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

宁静的海

我的影评 <p class="ql-block">值回票价!电影中许多细节、美学镜头、价值观,需要认真观赏揣摩体会。</p><p class="ql-block">关于讨论度甚高的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降龙十八掌与九阴真经像气功?!我认为这部电影里重点刻画的是侠与国,通过战争表现出来的。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不是一对一单挑,不是以一当十而是武功高的人一人可抵千军万马。如果不是这样玄之又玄的威力,能够突出表现出这一点吗?武侠与武打还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2、郭靖面对大汗,几句话,让大汗退兵,是大汗缺脑子吗?不是的!为啥?你看啊:</p><p class="ql-block">首先,欧阳锋已经冲乱阵型,至少前线部队遭到重创,如果没有郭靖,直取大汗看来问题不大。武功高的人一人可抵千军万马,不是虚言!</p><p class="ql-block">其次,欧锋自己说他天下第一,并且给宋蒙两军现场表演了,但是呢郭靖胜了他!大汗害怕不?蒙古士兵害怕不?</p><p class="ql-block">再次,郭靖对大汗说的啥,没有大汗,蒙古内部也会军心不稳。大汗何等英明神武,他能不知道他儿子们心思各异?</p><p class="ql-block">再再次,大汗与郭靖,如父子。大汗借道宋本就不是正途,破坏的宋蒙联合抗金,他再踏着郭靖的身体攻城,更与他英雄形象不符,会留下多少诟病?侵略与反抗,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p><p class="ql-block">再再再次,欧阳锋表演完,守城的宋军也看出来阵型乱了,出来列阵迎敌。一个牛🐂的郭靖,还有敢跟郭靖站一起的小丫头,再加上宋军,大汗有多少胜算?</p><p class="ql-block">3、爱情的部分多吗?我们看射雕原著,记忆最深的点之一难道不是郭靖黄蓉的爱情?郭靖寻黄蓉,见到了江湖;黄蓉寻郭靖,见到了战争。没有战争没有江湖,就没有家国天下的侠之大者!</p><p class="ql-block">4、宋值不值得郭靖死守?对于个人小家,养恩大于生恩。对于国家,那是根本,如果知道金庸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就能更理解。</p><p class="ql-block">5、一部电影,是多少人的心血,凭借自己个人的好恶,无脑黑无脑捧都是无脑行为。有句很流行的话怎么说来着:可以不爱,请别伤害。</p> 我与武侠 <p class="ql-block">我小的时候应该还没有仙侠,至少我没有读过。所以我偏爱武侠。特别是有家国情怀的武侠。</p><p class="ql-block">初中的时候,看了很多武侠小说。课桌上堆着高高的书本,我会用一本练习册盖着读小说。多数都是同学那里东借西借来的,有的并不成套。金庸、古龙、梁羽生都读过几本,时间久远,细节记不太清。但是郭靖黄蓉,因为太深入人心了,于是乎一说起大侠,张口就是郭靖。</p><p class="ql-block">我悦享三修堂的伙伴们有一次专门讨论了,金庸笔下的人物,一致认为,郭靖和黄蓉是真正的神仙眷侣,有小家有大家。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青春年少的时候,有多少女孩儿希望自己是黄蓉可以遇上她的郭靖,又有多少男孩儿,希望自己是郭靖,遇到大师学成了绝世武功,又遇到他的黄蓉!</p><p class="ql-block">83版射雕电视剧上映时,我还没有条件看电视,等到了小学,才看上电视剧。那时觉得降龙十八掌好神奇,郭靖憨厚,黄蓉也古灵精怪的,很好看。</p><p class="ql-block">刚刚,我来电影院之前,打开了电视,一个五角星那个台,正在播83版射雕,是“‌马钰为郭靖传授呼吸吐纳法,大汗要把华筝许配给都史”那一段。30多年前我们看着很好的港台电视剧,现在看着也是有点尬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听说“武侠,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几位武侠小说大师,为我们描绘了精妙绝伦的武侠世界。武是武功,侠是侠义,真正的大侠心怀家国天下,又有作为普通人儿女情长,(不能像段誉,得是是郭靖和萧峰那样的)</p> 剧版射雕 <p class="ql-block">83版看过的,那时觉得是很好看,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在装造、台词方面跟现在的没法比。</p><p class="ql-block">周迅版的黄蓉除了嗓音有点出戏,其他的都符合我心目中的黄蓉。李亚鹏的郭靖我就不太感冒。我记得那时候还不小心看了他一个采访,说到他怎么上的中戏,是陪朋友去然后也被选中了。我后来又陆续看到几个文字工作者这么说,我就不理解了,难道以前考中戏都不用报名?我95年上中专,报名程序都很严格了呢。</p><p class="ql-block">其他版本我都没怎么看过,只百度了一下剧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徐克拍的《长津湖》《智取威虎山》《黄飞鸿》《青蛇》,或是场面宏大,或是极具美感。我也想看看徐克指导的射雕会是什么样子,现代的技术又能不能展现出我想象中的降龙十八掌。</p> <p class="ql-block">看完电影回来了,我的感受是:值回票价!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似乎更具象化了一点!</p> 靖康之耻 <p class="ql-block">我是没想明白为啥借道伐金,这是明晃晃的只想借不还吗?</p><p class="ql-block">我在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墓那里,看着他打下的疆域地图,心中无限感慨!但同样的那广袤无垠的疆域下,是多少人的血肉之躯!</p> 襄阳重镇 <p class="ql-block">过了雁门关就是中原了!</p> <p class="ql-block">襄阳重镇</p> 侠 <p class="ql-block">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了郭靖一家的结局:“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小说中郭靖、黄蓉和他们的儿子郭破虏在蒙古军攻入襄阳时,誓死保卫襄阳,最终战死,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这场襄阳大战吗?