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是实证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简荷 张桂芝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年初一上午 (1月29日)</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良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前后,是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p><p class="ql-block"> 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命名为“良渚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玉 琮造型的回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p><p class="ql-block">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达,手工业生产体系化,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系统,达到了史前玉文化的顶峰,形成了玉礼制度。</p><p class="ql-block">以神权、军权、王权为特点的政教合一的权力体制,显示出良渚文化已形成复杂的等级社会,以古城都邑和水利系统为代表的大型营建工程,表明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渚遗址实际上是浙江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良渚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p><p class="ql-block">中心地区为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渚古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干年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的都邑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已出现发达的稻作农业、复杂的社会分工、明显的阶层分化和统一的精神信仰。</p><p class="ql-block">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古城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渚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干多年文明史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