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得要早一些,加之3号至5号的适应性高考,7号至17号的期末考试,随后,无缝接入的年末总结,走访慰问,整个元月份就这样被拆解得零零碎碎。连阅读,除了考试期间还算整端完成的《一生之敌》,以及彻底进入年的节奏后悄然完成的《管理兵法》,其余均是在陀螺般整日忙碌的间隙,在手机上完成的,被丫头嘲讽多日的网络小说。“保持阅读的状态更重要”,我这样告诉女儿,其实更想告诉自己的是:不拒绝任何新事物,去见识并理解,去接受并以自己的方式消化,能或者不能经历到的任何事,任何人,任何过程。是坦然,也是必然。 在阅读…… 《一生之敌》是读书博主都靓推荐的。<br> 喜欢都靓是因为她像邻家小妺一样,一头干练的短发,永远面带微笑,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哲学思考到科学探索,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能够挖掘出作品深层含义以及时代背景,能够精准找到可以与读者产生的共鸣点,让人不由自主地一本接一本,跟着她的分享,漫步于书海,安暖而亲切,自然且随性。<br> 更喜欢她与自己完全契合的,对于读书习惯的保持与理解。她说: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里最普通又最重要的一件小事。她说:兴趣很重要,不一定非要看文学史上经典作品,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看起,比如短篇小说,比如经典散文,它就是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小片段,然后慢慢地再去看长篇小说,再去看名篇巨著。她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种自我提升,心灵成长的途径,能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br> 关于《一生之敌》,都靓分享的主题是“职业选手成功法则”。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梦想,都有着时刻蓬勃喷发的欲望。如何实现梦想,如何满足欲望,坚定目标,保持努力很重要,更关键的是如何克服自身的不坚定,不自律,易懈怠,易半途而废等等问题。她说有效的方法是成为职业选手。是的,是职业,而非简单的、短时喜爱的业余选手。而职业选手必要的特质是:自律+执行力+坚持。<br>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史蒂文·普莱斯菲尔德,他提出每个人的一生之敌是“内阻力”,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自我破坏、自我欺骗和自我侵蚀的力量,会在我们想做艰难、长期行动时冒出来,以拖延、恐惧、自我怀疑等形式出现,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内阻力极具伪装性和破坏力,但也并非无法战胜。作者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把内阻力当成指南针,因为它总是指向我们最想实现之事的反方向,所以我们可以借此识别出应破除的障碍和应着手做的事;二是成为职业选手,这里的职业选手并非指某领域的专家,而是所有能够专注做事的人,他们把做事当作使命,全天候、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内阻力最害怕的就是这样的人。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人生的两个阶段:你活过的以及你没活过的;人生的两种状态: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这两者之间隔着的便是“内阻力”,只有战胜它,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另一种人生。关于如何成为职业选手,作者也给出了具体方法。首先是两倍原则,即开始行动前要建立预期,准备付出比预想中多两倍的时间、精力和代价,用耐心武装自己。其次是建立启动仪式,在做难事之前,先做一件简单且确定能做成的事,由此增强自我觉知,为后续行动助力。最后是直面真实情况,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而非向外寻求更多资源。<br> 此刻,或许,我们该想想,自己曾经想成为作家、画家、企业家、旅行家,或者,就是自己当下从事行业中的佼佼者的那个梦想,被尘封在了岁月的哪个角落,拭去那层薄薄的尘埃,打开窗,找到光亮,拟定计划,开启行动…… 在行走…… <p class="ql-block"> 随着丫头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我自己“常行走,多遇见”的节奏又开始恢复。工作的原因,不能彻底放空远足,于是,自驾出行,走遍关中,逛美景,吃美食,找历史,解乡情,便成了虽小但立可实现的计划与目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拜访苏东坡</b></p><p class="ql-block"> 11月底,在董宇辉完成东湖直播专场后不久,寻着东湖的记忆和董宇辉赋予的崭新味道,开车一路向西,两小时车程,来到了凤翔县。</p><p class="ql-block">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历史文化名城。秦公一号大墓、灵山景区名声赫赫,游者甚众,而我来之,只为东坡。