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夫日本者,海东聂尔之邦也。四岛孤悬,星罗棋布,其地不过华夏一行省,然明治以来,奋迅如雷,竟成东方翘楚。余尝览《魏志.倭人传》,观其古称邪马台,部落林立,民以渔猎为生,何其鄙也!</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译文:“日本,是地处海东的一个小国。四个主要岛屿孤悬海外,如星星罗列、棋子分布,其国土面积不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行省。然而自明治年间以来,发展迅猛如雷霆之势,竟然成为了东方的佼佼者。我曾经阅读《魏志·倭人传》,看到书中记载日本古代称作邪马台,当时部落林立,民众以捕鱼打猎为生,是多么落后啊!”</b></p> <p class="ql-block"> 然观其国史,有三变焉:白江口一炬,始慕唐风,遣使如云,衣冠效长安之制,此一变也;黑船叩关,幡然西化,脱亚入欧,铸铁舰于横须贺,此二变也;广岛长崎,核火焚城,乃能卧薪尝胆,甘载复为经济巨擘,此三变也。呜呼!小邦若毗蜉,而能三蜕其壳,岂非《周易》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者乎?</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译文:“然而纵观日本的历史,它有三次重大变革:白江口之战中战船被焚毁,日本自此倾慕大唐文化,派遣使者如潮般前往中国,服饰礼仪都效仿长安的规制,这是第一次变革;美国黑船强行打开日本国门,日本迅速转变,决心学习西方,脱离亚洲、融入欧洲,在横须贺建造铁甲战舰,这是第二次变革;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城市被核火摧毁,此后日本能够发愤图强,历经二十年再次成为经济强国,这是第三次变革。唉!日本虽如蝼蚁般是个小国,却能三次实现蜕变,这不正是《周易》中所说的“事物发展到尽头就会变革,变革就能通达”的道理吗?”</b></p> <p class="ql-block"> 然其性若双面刃,菊与刀并蓄。昔鉴真东渡,传戒律而授医方,彼乃尊为"天平之甍";及至甲午,遽以坚船利炮反噬。尝见京都古刹,枯山水间禅意幽幽,而靖国神社,鬼气森森犹存。此所谓《道德经》"福祸相倚"之验欤?</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译文:“然而日本的国民性如同双面刃,既有菊花般的温和,又有武士刀般的凌厉,两者并存。从前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戒律并传授医药知识,被他们尊称为“天平之甍”;但到了甲午年间,却突然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反咬一口。曾见过京都的古老寺庙,枯山水营造出静谧幽深的禅意氛围,而靖国神社中,却依旧弥漫着阴森的鬼气。这难道就是《道德经》中“福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验证吗?”</b></p> <p class="ql-block"> 今过其市鏖,但见银座流光彻夜,新干线风驰电掣。然老者躬耕于町,少者蛰居不出,泡沫经济之痕犹在。偶见唐招提寺金堂,鸱尾犹存盛唐气象,乃叹曰:扶桑虽得西法之技,终未脱中华文化之根也。昔人云"礼失求诸野",信矣!</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译文:“如今走过日本的街市,只见银座华灯璀璨通宵达旦,新干线列车风驰电掣。然而,仍有老人在田间辛勤耕作,不少年轻人蛰居家中不愿外出,泡沫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偶然间见到唐招提寺的金堂,屋脊上的鸱尾仍保留着盛唐的气象,于是不禁感叹:日本虽然学到了西方的技术,但终究未能脱离中华文化的根源。古人说“礼仪制度失传,可到民间去寻求”,确实如此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