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大学生活

紫薇花

<p class="ql-block">大学女生宿舍离食堂较近,踏入宿舍大门,里面矗立着两栋五层高的大楼,我住在左边大楼的407室。楼下设有水龙头,可供同学们用冷水洗衣服。宿舍内摆放着四张上下铺床,我选择了上铺。宿舍没有洗手间,大家需要到公共卫生间洗漱,那小小的浴室只能容纳几个人同时洗澡。每次洗澡都要先到热水房打来热水,左手提着一桶热水,右手拿着热水壶,走上百米左右的路程才能到达四楼的浴室。每天下午,这条路上总是人影绰绰,男男女女都在忙着打水打饭。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通常先打好晚饭,再去热水房打水带回宿舍。大家围坐在各自的位置吃饭,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回荡在宿舍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有四个女生宿舍,吃饭期间,大家互相走动攀谈打趣。军训期间,大家晒得黑乎乎的,人也被整得很疲惫。每天训练走步、正步和跑步,简单的动作想要整齐划一却很难。我感觉自己的动作没错,但偶尔会打到旁边一个女同学,休息期间她哭了,我以为是因为我的手打痛她了。她趴在霞儿的肩膀上小声哭泣,说这样的军训太机械,很无聊。她整体形象不错,是学校有名的播音员。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这点军训的苦吃得起,最难的是拉歌环节,老师没怎么教我们唱歌,只说预备唱,就听到整个礼堂歌声嘹亮,我在里面当南郭先生,似乎只学会了《打靶归来》,其他歌曲都是张开嘴充数。我对音乐没有感觉,五音不全,可笑小时候还当过音乐委员。</p> <p class="ql-block">中午军训回来,大家还要整理宿舍,鞋子桶子要摆成一条线,被子要压成豆腐块。我很积极,帮着别人压被子,后面发现只有我的被子没压好,而其他人已经酣然入睡,我累得也压不动了,最后我的被子飘得很高。尽管我们宿舍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但大家还是努力地维护着,不知是因为东西多了还是我们手脚太笨,宿舍的卫生始终评不上奖。</p> <p class="ql-block">寝室走廊外面总是有垃圾,尽管辅导员和学生会三令五申强调卫生,但整个宿舍的走廊光线不好,卫生也不够好。我们晚上洗漱完还需把衣服洗好晾晒到厕所那边的走廊上。所以晚自习后宿舍很热闹,大家占位置洗澡洗漱,动作快的人还去楼下洗衣服。外面卖炒粉的人此时会进到宿舍,一元一份,油腻的炒粉香气四溢,上了床的同学也会跳下床去尝尝炒粉。寝室灯已经熄灭,有的同学买了一大袋瓜子,八个人在黑暗中嗑瓜子,速度之快,一大袋瓜子很快就消灭了。夜宵过后,大家才上床睡觉,霞儿入睡快,一会儿就讲梦话,大家试着和她搭话,也能接上,寝室里响起愉快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早,广播里就响起早操声。大家纷纷起床,霞儿和我喜欢跑步,早操前加入操场的跑步队伍,霞儿比我跑得快,我在后面慢慢跑。进入大学后,我的饭量下降了,跑步速度也慢了。跑完操,我们站到班级队伍里做早操,这和高中早上差不多。做完早操,人群分流去食堂和宿舍。现在对那时的饭菜没什么很深的印象,不知道那时早餐吃了什么,吃完早餐就匆匆赶去教室。</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专业课和公共课,专业课比较有意思的课是听力课,老师经常会播放电影共赏,她会详细讲解电影里的细节,每个人带着耳塞,听课不听课都在于自己的自觉。我曾经坐在后面削苹果,被系里领导抓住,严肃批评了我这个破坏行为。专业课里的口语课是个外教,他不喜欢换洗衣服,一进门就把衣服扔在教室的垃圾桶上,给每个人起了个英语名字,口语课是最轻松的课程,没有压力。日语课老师是个中年男子,由于受日语影响,他说话和穿着都带有简洁随意的感觉,但又很有素养。可惜那时日语没学好,尽管日语老师尽力引领,可那时条件不够好,日语只会一点口语。班主任杨老师教一点单词和发音之类的课程,授课时才能见到她。有个英美教程老师非常优雅,记得那时她出过车祸,同时她自己在铁道学院进修外语,她偶尔会分享自己的做人体会。有次同学在课堂上回怼老师说我们不耻下问,英美教程老师生气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那时也上体育和音乐课,音乐课我选择了二胡,但对音乐陌生的我一直对二胡没有任何长进。在学校校庆时,我参加了学校合唱团排练,在校庆上表演了两首歌曲,又当了一次南郭先生。那时学校请了李阳过来讲授英语发音,引得外语系一阵骚动。邵阳师专毕业的袁建设教授也在校庆期间回来做了一次讲座。校运会上我继续报了1500米,但只得了小组第二名,没能入选决赛,真是天外有天。</p> <p class="ql-block">大三时我被分到邵阳县二中实习。我们首先是听所分配到班级听讲,然后逐个上课堂上课,但总觉得肚内知识匮乏,那时还没地方上网查询资料,还不知道怎么教学英语。每次登上讲堂都深感窘迫,我不知道其他同学实习的感觉,但真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住在邵阳县二中后面的宿舍里,宿舍右边是个香蕉储存地,五毛钱可以买一大串;宿舍左边有两口井,我们在这里洗漱洗衣服,学校老师也会来这里洗衣服。每个傍晚,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这口井旁,大家有说有笑,身后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在这里我碰见了高中校友,她在这里复读,她阿姨在这个学校教书,她就借住在这里,以前的她豁达开朗,现在的她尽管依然热情洋溢,但我们长大了,都被即将到来的未知而困惑。</p> <p class="ql-block">实习班上的数学老师曾经邀请我们三个实习生去他宿舍做饭吃,他长得有点像演员尹正,他手持菜刀,一把剁掉鸡头,然后把鸡肚子里的内脏都扔掉,剩下一点鸡肉。我们四个在他宿舍吃得很开心,也谈天说地,他应该对宋宋很有好感。周末偶尔和同学去街上逛逛,这里是很多服装的加工地,我花了八元买了一件蓝色加绒运动服给远方的人。当实习快结束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我们离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近,但工作在何方,我们又能否胜任?</p> <p class="ql-block">实习完,我们就面临找工作,当时已经不实行分配了。各县来了教育局领导来学校宣讲,不鼓励大家回家乡,工作难找啊。可惜已经二十二了,我还不知怎么规划未来。相遇一场,为了未知的未来,大家都没有心情告别。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各别东西,长大来得很突然。手足无措也好,胸有成竹也好,毕业了就进入人生海海,茫茫而莽莽,慢慢而漫漫,迷茫的人间清醒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