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造故宫,故宫赫赫

五里河

<p class="ql-block">“聿造故宫,故宫赫赫”——乾隆皇帝在御制《盛京赋》中极尽赞誉的故宫,即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营建的盛京故宫。后金天命十年( 1625 )三月初三日,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辽阳迁往沈阳,始建大政殿、十王亭,揭开了沈阳故宫历史的第一页。1644 年清定都北京后,沈阳故宫被称为“陪都宫殿”,亦是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盛京时驻跸的行宫。沈阳故宫位于沈阳明清方城中心,占地面积 6 万平方米,共保留清代建筑 114 座,计 500 余间。其建筑群按营造时间和基本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主要包括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初所建的大政殿、十王亭等建筑;中路分为清早期的“大内宫阙”和清定都北京后增建的行宫、盛京太庙等几组建筑;西路主要为乾隆年间增建的文溯阁、戏台等建筑。三路建筑历时近 160 年完成,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明显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蕴含着浓郁的满族传统文化,集萃了汉、满、蒙、藏多民族建筑装饰元素,融合了宫殿建筑与地方民居的建筑特征,代表着清定都北京前宫殿建筑最高的技术、艺术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1961 年,沈阳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 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25.1.30 摄于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