</p><p class="ql-block"> 仁宗嘉祐六年,苏轼赴任凤翔,开始了漫漫仕途。相较于秀润的眉山,苏轼对这山不青水不绿,光秃秃灰扑扑的北方小城实无好感。这位满腹珠玑,满腔热情的职场新人,职场的那点小事实在撑不起他伟大的抱负,于是东湖便成了苏子的专属,成为他喜出望外,着力创作的画卷。而凤翔人们则把怀念苏轼的一片深情,像对待自己眼睛一样百般呵护了千百年。建了苏文忠公祠,修建了“一湖荡漾君子花”的君子亭、“伊人宛在水中央”的宛子亭,增修“惠过春风”之意的春风亭、东坡用笔后的洗砚亭、“身如不系之舟”之意的不系舟舫、“望乡心与雁南飞”的雁南亭、望苏亭、断桥亭、月转廊、空濛阁,加上喜雨亭,凌虚台,东湖俨然已成为一座缅怀苏轼的主题纪念公园。园内移步换景,赏心悦目,每一处亭台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离不开苏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拜望于右任</b></p><p class="ql-block"> 年里,本计划出行洛阳,被预报中的大雪吓退了脚步,却又不愿窝在家里,浪费了这难得的大美假期,于是再出发,来到本就在计划中的三原县。</p><p class="ql-block"> 三原古称池阳,一条清河从城间穿梭而过,是中国地图的中心,凭借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这里竟成了古往今来陕商的大本营。陕西女首富周莹的周家大院是一定要看的,中国唯一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不容错过,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拱桥古龙桥与新架吊桥的古今对话值得驻足,清代西北地区的最高学府宏道书院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历经千百年仍然鲜活的原模原样的历史,也可以品味到把美好炸进油糕和蓼花糖里的原汁原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本着教师身份的自觉和发自内心的敬仰,来到三原,必须拜望于右任先生。先生原名伯循,字右任,诗人,书法家,政治家。纪念馆外广场左侧树一于右任先生纪念碑,起文即道:夫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有其一即可不朽,而于右任先生则兼而有之…… </p><p class="ql-block"> 先生之功在爱国,他追随孙中山,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积极拥护“三大政策”,力主国共合作,和平建国。</p><p class="ql-block"> 先生之德在爱民,他虽身居要职,却始终布衣粗食,不置私产,心系民众,造福社会,关怀乡亲,投资公益,救灾济贫,一心为公,两袖清风。</p><p class="ql-block"> 先生之功德更在以教兴国,他主张“以百年树人之计,植民族复兴之基”,竭毕生精力,创立和支持兴办了包括复旦公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内的三十多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孙中山先生赞扬他:放眼远大,深维本根。</p><p class="ql-block"> 先生之成就更在艺苑,他擅长诗歌,尤精书法,被誉为“诗豪”“草圣”。他的字方整中见俊逸,粗犷中寓高华,得中和之大美,为“标准草书”创造者,让三原县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书法之乡,</p><p class="ql-block">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p><p class="ql-block">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p><p class="ql-block">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p><p class="ql-block"> 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望故乡》是先生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是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亦是先生爱国诗词的代表作品。</p> 在思索…… 很喜欢网上的一段话,借之以结束这阅读间,行走间的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胡言乱语,更与大家共勉共励,共同奔赴2025的星河与山海。<br> 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看历史;我不停地行走,看山川大地看星河璀璨。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它们教会了我思考。<br> 未来我可能一无是处,籍籍无名,甚至一无所成,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精神,它能滋养我的灵魂,与前途无关,与钱财无关,与他人无关。<br> 人不该是一张白纸,一张只写着酒色财气,功名利禄的,潦草的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