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阜成门离我家不远。</p><p class="ql-block">元代时建成,最初叫平则门,1439年大修并改叫阜成门。因为在明清那会儿它是京西古道的起点,城外的煤多数由此运到城内,所以也有人叫它煤门。1965年彻底将门楼等拆除。后来又阔建马路、修地铁等,就把老阜成门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老阜成门虽然没有了,但地名、建筑及一些老住户还是被保存了下来,依然记载着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我今天就从原来的阜成门走起,一直到西四路口。</p> <p class="ql-block">阜成门的石头记,大致介绍了阜成门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阜成名经过西城区政府的打造已成为一处精品街心花园,整洁幽静设施齐备,而且是老幼皆宜。尤其是春夏秋季,花开满园树木成行,成了附近居民的乐享天堂。</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记忆:骆驼、煤篓、赶骆驼的煤夫。</p> <p class="ql-block">由南、北的街心花园拐上东、西向的阜成门内大街就更热闹了,这条街吃的喝的、药铺书店、等等,一应俱全,琳琅满目,尤其是几座寺庙更是代表了悠久的历史和时至今日仍然繁华的各种店铺。</p> <p class="ql-block">阜成门内北街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也是鲁迅先生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阜成门内有故事有历史的东、西岔胡同。</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老胡同在阜景街上还有不少</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妙应寺塔,因里面有一座元代建造的藏式佛塔,所以老百姓就简称叫白塔寺。这座白塔是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山门上刻有“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字样。</p> <p class="ql-block">白塔的后身有几棵几百年的老楸树,春季开花,紫色的花朵芳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白塔寺的东夹道原来都是老民房,这几年陆续被拆迁,胡同的尽头新开了一家“白塔书院”。</p> <p class="ql-block">从白塔书院出来便是1872年建造的白塔寺药店。已有153年的历史,专营上等药材和高档滋补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马路,是以国民党抗日将领赵登禹的名字命名的。1937年,赵登禹和另一位抗日将领佟麟阁一起守卫北平城时壮烈牺牲。北京还有一条马路叫麟阁路。</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老“人民医院”,留在这里的主要是眼科,新人民医院早已搬到西直门南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往东的“历代帝王庙”,是明清时期祭祀中华炎黄祖先和历代帝王、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 ,建于1531年。</p> <p class="ql-block">三皇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祭祀用具</p> <p class="ql-block">路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祖国的各种宝藏这里都有。</p> <p class="ql-block">再往东是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p><p class="ql-block">山门的匾额是“敕建弘慈广济寺”。</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的东面马路两侧一边是新华书店,一边是工商银行。这是慈禧六十大寿时修建的。说当时卫兵站在小楼顶上可以瞭望到四周的情况,起到哨兵的作用。1950年正式成为书店。我们小时候常去,买各种辅导材料或是补缺遗失的各种课本,那里都能买到,很受各界人士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我走过多少次已无法计算了,去北海、景山、故宫、人民医院、北大医院,买肉、买鱼,等等,都要经过这里。小时候不懂得去欣赏它,后来插队去了山西,十几年后再回来,阜景街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小时候常走的城门没有了,捞鱼虫蝌蚪的护城河没有了,原先的小店铺让道给马路了,街上的建筑重装一新了。反正是变化很大。再后来,许多地方复古,阜景街又重新辉煌起来。现在再走,满眼的古色古香,比原来更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老北京的生活记忆</p>