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老君山--上

老吴

2024年7月8--12日 ‌ 太原市因为距离天津较近方便到达,曾经数次出游路过太原而未入,本次短途出行特意顺路一游。太原市,简称“并”,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太原市是一座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div>DI: 清晨从天津出发开车6个小时,于午后抵达太原市。</div><div>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原名‌晋王祠,初名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西周初年晋国始祖唐叔虞及其母亲邑姜后而建。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展现了唐风晋韵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div> 因其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雕塑和碑刻而闻名,其中包括‌圣母殿、‌鱼沼飞梁等宋代建筑,以及‌金人台上的宋代铁人等,展示了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和技术水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晋祠的三绝包括‌难老泉、‌侍女像和‌周柏。难老泉是晋祠的一处著名景点,因其常年流水不息而得名。侍女像是晋祠中的一组宋代彩塑,以其高度的写实主义风格著称,展示了宋代雕塑的艺术水平。周柏则是晋祠中的一棵古老柏树,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水镜台: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建筑。 看那雕梁画栋,精美细腻的建筑装饰邻人赞叹! 宋代铁人-1 宋代铁人-2 宋代铁人-3 宋代铁人-4 对越坊 献殿,三大古建国宝之一 献殿内的古建结构 鱼沼飞梁,三大古建国宝之二<div> 晋祠鱼沼飞梁,据专家考证,其中34根石柱及柱础造型仍保留着北朝风格,其它部分则具有宋代建筑特点。由此可知,这座被人传颂的十字桥北魏时已建成,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div><div> 在我国的古代桥梁中,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仅晋祠“鱼沼飞梁”一座实物遗存,即使放眼世界,也是惟一保存完整的、最早的古十字形桥。难怪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赞叹道:“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br></div> 圣母殿,三大古建国宝之三<div> 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br></div>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 硕大的匾额,听导游说这是中国最大的匾额。 <div>宋代·欧阳修--晋祠<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div>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div><div>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div><div>并儿自古事豪侠,战争五代几百年。</div><div>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div><div>顽民尽迁高垒削,秋草自绿埋空垣。</div><div>并人昔游晋水上,清镜照耀涵朱颜。</div><div>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div><div>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余山川。</div><div>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弦。</div><div>我来览登为叹息,暂照白发临清泉。</div><div>鸟啼人去庙门阖,还有山月来娟娟。</div> <div> 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div> 晋祠圣母殿内的彩塑是晋祠三绝之一 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晋祠文物中珍贵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 晋祠三绝之一,周柏是西周时代种植的柏树,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两颗古柏相依相扶,距今已有3000多年,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沉浮,也许再过若干年后,他又会告诉后人今天发生的故事。 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br> <div>唐--李白<br>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br>浮舟弄水鼓箫鸣,微波龙鳞莎草绿。</div> 文昌阁 游览晋祠后驱车回到太原市区,晚上找了一家当地不错的饭馆品美食。 助兴的一首“兰花花”更显了第一天的出游的快乐。 D2: 这是一处来太原不能错过的地方。 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2005年对外开放。 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 <div>晋侯鸟尊:这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是西周时期的一件用来装酒的祭祀礼器。晋侯鸟尊以其独特的外形和象征吉祥的凤鸟形象,以及身上的九字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展现了其非凡的身份和历史价值。</div> 山西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时代序列完整,分布遍及全省。 商龙形觥 (gōng) ,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酒器。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挂;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各种精美的青铜器让人叹为观止!<div> 山西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时代序列完整。既有典型的中原风格,更有浓郁的“方国”特色,西周青铜器目前仅见于晋南。侯马晋国铸铜陶范,艺术、科技价值无与伦比。<br></div> 如此精细制作的瓦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div><br></div> <div><br></div> 此展品为唐代的雕塑,青石立像,虽头、臂已残,但肌肉、骨骼刻画非常准确。 山西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自然环境,成就了高超的石刻艺术。从西汉起2000年来,各类石刻作品精彩纷呈。<br> 佛教造像方面,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早已享誉中外,而更多各种造像隐于乡间古刹。<div> 特别是唐代石雕造像,造型优雅,丰满健美,仪态万方,“万物皆备于我”的气度风范,令人心驰神往。千年的风霜,难以剥泐空灵的笑容。</div> 鸡首壶<br> 因肩部塑鸡首而得名,始见于西晋,衰落于隋。西晋时壶身、壶颈较矮,盘口很浅,鸡首尖嘴无孔,鸡尾甚小;东晋时壶体、壶颈增高,鸡首圆啄有孔,鸡尾位置塑长柄与盘口相接,东晋中晚期柄上部多塑为龙首造型;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盘口加深,鸡颈渐曲,龙首捏塑渐趋复杂;隋代盘口更深,鸡颈弯曲后仰呈打鸣状。 山西瓷器的发展也经历了同样历程。从晶莹如玉的宋代瓷器、稚拙古朴的元代瓷器、别具一格的明代瓷器到色彩艳丽的清代瓷器,虽没有官窑瓷器的精美华贵,却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人首神兽纹玉戈 精美的玉雕 精美的玉雕 从山西博物院参观后,开车到达王家大院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4A级景区。它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王家大院以其“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之称而闻名,展现了静升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br> 王家大院由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组成,整个大院以三雕艺术(木雕、石雕、砖雕)著称,其精美程度在古代民居中堪称典范。 牌楼 影碑墙 石雕“柱础” 石雕“柱础” 石雕“侧石” 木雕 瞻月亭 王家大院的民间建筑确实很好,不愧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div> 但是对于游客来讲王家大院景区的商业管理确实需要改进。</div><div>1.饭店吃饭一小碗刀削面竟然只有普通饭馆1/3的量,实在太不像话了。2.区区一个小景区存车费竟然高达20元。3.景区内商业过度乱象丛生。</div><div> 走出王家大院傍晚到达万荣县休息。</div><div>D3:早晨万荣东岳庙景区还没有开门,在景区门口一边吃早餐一边观赏着飞云楼优美的身姿。</div> 万荣东岳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股、八卦亭、东岳殿、阎王殿,建筑布局尚存早期建筑中楼塔设置于中轴线前端的规制。楼身外观玲珑精巧,富有变化。 东岳庙总体布局宽舒有序,其中飞云楼富丽多变、巍巍壮丽之势冠于全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 <div> </div> 飞云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万荣东岳庙内,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佛宫寺释迦塔一起被称为“南楼北塔”。<br> 飞云楼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二三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筑内在内槽四角立四根通天金柱,从底层直达顶层。四柱间分层设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等多层枋材相连贯,形成正方形筒式框架,作为整个建筑的骨干。檐下斗拱密致,近三百攒之多,依不同位置结构造型各异,有五踩、六踩、七踩,耍头有蚂蚱头、麻叶形单幅云、龙头式等,昂有象鼻品、琴面昂等 。 午门 献股 不一样的雕刻石柱 飞云楼在建造技术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在中国木构建筑中占有独特地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div>《登飞云楼》<br>危楼高耸入云霄,</div><div>斗拱飞檐势若飘。<br>风动铃音传古韵,</div><div>万荣胜景此中瞧。</div> 篇幅所限转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