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这首铿锵有力的《红色娘子军军歌》曾经响彻神州大地,今天继续传唱着。</p> <p class="ql-block">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娘子军纪念园</span>,是为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而建设的红色纪念场所。</p><p class="ql-block">纪念园于2000年5月1日建成,主要设施有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红旗广场、和平广场等。</p> <p class="ql-block">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现有的《战地琼花-红色娘子军主题陈列展》为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线长度300米,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的革命历史和红色娘子军相关经典文艺作品。</p> <p class="ql-block">女子军特务连的战士们从战火纷飞中向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委经过了腥风血雨的斗争,率领130多名红军和部分赤卫队、琼崖苏维埃政府直属机关、军械厂、印刷厂、交通处、医院等共600余人,向母瑞山转移,依托地理屏障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创建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琼崖革命新的阶段,代表着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向,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琼崖革命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琼崖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span></p> <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在母瑞山的红军队伍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成立了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下辖一个营。</p><p class="ql-block">1930年春,独立团发展到两个营。同年8月,中共琼崖特委为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中共琼崖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在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的基础上,统一组编各县红军和赤卫队,在母瑞山正式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p><p class="ql-block">不久,经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独立师,后正式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随着军事斗争上的不断胜利,推动了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琼崖红军第二独立师军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琼崖革命不断发展和武装斗争的需要,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红色娘子军)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大会地址——赤赤乡内园村荔枝坡(今琼海市阳江镇内园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成立大会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女子军特务连隶属序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女子军特务连编制序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女子军特务连干部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连长庞琼花(1911-1942)今琼海市阳江镇岭下村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指导员王时香(1911-1998)今琼海市阳江镇阳江墟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排排长冯增敏(1912-1971)后继任连长,今琼海市阳江镇江南村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二排排长庞学莲(1912-1999)后任二连指导员,今琼海市阳江镇阳江墟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三排排长黄墩英(1914-2001)后任二连连长,今琼海市阳江镇文市村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女子军特务连担负的主要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女子军特务连加入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女子军特务连的军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女子军特务连司号员使用的军号</span></p> <p class="ql-block">1932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将女子军特务连归红军独立二师第一团建制,担任师部警卫任务;同时抽出一个排,征收女青年扩编为女子军特务二连。此时女子军特务连编制为两个连,每连各两个排、六个班,共计140余人。</p> <p class="ql-block">综观中国革命军事史,所有的妇女武装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例如红军长征中的女战士们、红军西路军抗日妇女独立团、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各分队、八二三炮战民兵女子炮兵班、中国武警女子特警队,等等。</p><p class="ql-block">她们从来没有从战争中走开,她们是武装力量的正规编制,她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依然浴血奋战,她们不仅是为了妇女解放和政治军事斗争需要,还特别能打、具备很强的战斗力,她们常常担任战斗中的阻击、掩护等重大任务,孤军奋战甚至全军复没。</p><p class="ql-block">女子军特务连就是这样一支连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女子军特务连活动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女子军特务连成立以来,在红军独立二师的指挥下,转战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等地,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任务,同时参加了50多场战斗。在保卫文魁岭、伏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等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显示了女子军特务连独立作战能力,英名威震琼岛,极大的鼓舞苏区军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马鞍岭阻击战</span></p> <p class="ql-block">马鞍岭阻击战,是女子军特务连成立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战。</p><p class="ql-block">1932年8月5日,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二师师部机关撤退至琼东、定安两县交界处。国民党组织5支部队,从5个方向向红军发起进攻。</p><p class="ql-block">在乌榄湾突围战中,红军伤亡数百人,损失枪支200余。为掩护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西上母瑞山,红一团一营和女子军特务一连奉命在马鞍岭阻击敌人。</p><p class="ql-block">一营与女子军特务一连在马鞍岭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军,坚守了三天三夜后,红军几乎弹尽粮绝。</p><p class="ql-block">完成阻击任务后,一营暂时撤离,他们把仅剩的几十发子弹留给女子军特务一连二班的10名女战士,坚守阵地,掩护撤退。</p><p class="ql-block">留下担任掩护任务的10名女子军特务一连二班战士最后全部牺牲。这10位烈士是:<b>梁居梅、陈月娥、许世容、许秋娘、孙玉芳、张昌英、张泮英、陈业花、陈俊蛟、欧继花,</b>她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特委和红军主力向母瑞山根椐地胜利突围。</p> <p class="ql-block">1932年底,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女子军特务连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连长、指导员等人先后被捕入狱。中共琼崖特委为了降低损失,决定将一连、二连化整为零,疏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p> <p class="ql-block">1932年冬至1933年春,女子军特务连连干部庞琼花、冯增敏、王时香、黄墩英、庞学莲,排干部王振梅,战士林尤新(曾任乐会县少年模范队队长),琼崖苏维埃政府常委蒙汉强、乐会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王学葵等人先后被捕。至1934年9月,先后被关押在琼崖的阳江、大路、屯昌、定安、府城等监狱中达2年之久。</p><p class="ql-block">在狱中,她们遭到敌人严刑拷打,受尽折磨。但她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动摇地同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保守秘密,保持革命气节,无一人变节投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琼东县大路国民党监狱</span></p> <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庞琼花、冯增敏、王时香、黄墩英、庞学莲、林尤新、蒙汉强、王学葵8人被敌人押到广州,关进“广州国民特别感化院”。</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形成,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夕,被关在广州“感化院”达4年之久的8位女子军特务连干部以及琼崖妇女干部获释。</p><p class="ql-block">出狱后,她们回到海南岛。在新的政治形势下,她们继续发扬女子军特务连的精神,分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战斗整体,女子军特务连虽然只存在了一年七个月的时间,但这支连队的革命精神却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妇女投入到革命当中,深刻反映了琼崖革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她们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世界妇女争取解放斗争的光辉典范。</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始,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女性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被以“红色娘子军”命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塑造、改编,多角度表现了娘子军战士的光辉形象,丰富了红色娘子军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认识海南、了解海南革命的一张红色名片。</p><p class="ql-block">从此,琼花浸血啼琼崖,红絮散落染中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女子军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共计128名</b></p> <p class="ql-block"><b>琼崖绝唱,英名永存!</b></p> <p class="ql-block"><b>1961年毛主席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