</p><p class="ql-block">“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古人一句话道出了襄樊的重要地理位置。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隘,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营,建成了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襄樊处于如此重要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对此蒙古人也十分清楚。蒙古自崛起后,便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先后灭掉十国,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偏安一隅的南宋身上。自宋理宗时期,蒙古与南宋之间便展开长期的斗争。与强大的蒙古相比,南宋显得格外渺小,但南宋占据长江天险,且水军实力出色。蒙古人在多次与南宋的较量中也得知:南宋陆军不足为惧,关键是与宋军相比,自己的水上实力逊色太多。蒙古人自古以来祖辈生长在辽阔的草原,没有机会从事水上作业,就算是在远征欧亚大陆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河流阻碍,快马加鞭,便可长驱直入,用不上战舰。如今若想征服南宋却没那么容易,这也是南宋之所以能与蒙古抗衡那么久的原因。但这个原因终究没有难倒雄才大略的蒙古大汗忽必烈。</p><p class="ql-block">忽必烈采用了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训练水兵、制造战舰,将宋军水上作战的本事学到手。他还认真总结了蒙古之前在攻宋过程中的策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自己在与宋军交战中的实战经验,制订了一个周密的灭宋计划:首先将长江上的军事重镇襄樊两地拿下,然后顺流直下,沿着汉水到达主流长江,然后再长驱直入直逼临安。只要将长江“重要门户”襄樊收入囊中,其他的就可以很容易攻下。</p><p class="ql-block">经过五年紧锣密鼓的作战准备,再加上完美的作战策略,忽必烈对于灭掉宋朝可谓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南宋咸淳三年,也就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长达6年之久的襄樊战役正式拉开序幕:蒙古大将阿术作为襄阳之战的总指挥打响了这场持久战的第一炮。他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进攻襄阳的安阳滩,在这里设好埋伏,出其不意地歼灭了宋军万余人。宋臣吕文焕奋起抵抗,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在安阳滩击败了阿术。阿术在积极训练水兵、制造战舰、增强蒙军水上实力的同时,还针对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他率人在襄阳外围修筑了鹿门、白河口等城堡,以此来阻断宋军的水陆联系,襄阳被长期围困。咸淳四年(1268)十一月,为打破蒙军的包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强悍的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反包围战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襄阳孤城无援,宋军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在朝廷的命令下,宋将张贵、张顺等先后率大军前去增援襄樊,但碍于蒙军防守、包围都太过严密,因而一次次被挫败,无功而返。困守襄樊的宋军一次次地从希望的最高峰跌到失望的谷底,援军被阻,他们妄图自救,也多次发动反包围战斗,但是由于长期被围,城内储粮、兵器等都不足,将士们不仅体力下降,士气也很低沉,反包围战也都以失败告终。阿术又通过虎尾洲之战、湍滩之战等一系列战争重创南宋军队,逐一拿下襄樊周边的州郡,使得襄樊彻底陷入孤立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外援不能到达,自身从内部的努力也不见成效,而此时南宋的皇帝宋度宗是个先天不足的愚钝之人,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而实际掌权的贾似道又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根本无心救援。襄樊的守军就像被抛弃了一般,独自苦苦支撑。不知不觉间襄阳、樊城被围已有5年之久,外援断绝,供饷困难,两城夹江对望,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彼此支援。</p><p class="ql-block">而与南宋的颓势大大相反,此时,元朝的皇帝忽必烈雄心勃勃,加紧对襄、樊的攻势。蒙军制定了水陆夹击、先破樊城、再一举拿下襄阳的策略。至元九年(1343),阿术率军进攻樊城,这年的十二月,樊城陷落,襄樊两城之间用来相互联系的浮桥被破坏,两城最后的一丝联系也被切断,襄阳陷于既无力自守,又无外援支持的悲惨境地。不久吕文焕在巨炮威胁下再也无力支撑,无奈举城降元,襄阳也最终陷落。</p><p class="ql-block">襄阳、樊城的陷落,就好比大坝被毁,洪水一泻而下,南宋没了这两个军事重镇的保护,把自己暴露于元军的进攻下,无处躲藏,劣势更加明显,败局已定。这之后,元军一鼓作气,顺势而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攻入都城临安,灭掉南宋。</p><p class="ql-block">襄樊之战,一决雌雄。虽不知当时是否真有郭靖、黄蓉之类的侠之大者与宋军共同驻守襄阳,战死沙场,但在襄樊战役中,南宋广大军民抗击强敌、保卫国土的壮举却真实地被载入历史。而南宋在襄樊之战的惨败也昭示了它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