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笑看风云

<p class="ql-block">  临近三十,娃儿、兄弟、侄儿、侄媳妇、还有老婆的二姐,从外地打工陆陆续续回来,来到我们家中,准备今年在我家过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和老婆的姊妹们轮流团年,去年在老婆大姐家中吃团年饭,那时,儿子没有回家,一家两口,二姐、舅子,还有小侄儿,几姊妹吃得欢天喜地,有一种节日的气氛,到了今年,开始,大家商量准备到二姐家去热闹热闹,在老婆的坚持下,决定到我家来吃团年饭,妻子坚持的理由是,喜欢热闹,况且,儿子回来,几年的冷清日子,换来今天的温馨和甜蜜,喜见乐成,大姐和二姐拗不过她幺妹,最终,同意了老婆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前几年,娃儿始终没有回家,闹疫情三年里,他们⺁里隔离,怕传染,一直关在宿舍,在厂里吃住,逢年过节,都没有回来过,还好厂里给他们待遇很好,津贴各方面都没有吝啬过,那里的老板工友和蔼亲切,待他们像一家人一样,使自己的儿子在那里过得舒舒心心,畅畅快快和家里没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过后,他们厂里效益随着疫情的解封,好转起来,临近三十,我叫打电话,催他快点回家,一家人团聚,吃个团年饭,他总是说,厂里忙,没有空回来,万般无奈,一家两口和自己大姐、二姐一家、兄弟和舅子围坐在一起,气氛是有了,热闹也有了,只是心里还欠缺什么,但也无可奈何,远在他乡,有许多事情只能在心里留下点遗憾。</p><p class="ql-block"> 或许,想念自己的儿子的缘故,几年未见,每次有什么事,都是通过视频聊天略知一二,他在外所受的酸甜苦辣,作为父母根本难以知晓,他那种什么事都瞒着父母,报喜不报忧的性格,至于,在外边所受的委屈,只有“寒天饮冰水,冷暖只自知。”</p><p class="ql-block"> 没有亲人在身边,自己一人孤身天涯,单独闯荡,作为过来人的我们,感同身受,苦自己吃,委屈自己受,没有人嘘寒问暖,没有人关心呵护,只有亲人在身边才会感受到温暖和亲切,才有一种家的亲切和温馨。</p><p class="ql-block"> 每次,老婆都会抱怨我让儿子出去闯荡,一年到头,回来都不容易,想去看看,又千里之遥,我只能安慰她,只能任她抱怨和发泄,事后想想,开始,让他出去,只不过让他独立自主,受过人情冷暖,懂得人情世故,现在,随着对他的想念和牵挂也有些后悔,只能“望尽天涯路,幽思满眼中。”</p><p class="ql-block"> 今年,听说儿子要回来,作为父母的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夫妻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满脸堆着笑容,有时,心情高兴,还会哼几句歌,这真是!“儿女在外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在元月20号,前几日,妻子把娃儿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把床上旧的被褥换来,把新的被单为儿子铺在床上,等待儿子回家,婆娘像蜜蜂一样的忙碌。</p><p class="ql-block"> 儿子终于回来了,盼了几年,在1月20日那天,踏着回家的脚步,来到我们的身边。</p><p class="ql-block"> “健娃,”妻子喊着他的乳名,欣喜若狂地看着他,“儿子,”我喊着,“爸妈,”儿子喊着,老婆仔细地端详着他,许久没有说话,娃儿左手放在妻子的肩上,右手拿着行李箱,和自己的母亲有说有笑,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我走在他的的身后,看着他们亲密的样子,心中酸酸的,有少许嫉妒的味道夹杂在里面。</p><p class="ql-block"> 儿子回来之后,一有空闲之余,便和他闲聊,问他在外面的遭遇和状况,有时他说到自己的苦楚,只能柔声细语的安慰他,当他说到自己的难处,便用言语开导他,并问了今后的打算,同时,鼓励和激励他,在那几天的时光,我和他无话不谈,畅所欲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三十那天,妻子一大早起来,便上街,买了菜,又买了一些瓜果甜品,忙里忙外,和大姐、二姐张罗着团年饭。</p><p class="ql-block"> 在她们两三个小时的忙碌下,一桌丰盛的年夜饭终于完成了,一家人以及老婆姊妹的家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作为东道主的我,拿起一瓶红酒,一一为他们斟上,于是,我也为自己满上一杯,举起酒杯,表示感谢二姐姐为这桌美味佳肴的辛苦付出,并说了一些祝福的语言,激起了气氛,大家心里十分高兴,举杯换盏,互道祝语,一家人其乐融融,欢歌笑语,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光景,一顿团年饭在温暖融洽的氛围中终于结束。