拍照的人,可能都想拍到一些独具特色的照片,而钻进平台的夜景不仅需要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机会,这种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我岂能轻易放过呢。拍了几张之后,我感觉距离有点远,让操舵兵调整了航向以便靠近平台,邓大队长也没有提出疑问。过了一会平台那边通过甚高频用英语不知道讲什么,开始我也没太在意,后来,我在一边拍照的时候好像听到其中呼叫了561,这才引起警觉,让周围的同志都注意仔细听一下,同时让信号兵回复,恰好我还听到对方语气很重很急地喊了两次Be carefull,这是警告我们有危险,需要小心呀,学点英语都忘得差不多,但关键的句子还真用上了。我突然想起在上级下达巡逻任务时提到的平台的附属设施,我印象中这些附属设备夜间没有照明,航海长在制定计划时专门让出了一定的距离,而且在出发之前也曾跟我提过此事。现在为了拍照靠近平台,可能会危及这些设施,想到这里一阵冷汗不由地从后背冒出,我立刻下令右满舵,这是一个远离危险的机动动作,幸好我多少对附属设施的位置有点印象,才知道该往那里转向,接着下达停车的口令,连邓大队长都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待缓过劲来的时候,邓大队长说刚才感觉前面闪了一道黑影,好像一下子就打到舰上来了一样,其实我在下达停车口令的时候也发现了这道黑影,显然,这不是一种幻觉。转过航向之后,我马上到海图室去看了一下舰位,好悬!刚才那道黑影很可能就是钻井平台与附属设施之间的钢索。幸好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才躲过了一劫,这事情后来谁也没吭声,因为当时航海长不当班,别人也都不知道还有附属设施的事情。事后我询问了当时的值更官,值更官竟不知道我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难道只有我和邓大队长产生了幻觉?我觉得不可能。</h3> <p class="ql-block">夜间的钻井平台</p> <h3>  经过这事,那一夜我都没有睡好,初二返航以及后来靠码头,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经此一事,那一夜我都难以入眠,不仅是后怕,更多的是想为什么会这样,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整个返航过程中都有不小的压力。我们按照计划在初二的傍晚返回汕头,信号台转作战室的通知,要求我们靠码头时舰艏向东,从留给我们的码头泊位看,东边是驻港舰艇大队并靠的2艘导护艇,西边是562舰,泊位虽然够用但空间不是特别宽裕。经过码头准备掉头的时候,我发现上游的船只已经打横船头偏向西边了,这可能意味着马上就要由平潮转为退潮,如按作战室要求并采用常规的舰艏靠码头的话,将面临顺流靠码头的窘迫局面。在江中心掉头之后,我试着倒车用舰尾先进入来靠码头,但此时码头下面的暗流已经很明显向外推,试过一次之后,我觉得没有必要再扫大家的兴,征得邓大队长同意后,我们请示作战室取消靠码头,前往锚地抛锚,待合适时机再靠码头。当时,码头上有机关领导在迎接我们,也包括一些家属,后来听说我儿子当场就说我爸真臭,我感觉不丢人,哈哈。也许正是在钻井平台遇到的事还未从心中抹平,我这一天都是特别小心谨慎,在靠码头的那一刻头脑应该还是很清醒。若是顶流冲向562舰,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水流影响这么大的情况下,万一主机动力来的不及时,冲到东边的驻港舰艇大队的导护艇上,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当时准备进驻香港的它们,在上级机关眼里就像宝贝一样,稍微一点事情一下子就能捅到天。其实凭我的操纵技术,硬要靠上码头的话至少也有八成把握,只是权衡利弊觉得没必要冒这个险,又不是有啥重要的任务,丢点小面子那总比出了大事要强吧。也许正是因为在钻井平台遭遇险情,让我多了一份谨慎,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损伤,这兴许就是常人说的因祸得福吧。</h3> <p class="ql-block">俯瞰汕头港</p> <h3>  3感受</h3> <h3>  这次遭遇,想想都有些后怕,应该认真总结一下。万幸的是许多巧合被我碰上,若不是能听懂一点英语,若不是对航海长的提示还有点印象,若不是及时采取措施,咋能躲过这一劫?反思一下,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计划行动的时候心思投入不够,为啥会这样?环境和条件变了,因为我们到军舰的命名城市驻防,一股脑涌来的各种应酬令我精力不集中、有点飘飘然。这点感受算是对自己的检讨吗?似乎也不算!但这次遭遇似乎又让我有幸躲过靠码头时可能造成了了一次大祸。所以,还是要记住老人们常说的话,行车跑船三分险,小心无大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