</p><p class="ql-block"> 娃儿和自己的侄儿们陆续下了餐桌,他们满心喜悦,走到院中,点燃鞭炮,在一阵“砰!砰!砰!”持续几分钟的时间里恢复了寂静,接着,娃儿又拿出自己所买的烟花,便用火机引燃,那烟花“突!突!突!”地射向黑幕似的夜空,在空中闪耀着五彩缤纷的斑斓,我望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看着他们幸福的表情渐渐陷入了沉思…。</p><p class="ql-block"> 现在过年,没有以往那么热闹,显得冷冷清清,只不过现在过年是一种象征和走走程序,没有以前那种热烈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在小的时候,过了正月初一,父母亲便带着我和弟弟到亲朋好友去拜年,先到自己亲老辈子那里去,给他们索要红包,那时红包里面的钱很少,不像现在,几十或上百元,只有两三角钱用红纸封住,拿到压岁钱之后,便和弟弟、和二爸、幺爸的儿子们出去玩耍,到了晌午,便围坐在餐桌旁,吃起他们腌制的腊肉和亲自装的香肠,那时的菜肴没有现在这么丰盛,品种没有这么齐全,但,亲朋好友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喝着当时能摆上桌面的《春沙酒》或《绵竹大曲》,大家举杯相祝,相互劝着酒,海阔天空一阵胡吹,七姨八婆吃完饭之后,坐在那里家长里短的闲聊着,而长辈们酒足饭饱之余,便下了桌子,坐在椅子上,谈谈以后的打算,到那里挣钱维持生计,那时的年,有着浓浓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父母的带领下走亲访友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把这个年真正过完。</p><p class="ql-block"> 那时,“龙灯”、“狮灯”和“彩莲船”到乡下农村里登台献艺,每家每户去表演一下,小时候的我们,跟着大人屁股后面,哪家要耍龙灯了,跑过去凑一下热闹,领头拿着龙头,中间二三个人举着龙身,后面的摆着龙尾,鼓锣齐鸣,龙头左右舞动,龙身与龙尾,随着龙头的摆动而舞动起来,他们配合默契,协调自然,动作一致,就这样被他们精彩绝伦,精湛娴熟的表演所折服,心情十分兴奋和激动,赢得围观群众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那时,兄弟和我都很调皮,看着“彩莲船”,花脸提着灯笼,扭着屁股,我们拿着荆条跟在他的后面,用荆条抽打着他的屁股,花脸一时兴起抱起兄弟,兄弟看见花脸涂得像锅底似的脸蛋,吓得不知所措,哇哇大哭起来,引得大伙儿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到了如今,真的怀念以往过年的情景,那时,人与人之间富有人情味,关系融洽亲密,时常联系,来往密切,而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和疏远,平时,很少走动,逢年过节,也没有走门串户,没有往年过年热闹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如到了今天这种境地,也不难理解,人与人之间,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平时忙碌很少见面,变得陌生起来,逢年过节,只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饭,闲聊着,现在过年只是一种仪式。</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狮灯和龙灯,在农村很少见到,这些传统文化变成经济模式,只有到街上才能欣赏到这些节目,由于生活过于繁忙,身体太累,一到家里只想休息,没有精力到城里去观看这些助兴节目,故而,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半点生趣。</p><p class="ql-block"> 到了年底,只是出门打工的人,归心似箭,劳累了一年,尝尽外面的酸甜苦辣,历经了世情冷暖,回到家中,吃吃团年饭,围坐餐桌,闲聊着一年中的遭遇,只有此时,方显亲人的温暖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国富民强展欢颜,佳节相庆兆丰年。”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望着天边五彩斑斓的烟花,耳边听着爆竹声声响,心中默默祝福,“祝亲人们,身体健康,一帆顺风,来年收获满满,满载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